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十六岁初到长安,才华横溢,让顾况叹为观止

公元787年,唐贞元三年,长安大街春暖花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骑着一匹白马,急匆匆的往东大街赶去……

白居易十六岁初到长安,才华横溢,让顾况叹为观止

骑着白马的正是少年白居易,他要拜访一位大诗人,顾况。

这一天,他敲响了顾况的大门,一位书童出来开门,问,“这位公子,这里是顾家府邸,您要找谁?”

白居易说,昨日已经和你家老爷联系好,今天我初次登门拜访……。没等白居易说完,书童便知道是主人要接见的正是白居易,于是,把白居易迎了进来。

顾况见到这位少年,身着布衣,少年老成的脸上有一种清奇脱俗的神情。白居易见到顾况时,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表现出紧张和焦虑,而是举止从容,温文儒雅,落落大方。他从书荚里取出一卷诗稿,双手呈了过来。顾况笑了笑,把诗稿接了过来,一眼,首页的署名:居易。

白居易十六岁初到长安,才华横溢,让顾况叹为观止

“长安百物贵,要居,可是大不易呀”!

顾况这么一说,也不是没道理的,然而,这位少年,没有吭声,依然从容淡定,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顾况看了看眼前的白居易,又看了看卷上书写的,龙飞凤舞的“居易”,二字,心中一动,翻开诗稿。

寂静的厅堂里,就连蚂蚁走过的声音都能听出来,顾况翻开几页,看了又看,突然,他站了起来,不由自主地朗诵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好诗,好诗!小小少年,就能写出这般诗句,居长安,实乃易如反掌!便是居天下,又有何难!看来我顾况刚才是看走眼了……”

白居易十六岁初到长安,才华横溢,让顾况叹为观止


白居易十六岁初到长安,才华横溢,让顾况叹为观止


白居易十六岁初到长安,才华横溢,让顾况叹为观止


白居易十六岁初到长安,才华横溢,让顾况叹为观止


白居易十六岁初到长安,才华横溢,让顾况叹为观止


白居易十六岁初到长安,才华横溢,让顾况叹为观止

随后在两人的攀谈交流中,顾况才知道,这个十六岁的少年竟然写出这样的诗句:

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白居易九岁那年,父亲白季庚为了让小白居易躲避战乱,遂叫居易离开河南家中,

白居易十六岁初到长安,才华横溢,让顾况叹为观止

赴江南避难。在这几年里,白居易的逃难生活给了白居易长成了“少年老成”的模样。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时常陷入思乡的愁绪中。如“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反映的就是这样的愁绪。

江南的逃离生涯,让白居易明白,出身小官僚家庭的自己,加上祖父及父亲为官清廉,没有积累什么财产,只有通过科举制度去考取功名,才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

白居易有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加上聪明好学,二十岁举为秀才,二十八岁到宣城拜见宣歙观察使崔衍,得到崔衍的赏识和推荐,这是唐代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程序,和我们现在的“拉关系,走后门”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二十九岁考中进士,在当时是很年轻的,虽然在长安朝廷里没有高官亲友的鼎力相帮,凭借自己的才华考取第四名进士,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荣誉,于是白居易兴奋的写到: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正如顾况所言:“居易,居易,居长安,实乃易如反掌!便是居天下,又有何难”?


白居易十六岁初到长安,才华横溢,让顾况叹为观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长安   宣城   观察使   诗稿   少年老成   书童   易如反掌   江南   科举   进士   愁绪   才华横溢   叹为观止   诗句   美文   白马   从容   少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