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五陵俎佐宋村屯庄镇抚寨、任固故城商城与瓦岗小元地名的由来

汤阴五陵俎佐宋村屯庄镇抚寨、任固故城商城与瓦岗小元地名的由来

马哥讲历史故事 2020-03-01 21:43:25

汤阴县东部地名由来考证

汤阴五陵俎佐宋村屯庄镇抚寨、任固故城商城与瓦岗小元地名的由来


马运钧

历年来人们对汤阴县东部村庄的由来语焉不详,传说不一。由于安阳、汤阴地处中原饱受战火纷扰,明朝以前的汤阴县志以及安阳的地方历史书籍,几乎都丢失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没了着落。

五陵古镇隆兴寺

今天我们用历史地理的知识结合有限的历史资料,来考证一下汤阴县东部村庄的由来,以求抛砖引玉,展开讨论。

汤阴古县西有太行山,东有古黄河,北有古汤河,南有古淇河(公元前602年改道了)。古汤阴以山河为界,形成了独特的地貌:西高东低,中间卧着火龙岗。

五陵古镇——运河明珠

汤阴五陵俎佐宋村屯庄镇抚寨、任固故城商城与瓦岗小元地名的由来


汤阴县东南部一带是太行山众多溪水冲积出的一个平原,相对于汤阴西部地势最低。这样的地势必然河流众多,沟壑纵横,沙丘起伏。

五陵一带是太行山伸向古黄河的山脚,历史上发源于太行山的古淇河、古漯(ta)河、古汤河与火龙岗的积水小溪在这里汇集,然后流入黄河。

明代汤阴县令魏大本说"河徙从前代,于今尚水乡",清代汤阴文人苏造说的"禹导龙门水,伾山向北来。洪流何代徙,沃野几年开?",都是指这汤阴东南部这一带。

这里河网纵横,土丘起伏。地貌与历史相结合,必然产生许多与河流文化和地貌有关的村庄。这应该是汤阴东部村庄名字的最早由来。

我们分开历史阶段来考察。

1、 上古时期

上古时期,禹贡黄河从浚县大伾山东边北折流向汤阴五陵和任固方向,五陵和任固西边的火龙岗是古黄河的西岸。《邶风·凯风》中"爰有寒泉,在浚之下"就是寒泉在浚县之北的意思。

那时候,任固的北边与东边是一望无际的黄泽,更北的地方(今河北邢台东部一带)是有名的大陆泽,更是一片汪洋。所以,这一带人烟稀少。

那时候的黄河不像现在有堤岸束缚,没有束缚的古黄河随意翻滚,所以火龙岗脚下的东部地区应该是一片汪洋,间或有几个高土堆,诸如五陵、任固等。

所以,五陵也叫五隆,现在的五陵古镇可能就是最高的那一个土堆。任固就是任固堆的意思,也是土堆的意思。

那时候肯定没有人类的大量聚集活动,但这里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是上古先民早期活动的地方,传说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东部的濮阳地区。

五陵东十公里的内黄亳城有商中陵、东南二十公里的粱庄有帝喾与颛顼的二帝陵、东北三十公里的南乐有造字的老祖先——仓颉的陵,所以有人说五陵是商王的五座陵墓,也很有可能。但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也没有考古证明。

二、殷商到西汉时期

到了商朝后期,周武王东征灭掉商纣王,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了邶城,历史上汤阴东部第一次出现有文字记载的村庄名字——邶城。《汉书·地理志》记:"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庸、卫国是也。邶以封纣子武庚;庸,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

邶城遗址

汤阴五陵俎佐宋村屯庄镇抚寨、任固故城商城与瓦岗小元地名的由来


淇河这时候从邶城流过注入黄河,《邶风》名句:毖彼泉水,也流于淇。

任固的綦逐村是古淇河流入古黄河的地方,"綦逐"就是淇河之尾的意思。

五陵的俎佐村在汤阴县志《明志》中记为"竹作",《清志》中记为"俎左"。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佐,辅助,帮助。俎佐村西南三公里就是邶城,《礼记》中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有多达数百次用俎、设俎来记录,如折俎、素俎、尸俎、燔俎、匕俎等。因此,俎佐或源于邶国时的祭祀,在俎佐这个地方可能建有祭祀用的高台。俎佐,也可能是指俎佐在这个祭祀高台之左的意思。

《邶风》的"爰有寒泉,在浚之下"说的是寒泉。

所以我们推测:寒泉、綦逐、俎佐这三个村名也产生于这一时期。邶城、寒泉、綦逐与俎佐应该是汤阴东部出现最早的有人类聚集的古村落名字。

另外还有五陵的塔河村,塔河就是古漯(ta)河,是已经消失的古河流。塔河村应该是靠近古漯河而得名。

五陵的小涨(小章)村应该与古黄河有关,县志记载小章在黄河故道。

任固的商城村与故城村也与殷商有关。

邶城的南边有浚邑、沬邑和漕邑。那时候,汤阴除了羑里城(不是村庄)的地名和这些村庄名字,其他地方应该还没有村庄名字。那时候,中国除了洛阳、西安等,今天中国的几乎百分之九十五的城市也都还没有影子。

这一时期,汤阴地处殷商故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汤阴文化与经济发达,是九州之内最优秀的地方。汤阴北部有羑里城、南部有邶城,产生了灿烂的殷商与西周文化。

中国人推崇的四书五经中的《易经》与《诗经》都发源于汤阴。《易经》是中国哲学的基础;《邶风》是《诗经》之首,对后世的诗词创作影响深远。

春秋战国时期,汤阴开始出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战争,这时候出现的村庄名字有将城村,将城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地方。将城村形成于战国时期应该没问题。

还有孔子讲学的孔村以及子夏讲学的菜园西河村,但都缺乏文字证明与历史考证,所以形成村名的时间不能确定为这一时期。

2、 西汉时期

西汉时期,黄河改道东移,黄河离开了五陵与任固。但古黄河距离五陵并不遥远,就在浚县大伾山的南边不远。

黄河改道使五陵、任固以东大量的黄河滩区露出地面,为后世形成良田打下了基础。这时候,汉家皇帝开始在黄河滩区设置县郡。

古黄河

汤阴五陵俎佐宋村屯庄镇抚寨、任固故城商城与瓦岗小元地名的由来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设荡阴县。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设内黄县,后又曾设繁阳县。很长一段时期,五陵与任固归属不定,有可能属于内黄,也可能属于汤阴。所以说靠近任固的内黄故县村是内黄县城,也很有可能。

公元前602年,淇河就已经改道了,不再从汤阴东南的五陵流过。但古淇河在五陵的西南方向(今卫河河道)留下了白沟(古淇河河道),为曹操开挖运河留下了基础。

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稀少,整个汤阴县估计也就是一万人左右。所以,这个时期村庄数量稀少,也没有历史记录。

3、 东汉到北宋时期

东汉时期,在治水专家王景的治理下,黄河河道逐渐固定在濮阳的北边一带。

虽然这时候黄河也经常决口发大水(五陵东部的三杨庄就是在这个时期黄河发大水埋没的),但黄河决口对五陵、任固乃至汤阴、安阳已经影响不大了。

由于黄河的存在,邺城与洛阳互为犄角。邺城在黄河以北的地位突显,五陵开始成为邺城进出华中平原的门户。

这时候虽然黄河离开了五陵,但黄河故道汇集了太行山与火龙岗流下来的溪水与泉水,河水特别清澈,所以这时候五陵以北的黄河故道又称清河。今天山东境内的临清与清河的地名就来源于清河。

五陵是清河边的古渡口,有刘秀过桃花渡口的传说。但空留下了桃花渡口的美名,缺少历史记载,但五陵是古桃花渡口是成立的。

五陵古镇也称桃花渡口

汤阴五陵俎佐宋村屯庄镇抚寨、任固故城商城与瓦岗小元地名的由来


东汉后期到南北朝以及隋唐时,特别是北魏时期佛教在中国兴起。这一时期邺城是黄河以北最大的城市,大量的寺院开始在邺城的周围出现,为古村庄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汤阴也出现了好多与寺院有关的村庄,县志记载:任固的白龙有北魏时期的庙宇,五陵古镇有建于唐贞观二年(609年)的隆兴寺。

寺院的周围肯定会形成村庄。

曹操行军图

汤阴五陵俎佐宋村屯庄镇抚寨、任固故城商城与瓦岗小元地名的由来


三国时,曹操攻打袁绍的黎阳、关羽斩杀颜良的白马津都离五陵不远。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两军对垒的场面,战火一定会波及五陵和任固。不然,曹操为什么要在这里开挖运河呢。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攻打下黎阳后,雄才大略的曹操开始考虑经营河北诸地。为了攻打邺城,曹操在黎阳西遏淇水入白沟开挖运河以连接邺城。

白沟与古清河(黄河改道后留下的黄河故道)在五陵连接,然后向北流去,卫河开始初步成形。

卫河

从此,五陵与任固这一带开始进入运河时代。经济文化开始繁荣,人口开始增多。

历史进入到隋唐时期,隋炀帝杨广的格局更大,他开挖永济渠开始以洛阳为中心经营中国的南北天下。大一统的中国形成了!

可惜的是隋文帝杨坚一把火把邺城给烧了,从此邺城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中,五陵与任固的战略地位有所下降。

隋唐时期,大运河沟通南北,卫河正式形成。

大运河是黄金通道,也是古战场。任固一带受河北大名的影响,开始出现"窦公"这样的村名,可能与窦建德的农民起义有关。

这一时期,五陵与任固正式进入了大运河时代,经济文化开始突飞猛进,卫河两岸的村庄开始稠密起来。

五代十国时期,开封地位上升,开始与洛阳争雄。五陵成为开封北上河北诸地的运河咽喉。

五陵桃花渡口的地位突显,五陵古镇这时候一定形成了。但非常可惜,《汤阴县志》中仅仅记载了五陵隆兴寺的存在。

4、 宋元朝时期

北宋时期,黄河虽然再一次北移,但还是离五陵和任固太远,没有了影响力。

这时的卫河进入了她的黄金时期,改称"御河",成为了国家黄金水道,是宋朝沟通辽国与金国的通道。卫河两岸的村庄应该更加稠密起来。

卫河是黄金通道也一定是古战场,历史记载:公元1126年,金国大将金兀术(完颜宗弼)带领金军从五陵渡过卫河,在浚县又踏过黄河浮桥到开封灭了北宋,掳走了钦徽二帝。金兀术对五陵的隆兴寺有所破坏。

汤阴五陵俎佐宋村屯庄镇抚寨、任固故城商城与瓦岗小元地名的由来


隋唐大运河

五陵曾出土宋代的古墓,可以证明宋朝五陵古村落已经形成。

文献也记载:宋朝时期,水塔河是卫河驿站。近年,在水塔河卫河老河道出土过宋代沉船。

最难得的是明朝的安阳人崔铣在他的《邺乘》中收录了宋朝的一本古书《相台志》,《邺乘》也就是《彰德府志》。

《相台志》是在北宋元祐五年至六年(1090—1091年)由相州知州李琮主修的,《相台志》中保存有最为完整的宋初汤阴地名。今天,《相台志》已散佚。

崔铣在《邺乘》卷八《杂志第九》中的《村名》前有序:"村名,宋志所载也。虽分隶与今或异,然其传邈矣。仍旧录焉。"

崔铣在他的另外一本书《嘉靖改元后渠崔铣书》中又云:"正德己卯(1519),太傅汤阴李公(崔铣岳父,李鐩)于中秘得宋《相台志》十二卷、元《续志》十卷。郡守陈公万言令所部各以其志送官,是岁冬以予辑而正之"。后渠是崔铣的号。

明白什么意思了吗?崔铣的岳父是李鐩,李鐩是我们五陵镇抚寨人。也就是说李鐩得到了这本奇书,又把它送给了女婿崔铣。

崔铣是五陵的女婿,他感觉应该为汤阴人做点贡献,所以就把宋朝初期的汤阴村庄名字记录了下来。当然,这是开玩笑了。实际上,崔铣在《邺乘志》中把所有彰德府的古村落名字都保存了下来。

崔铣是安阳名人,博学多才,弘治十八年进士,安阳人称他是"小颜回"。李鐩是汤阴县五陵镇镇抚寨村人,明朝成化年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

安阳人和汤阴人应该感谢李鐩与崔铣翁婿俩,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精神的家园。

《相台志》中记录的宋朝初期汤阴东部村庄名字大概有:

商村周围有:苏扈、商城、东西狮子、东西青丘、白龙、卫村、南北新刘、黄门、郎去、库迪。

綦逐周围有:綦逐、南北中偏店、林豹、西河、高韩、东西程岗、段村、周流、南北士昌、故县。

邶城周围有:南北窑晖、司马、韩泉、南北里王、南北李、俎佐、令狐、小元、东西冯、大性、南北江窑、伏道、大性等。

程岗村与周流村都与民族英雄岳飞有关。

《相台志》中没有五陵与任固的记载,也没有今天五陵的大部分村庄。

这不能不让人疑惑:五陵与任固哪里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汤阴   塔河   浚县   汤阴县   内黄   隆兴   太行山   清河   安阳   村屯   黄河   故城   渡口   宋朝   地名   美文   村庄   由来   时期   名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