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每日一读」之《灵魂只能独行》D5


7.8「每日一读」之《灵魂只能独行》D5

【作者】:周国平


【阅读进度】

守望的距离


阅读感悟

今天阅读时似乎对一个成语有顿悟之感:“返老还童”。源自于下面摘抄的第一句话。

这是一种返璞归真,一种历经万波,阅尽千帆后不改的赤子情怀。

儿童的单纯因其纯洁令人喜爱;

而成人的单纯,尤其是耄耋之年的老者,若依然能保有赤子之心的单纯,则无疑是令人敬佩的。

这种一定要有岁月的验证方可锤炼而成。时光可以摧毁一切,但后者却将之发酵为一种岁月的芬芳。


那种历风雨,斩荆棘后依然保有的勇气与赤诚可视为作者笔下真正的高贵所在。

犹记第一次接触返老还童这词时,我还是孩童,虽然每一个字都认识,但还是感觉怪怪的。甚至盯着邻家奶奶看了好久,却实在想象不出来那种状态。

后来,看《圣斗士星矢.冥界篇》童虎的秘术让我直观感受到了返老还童的奇妙。


可是这种返老还童的单纯更可于一些古今中外的大家脸上可见。


所谓大道至简、大相无形也若此意吧。


7.8「每日一读」之《灵魂只能独行》D5


7.8「每日一读」之《灵魂只能独行》D5

阅读摘抄

(1)人性的单纯来自自然。有两种人性的单纯,分别与两种自然相对应。第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与原始的物质性的自然相对应。儿童的生命刚从原始的自然中分离出来,未开化人仍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原始的单纯。第二种是超越的单纯,与超越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对应。一切精神上的伟人,包括伟大的圣徒、哲人、诗人,皆通过信仰、沉思或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种沟通,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超越的单纯。

(2)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

(3)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品德,它反对的是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让别人按别人的方式活。(现实中后者似乎更多,以“为你好”的名义)

(4)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

(5)做人要讲道德,做事要讲效率。讲道德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讲效率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6)虚伪是一种冒充高尚的庸俗,因而是自觉的庸俗,我简直要说它是有纲领、成体系的庸俗。单纯的庸俗是消极的,虚伪却是积极的,它富有侵略性。庸俗是小卒,唯有推举虚伪为元帅,才能组成一支剿杀优秀灵魂的正规军队。诚然,也不该低估小卒们的游击战的杀伤力。

(5)个人越是雷同,社会就越是缺少凝聚力。无个性的个体不能结合为整体。个人越是独特,个性的差异越是鲜明,由这样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有机体就越是生气勃勃。(晚清万马齐喑vs先秦百家争鸣)

(6)爱国只是尺子之一,而且是一把较小的尺子。还有比它大的尺子,例如真理、文明、人道。其次,大的尺子管小的尺子,大道理管小道理,唯有从人类真理和世界文明的全局出发,知道本民族的长远和根本利益之所在,方可论爱国。因此,伟大的爱国者往往是本民族历史和现状的深刻批评者。(鲁迅先生)那些手中只有爱国这一把尺子的人,所爱的基本上是某种狭隘的既得利益,这把尺子是专用来打一切可能威胁其私利的人的。

(7)意识形态和人生智慧是两回事,前者属于头脑,后者属于心灵。人与人之间能否默契,并不取决于意识形态的认同,而是取决于人生智慧的相通。

(8)有德无才者,其善多为小善,谓之平庸。无德无才者,其恶多为小恶,谓之猥琐。有才有德者,其善多为大善,谓之高尚。有才无德者,其恶多为大恶,谓之邪恶。


7.8「每日一读」之《灵魂只能独行》D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小卒   文明人   返老还童   爱国   勿施于人   尺子   意识形态   独行   庸俗   美文   智者   高尚   真理   虚伪   原始   人性   灵魂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