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每日一读」之《理想国》


【作者】:柏拉图(古希腊)

【译者】:吴松林、林国敬


7.17「每日一读」之《理想国》

1.【这本书的价值

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

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

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被称为“哲学大全”的经典著作。

后世哲学家无不从这里汲取自身的营养,建构自己的学说体系。有学者指出:“关于全部西方哲学传统的普遍特征,可以最稳妥地概括为: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


相当于中国的《论语》


7.17「每日一读」之《理想国》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图片来自网络)

2.【核心观点

围绕“正义”与“非正义”展开,以辩论的方式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7.17「每日一读」之《理想国》

3.【内容简介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


全书分为十卷,借苏格拉底之口围绕“什么是正义”、“正义的性质是什么”以及“正义者有利,还是不正义者更有利”几个主题展开对话。


—第一卷,开篇提出正义与不正义是什么的问题。

苏格拉底和众人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从中可以深刻地体验到“辩证法”的风格和力量。苏格拉底运用“辩证法”一步步揭露对方观点的矛盾之处,进而一步步将其引向真理的大道。

—第二卷,为了更容易发现正义与不正义之间的区别,他们着手建立理想国,论述了理想国中的法律、制度、教育等问题。

—第三卷,继续讨论理想国中的教育,着重于什么样的诗歌和音乐有益于人的教化问题。

—第四卷,将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即理性、激情和欲望,得出正义者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不正义者会是什么样的人,最后推出正义的定义。

—第五卷,讨论理想国中妇女和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及婚嫁问题。接着提出理想国如何实现的问题,由此进入讨论哲学家为王的主题。

—第六卷,讨论什么是哲学家,哲学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这卷柏拉图提出两个世界的划分,将人的认识分为四部分,即四线段比喻说。此外他将善的理念作为最高的认识对象,作为人的最高价值依归,更是哲学家所要追求的对象。

—第七卷,讨论人如何认识善的理念,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者和正义者。柏拉图认为应该通过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音律等入门知识,然后再通过学习辩证法,最后才能通达对善本身的认识。拥有这样知识的人才是完美的人,在他统治下的国家才是完美的国家,从而回答了理想国何以可能实现的问题。

—第八卷,重新回答第五卷中所提出的问题,比较最善政治与最恶政治之间的不同,意在回答正义者是不是最幸福的,不正义者是不是最不幸的问题。这卷柏拉图还集中阐述四种政体以及这些政体下的个人性格。

—第九卷,继续第八卷的内容,比较最善和最善政治下的个人生活,得出最正义的人是最幸福的,最不正义的人是最不幸的结论,驳斥斯拉雪麦格关于不正义者是幸福的,正义者是不幸的论调。

—第十卷,讨论模仿的本质,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对理念的模仿,诗人和画家是对模仿的模仿,所以难以接近善的理念。继而回到正义者所应有的报酬和不正义者应有的惩罚上,以神话故事回答了正义者获得种种报酬,不正义者获得种种惩罚,并以之作为终极依据。


7.17「每日一读」之《理想国》

4.【阅读思考与感悟

本书于西方世界是相当于我国《论语》的地位,可谓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柏拉图以辩论的方式在不断发问中引发人思考,如同点燃思想的篝火,最终构建处理想国。

浏览本书不觉为之吸引,想静心读之,探寻这位古希腊先贤的理想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理想国   苏格拉底   卷柏   古希腊   柏拉图   论语   政体   辩证法   哲学家   美文   正义   不幸   理念   理想   政治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