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深明大义百姓感恩戴德

相传很久以前,在黄塔村(当时不叫此名)有一座玉皇庙,香火鼎盛。明朝英宗皇帝朱祁镇携皇妹爱女、侍卫巡游至此,见天色已晚,便决定在此庙内安营扎寨。由于舟车劳顿,再加上更深露重,皇姑不幸染病。英宗政务繁忙,返回京城,留下一些侍女、随从和御医照顾公主。

皇姑深明大义百姓感恩戴德

病情渐渐好转的皇姑便出庙了解当地情形,她从老百姓那里得知,此地比较偏僻,地处黄河故道,沙丘遍地,荆棘丛生,不是黄河泛滥,就是连年干旱,很是忧心,随即决定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她下令疏导黄河,并在干旱无雨季节带领随从及村民们在玉皇庙祈雨,十分灵验,救活了不少人。当地老百姓有口皆碑,对皇姑感激涕零,视皇姑如神灵,顶礼膜拜。但后来,皇姑因积劳成疾,故病复发,不幸病故于此地。当地百姓感其恩德,念其功绩,为了永远纪念她,自愿捐资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二月建一砖塔,取名“皇姑塔”。

据传,自从塔建成至今,黄河从未泛滥至此地。百姓说是皇姑寺塔震慑住了黄河神,要它不得使河水泛滥。也有人说是皇姑的在天之灵显灵了,死后仍庇佑当地百姓,人们愈发敬重皇姑。于是,便有了常住的僧人和善男信女来守护皇姑寺塔。

即便是这位石刻的皇姑,也免不了遭灾受难。听看守寺院的两位老人讲,六七十年前,皇姑的雕像差点儿被偷走。那是在一个早晨,雕像忽然不见了,当时负责看守的人立即告诉了村民。当地的老百姓里里外外找了好几遍,甚至还挨家挨户地搜查,最后也没有找到雕像的踪影,有人就猜测是被流窜的小偷盗走了。

皇姑深明大义百姓感恩戴德

不料几天之后,一位放羊的老汉在离塔不远的草丛中发现了塑像,它安安稳稳地躺在草丛里,外表竟然没有受到一点儿损坏。老汉立即找来乡亲们,祭拜一番后把皇姑又“请”了回来。当人们拾雕像时,发现它的底座下面有一个洞,有位见多识广的村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盗贼将皇姑的雕像盗出后,可能是由于没有安排好车辆,或者是盗贼的人数有限,抬了一段路程后没有力气再走了,就将雕像底座里暗藏的宝贝夜明珠挖出来拿走了,而雕像则被扔在了草丛里。看守寺院的老人告诉我们,至今在皇姑像的底座下面还留有一个洞,看来盗宝一事应该不假。一千多年来,历经风雨侵蚀,皇姑寺塔巍然屹立于这片土地上,用它的古朴诉说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此地香火日盛,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现在民间还流传着一句话“塔如果塌,黄河回老家”。后来,寺被毁了,可是这座塔却保存下来了,这也是塔的威力所在,一般人是不敢碰这座塔的。

摘自:《滑县一村一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滑县   河神   百姓   深明大义   感恩戴德   黄河   随从   干旱   底座   寺院   香火   老汉   盗贼   雕像   美文   村民   老百姓   不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