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县:广西的白马移民情结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人口不停迁移的历史。在中原广泛流传着“洪洞县大槐树移民”,而“白马(今滑县)移民”的传说在广西等岭南地区几乎是家喻户晓。据广西史志记,白马人南迁广西已有900多年历史。解放前后,有不少广西人先后到山东、河南找白马寻根问祖,只因白马县早已不复存在,所以寻亲问祖几度搁浅。因为历史上白马县曾归山东管辖过,后白马县又被撤销并入滑县,所以在一般的省级资料中记载不多。1996年,了解到现在的滑县就是古代的白马县,使广西的白马寻根问祖活动有了新的起色。

河南滑县:广西的白马移民情结

白马移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据《河南滑县与广西白马移民》,我国历史上有十多次规模较大的移民,其中较多的是中原汉族迁于长江以南,远至岭南地区。中原移民移出地范围,大约是北起现在的山西长治市,西到河南灵宝市,东达安微的寿县,南至湖北的黄陂区、黄冈市。古白马县正处于该区域的中心地带,是我国历史上十大移民集散地之一。宋至明代,白马县人或因兵变,或因天灾,或因从戎戌边屯垦,曾先后南迁于广西,后人称之为“白马移民”。

白马移民主要发生在宋朝时期。宋时,黄河频决于白马县,致使水患不断,灾荒连年。那时,宋王朝于河北募灾民为兵,白马人为避灾荒,便应征从戎。宋皇祐年间,白马人随宋将狄青南平侬智高后而留戍定居;宋熙宁年间,白马人随宋将郭逵南平交趾后而留屯安家;北宋末至南宋初,金人大举攻宋,占据中原,白马人为避天灾和战祸跟随皇族、官员及中原百姓相继南奔,远至南疆,安家定居。不过,上述三次白马移民,主要的还是在第一次。狄青率禁军(即北方军)大破侬智高后,白马人随留军戍守邕州,进行军屯。尔后,他们便解甲为民,与当地居民通婚,安家落户。白马移民的后裔还在亭子、白沙、上尧、老口、坪南等地建立村落,从事农商,生息繁衍,至今有的已传26代。据初步了解,如今广西说其祖籍为白马县的有40多个姓氏,300多万人口。

河南滑县:广西的白马移民情结


为什么称为“白马移民”呢?古时候的白马县和山西洪洞县的位置相似。白马县境位于今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水陆交会之地。县境西北有白马津,西南有灵昌津,秦至宋代,此二渡口皆为东西南北之咽喉;县境西北有唐朝建的白马驿,东南有宋朝建的韦城驿,此二驿站更为渡河必由之路。《重修滑县志》云:“白马一县固大河南北最险要之地,亦历代战事所必争之区。”宋代于白马县建兵营,屯驻禁军,以控制黄河要津—一白马、灵昌二渡口;占据交通要道——白马、韦城二驿站。《通典》载:“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诏陈、徐、郑、滑、曹,各屯兵三千。”又载:“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年),诏滑州屯禁军三千。”为扩充禁军(中央军,即北方兵),宋王朝于白马县及其他州县征民为兵,称之为北方兵。这些北方兵均在兵营进行训练,这样,白马县便成为北方兵的集合地和出发地,自然而然的,白马也就被传说成移民来源之地了。

河南滑县:广西的白马移民情结

为什么会发生白马移民呢?原因应该主要有三:

一、北宋时期,黄河在滑州白马多次泛滥决口,冲毁房屋、淹没良田。大河多次泛滥,民居冲毁,造成生活困难是他们移民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北宋时期,中原战争不断,白马县地处北宋都城开封的北边门户,是战略要地,主要战场,至今还有很多村名来自那个时期,如穆营、御驾庄等村名都来自北宋战乱时期。古代白马县由于战乱不断,老百姓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被迫南迁的可能性很大。

三、北宋时期,侬智高经常起兵叛乱。为平定侬智高叛乱,北宋派兵去广西南宁打仗。当时白马县地处中原,人口稠密,兵源充足,很有可能在该地征兵。平定依智高后,为稳定当地局势,防止侬智高从云南大理卷土重来,将兵留下戍边屯田是很符合当时的情形的。

河南滑县:广西的白马移民情结

摘写老梁趣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滑县   洪洞县   广西   河南   白马   南平   移民   大河   县境   禁军   中原   黄河   北宋   山东   美文   情结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