半路夫妻患难与共不离不弃


半路夫妻患难与共不离不弃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这两句话来自贤文,是对薄情寡义夫妻的真实写照,有些夫妻,只能同富贵,却不能共患难,而我今天要说的是,半路夫妻,在最后艰难的岁月里,仍然不离不弃。

李大爷今年82岁,由于年轻劳累过度,患上了风湿病,在这几年之里,大半时间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照顾他生活的重担,就落他老伴的张婆婆身上,张婆婆今年也有73岁,虽然身上没有大病,但小病总是接连不断。张婆婆的两个儿子都在大城市工作,几次要接张婆婆到城里去安享晚年,可张婆婆放不下李大爷,所以留下来照顾李大爷。

李大爷和张婆婆不是原配夫妻,而是半路走在一起。李大爷和张婆婆的前夫是同一个村子,而且是发小,按辈分李大爷长一辈,按年龄他们是同龄人。

42年前,张婆婆的前夫因一场大病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八岁,一个两岁的两个男孩,张婆婆一个女人,要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那是谈何容易?那时孩子的爷爷奶奶,劝她嫁人,张婆婆担心两个孩子,咬咬牙没有再嫁,一心要把两个儿子养大成人。

那是李大爷40多岁,没有娶老婆。以前他经常来她家里聊天。李大爷是一个“闷葫芦”,话不多,但心地善良,只是偶尔与张婆婆前夫聊天,很少与张婆婆聊天。在张婆婆前夫死之后,李大爷自然就来得少了一些,但只要张婆婆家里有困难,他就赶过来帮助。

孩子的爷爷奶奶先后去世丧葬之事,都是李爷爷一手操办。孩子孩子上学没学费时,你大爷就及时送到张婆婆,张婆婆过意不去,也很担心,误了李大爷爷婚姻大事。可大爷并不避嫌,依然频繁帮助张婆婆。李大爷就一个心思,帮人要帮到底,相邻相亲的,有那就应该伸把手帮一帮,天长日久,他把帮张婆婆家里解决困难当作当自己的责任,他几乎成了张婆婆家里的顶梁柱。

后来张婆婆要求李大爷做上门女婿,领结婚证成为真正夫妻。可李大爷有想法,他知道两个孩子不能接受家里有一个后爸。所以他还是住在自己的家里,在自己家里吃,自己家里睡,挣的钱都花在张婆婆家里。


半路夫妻患难与共不离不弃

张婆婆两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读书的钱,都是李大爷挣来的钱,可两个孩子懂事,对他冷若冰霜,就当是一个陌生人。李可大爷名义上不是父亲,要承担起做父亲的重任,张婆婆对李大爷感激不尽,经常感慨地对孩子说“如果没有李大爷这些年来照顾,你们就不会有这样大的出息,根本不可能读大学,哪能在城市里生活,”

直到两个孩子远走高飞,张婆婆就搬到你爷爷的家里,两个人才正式过上了夫妻生活,而且也打了领了证。

张婆婆两个儿子,在城市都成家了,家境不错,每次要接张婆婆到城里去享福,而张婆婆却说“我不能扔下你李大爷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家里,我们俩要永远在一起。”

儿子让他带上李大爷一起去城市生活,可是李大爷断然拒绝对张婆婆说“两个孩子的心意我领了,我去了是给他们添麻烦,我不去,你去,不要担心我,我可以进敬老院。”

张婆婆听后很生气说:“两个孩子虽然不是你亲生的,但是是你把他们抚养成人,这个恩他们理所应当要报答,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也不会扔下你一个人。”

张婆婆身体也比较差,但一直留在李大爷的身边,给李大爷端茶倒水,做饭洗衣,整天守候在李大爷的身边。

张婆婆的儿两个儿子,现在也理解了两位老人的心思,平常有时间,就回老家看看他们,过年过节,就回来与两位老人团聚,所张婆婆照顾李大爷太累了,他们出钱请了一位女保姆,照护两老人的生活。并每个月给四千元生活费。

半路夫妻,始终如一,相厮相守,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真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半路夫妻患难与共不离不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白首   半路   夫妻   患难与共   前夫   大病   美文   大爷   婆婆   爷爷   成人   家里   担心   儿子   老人   两个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