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丨多子多福的年代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

乡土散文丨多子多福的年代

父辈和我们这代人,都是多子多福的产物。我父亲兄弟姐妹有7个之多,母亲也有4个,父母又生了我们4个,我是老巴子,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父母最宠的是我,但我从未没感受到父母多子的幸福感,生活上倒多了辛劳和艰难,可谓是苦了一辈子。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都不容易。因我们兄弟姐妹多,父母要没日没夜的劳作,比子女少的家庭更辛苦,即便这样也难以填饱肚子,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我家是当年大队重点帮扶的困难户,很多时候吃的是救济粮,拿的是救济金,绝对是村子里最贫困的那户人家。

乡土散文丨多子多福的年代

在父母那个年代,都是自然生育,只要你想生,生几个都行。我们那儿的农村,老一辈人重男轻女的思想相对比较严重的,生个儿子欢天喜地,全村送红蛋报喜,生个女儿则哭丧着脸,连做月子都得不到好的伺候。有时生不出孙子,老人们责怪的往往是媳妇,说什么肚子不争气,尽生黄毛丫头。其实生男生女是男人的基因说了算。

我们村上有一户人家,一连生了七个女儿,村上人称"七仙女",个个长的貌美如花,宛若天仙,在其父母的一再坚持下,第八个终于生了个带把的男孩,可乐坏了全家,全村人也为他们高兴。向"七仙女"求婚的小伙子踏破了门坎,先后都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每年过节或正月初二女儿女媳回娘家,这户人家是村子里最热闹的,各种孝敬的礼品堆成了小山,村里人羡慕的不得了。这是农村多子多福最典型的代表。

乡土散文丨多子多福的年代

在农村多生几个女儿,父母绝对幸福享福有福,因为女儿女婿没有不孝敬的,多生了几个儿子,那就未必幸福了,有时少受点气少受点罪,就谢天谢地了。在我们老家的另外一个村庄,一户凌姓夫妇,家庭殷实,是村里第一个万元户,生育有4个儿子,个个长得英俊潇洒,个个都很争气,有当兵的,有上大学的,有当村干部的,有吃公家饭的,二老先后帮其成家立业,农村人有的只是羡慕嫉妒恨。然后,二老的苦日子却刚刚开始,由于妯娌之间不和,5个小家庭之间的矛盾直接引到了二老身上,晚年的二老没有一个儿子愿意一起过,最后二老生病孤独终了儿子们都未知晓。到头来多子多福成了多子多灾也。

我还在媒体上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教授夫妇生育2个儿子,个个聪慧过人,长大后都考进了北京的名牌大学,相继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教授夫妇拿出所有积蓄帮2个儿子在北京买房首付,2个小家庭过得十分幸福,邻居们对教授夫妇羡慕有加。

乡土散文丨多子多福的年代

教授夫妇退休后对2个儿子说,我们不要你们照顾,我们能动能跑且有稳定的退休金,又过了10年,教授夫妇都过了70岁,有一天教授夫人腿摔断了,在医院一躺就是半年,2个儿子儿媳只回家陪了一天就走了,再后来教授又生了重症,2个儿子儿媳只回家看了一眼,后来始终以工作忙为借口,从此并不再过问。此时教授夫妇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这样优秀的儿子再多又有何用?对老人来说,孝顺的子女才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从多子多福的老一辈人到优生优育的独生子女一代,再到如今又放开二胎鼓励三胎,这是中国人口政策和不同时代的社会缩影,多子多福也好,少生优育也罢,社会和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不可或缺,尤其是中国的传统家庭美德、孝道文化,需要代代相传,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幸福小家庭的参与和付出。

乡土散文丨多子多福的年代

完稿于2021年8月14日弁山脚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小家庭   儿媳   村上   乡土   美文   村里   北京   夫妇   子女   散文   羡慕   儿子   教授   父母   女儿   年代   农村   幸福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