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羊肉香


孙晓玉


前些年,到北京去旅游。

一路向东,眼中的山渐次多了几分绿色和妩媚。到了,热辣辣的雨溅在站台上,腾起阵阵热气,身上黏糊糊地难受得紧,觉得北京也就不过如此,楼高楼多而已。当然,如果后来不去参观故宫、长城的话。

呆在朝阳区的宾馆里,等着看第二天的升国旗。一整个下午,闲来无事,出门溜达着就到了巷子口的烧烤摊。要了一串烤羊肉,觉得那滋味实在不咋地,就和摊主说起民勤的羊肉香,他说只知道内蒙的羊肉。折来辩去,很是理论了一番,不过苦无实物,也就怏怏而归。

在民勤,羊肉是最大的地方特色。每逢重大喜庆和重要祭祀,宰羊煮肉必不可少。有客自远方来,农家最简单常见的欢迎方式就是杀了精心喂养的大羯羊,烹羊上酒当仁不让。大水煮羊肉是固定项目,如果你来了一趟民勤,居然没有吃到民勤的羊肉,这趟民勤你算彻底的白来。

大水羊肉,也叫手抓羊肉。顾名思义,就是将分割好的的羊骨头,放入锅中,不加任何调料,水要没过肉,水煮沸开锅后用漏罩将沫子搭干净,文火煮熟,肉汤透明澄清,脂油团聚于液面,煮至肉香四溢,嚼而不老,即可收汤起锅,原汤原汁原味鲜香无比。也可根据自己喜好和口味适量加入鲜姜、花椒、盐等作料提味。

人们常常把“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许为佳肴。龙肉就是个传说,民勤的羊肉却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把独一份儿香气呈现在你的鼻子底下,诱人食兴。嗜好肥腻的,沾着蒜泥,倒点儿醋,一条羊尾巴吸得嗞嗞作响满嘴流油;喜欢肥瘦相宜的,会直奔排得整整齐齐的羊肋条肉而去。不管是滋补的羊脖,还是精瘦的羊腿,一盘子羊肉端上来,左手抓一块肉,右手执一瓣蒜,美味入口,几番飞嚼横咬,不由你不连声叫好,真正是“一尝羊肉香,神仙走不动”了。

温饱二字,一直就是中国人的奢望。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民勤农家待客,最讲究的就是个吃饱吃好。吃饭吃饭,就必须还得有饭垫底。羊肉吃得再多,光吃肉,不能算完美。羊肉过后,压轴项目则是一顿全羊汤面条。

大水羊肉是带骨烹煮。带骨煮的羊肉可以将骨髓溶解在汤里,使肉与汤更加鲜美。煮过羊肉的汤,兑以清水,待锅将开未开之时,下入黄米,有沙米自然风味更佳。做汤前,先用本地小麦精粉,加入适量食盐,和成面团,反复揉制,置放片刻,手工擀制成面皮,然后一阵紧密如沙沙细雨的切刀起落声里,十分长、半分宽的面条,整整齐齐摆在了案板上。米在锅里开花,上下翻滚。煮绵后掌握火候下入面条,待锅沸面熟,切一盘白生生爽脆可口的萝卜丝儿就饭。这样的面条,老少咸宜,人人叫好,一腕下肚,顿觉胸腹阵阵舒畅。

可煮可焖、可炒可烤的民勤羊肉,煎炸焖炒煮,怎么吃怎么香,吃法多种多样。

从肝肺肾肚肠,到头脚蹄筋血,一只羊,全身都是宝,皆是嘴中美食。做来有大水羊肉、黄焖羊肉、馕坑羊肉、锁阳羊肉,还有羊肉泡馍、葫芦羊杂等等吃头。比如锁阳羊肉,在佐料里面添加了民勤特产的锁阳,按照中医理论,听说还具有滋补肾阴,温中壮阳、轻身养颜的独到功效。

几场雨落,正是秋寒,这时来一碗香气四溢的清汤羊肉,暖了肠胃,暖了心,心里就分外地顺溜。大海碗里盛着满满的汤,青青白白的蒜苗,葱葱绿绿的香菜末儿,配上独一份儿红的朝天椒,红白相间,清亮清亮,味儿就一下子提了起来,不要说吃,单看上一眼也令人馋涎欲。喝两口,感觉胃里温暖起来,一下子就有了食欲。

筷子搅搅,汤里有快刀切成的羊肉片儿,还有蘑菇、萝卜片,粉条,挟一筷子送到嘴里,羊肉鲜嫩,粉条滑韧,口感鲜香、醇厚,鼻子上微微见汗,心里一阵热和。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陆续亮起的灯火里,大家喜欢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地来到市场吃羊头羊杂,还有各种面食如羊肉臊子面,羊肉揪片儿,羊肉沙米面条儿等。这儿的客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桌凳有些破破烂烂,满耳稀哩哗啦之声,自有一股子自在闲适、亲切温暖的气息,远胜于去餐厅就餐。

每个摊子边支着一口口热气腾腾的大锅,肉香四溢,弥漫在整个街道。上班的,打工的,都穿得厚厚的,把电车儿、自行车随便一靠,就急急地走到摊子跟前,不分彼此,挤在一张凳子上,要个羊头羊蹄。吃那羊脸儿,说就喜欢这个烟熏火燎气儿;吃那眼珠儿,说半夜里燎羊头,就为俩眼睛珠儿;把那腾腾冒着热气的羊脑髓,蘸点盐就口酒,吃得津津有味啧啧有声,说鸡儿骨头羊脑髓,还有早五更的瞌睡,可都是俗话说的“四香”之一。

有时候人多没了座儿,大家干脆就蹲在路边。一碗羊杂滚烫滚烫地端来,稀里哗啦就开吃,热热乎乎吃喝而下,五脏六腑顿时喜气洋洋。然后碗一放,嘴一抹,车子一推,就带着浑身的热乎劲儿转悠去了 。

民勤,羊杂碎最地道的做法是葫芦杂碎汤,晕素混搭、营养丰富,由吃本家会的习俗沿袭而来。可是,在地摊这儿是吃不到的。不进餐厅,不到农家或者赶得不巧,你没这个嘴福。

以前邻近的村子吃本家会,宰了羊,吃肉份子,还物尽其用地把羊肚羊心羊肠羊肝羊肺下水汆制,洗净切成条块,与血浆热凝而成的血块一起下锅煮,熟至七八分,加入葫芦碎丁,旺火烧得葫芦熬成汤汁后,加入各种蔬菜,佐以葱姜盐,压腥提味。

一锅既成,正是美滋滋赤橙黄绿青蓝紫融为一锅、热烫烫麻辣香甜鲜沁人心脾,大锅翻滚,海碗盛装,几十号人插科打诨热气腾腾,解开衣扣,半蹲半就,一双双筷子翻飞起落间,满庭院吁吁吸吸嘶嘶有声直往肚子里使劲灌地吃相极具诱惑力。

无腥无膻、不肥不腻,软硬适中、鲜美可口的民勤羊肉成为各地羊肉中的上上品。其香别具风味,则源自于本地秉沙漠之魂,蕴戈壁之魄,风沙盐碱里艰辛生长而成的那独一份儿的草;源自于一种民勤先民跋山涉水,筚路蓝缕,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民勤养羊的历史很悠久,早在春秋战国,名为潴野泽的它就是“水草丰美,可牧可渔”的地方。《尚书•禹贡》记载,“潴野匈奴驻牧”,后来驻牧于此的匈奴民族,还把肉羊选为贡品,作为与西汉王朝来往的献礼。

汉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据说曾羁留于此牧羊,至今县内还有命名以做纪念的苏武山和苏武庙。马背上飘来飘去的匈奴人,拉锯般夺来夺去的边疆,和谈已六年,苏武自北海慢慢向家的方向靠近。史记云:“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这个泽,也许就是潴野泽。

“味至浓时是家乡”。岁月无声里,家乡在游子的记忆中都化作了舌尖上关于美味的回忆。一些远方的朋友,通过在异乡打拼的民勤游子介绍闻名而来,在亲口品尝民勤羊肉之后,无不由衷赞美。听有的养殖户说,现在有的人都把羊肉打好了包装,搞起空运销售,开始漂洋过海的民勤羊肉,让天南海北的吃货们有了口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民勤   羊肉   切成   锁阳   海碗   脑髓   片儿   羊头   份儿   匈奴   大水   面条   美文   农家   筷子   葫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