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自恋”的诗词,直夸自己“风流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导读:苏轼作为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个性达观,爱吃,爱开玩笑,如果在我们身边,一定是一个有趣的朋友。其实,悄悄告诉你,苏轼还是一个超级自恋的人,你相信吗?他说自己“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这到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听下文一一道来。


苏轼“最自恋”的诗词,直夸自己“风流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图文|源自网上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知名的诗人多如牛毛,著名的诗人也是不计其数,而伟大的诗人只有凤毛麟角——陶渊明、李白、杜甫和苏轼。苏轼是“诗神”,也是“词圣”。他的伟大,不仅在于其诗词歌赋表现出的文学水平,更在于其作品中蕴涵的哲理、思想、人生感悟。于我们而言,苏轼达观洒脱的人生态度显然更具吸引力,至少读懂了苏轼你就不会抑郁。《蝶恋花·送潘大临》是他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潘大临将赴省参试。苏轼借京都试成出仕文人昔日风流韵事作该词,激励潘大临的心志与大愿。诗中以“青楼”、“佳丽”这一带有显示性意义的题材,来嘱托、期望潘大临赴省参试获得成功。】

作为一个年少成名、差一点就拿到状元的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对自己的才华还是很有几份认可的。虽然他在仕途上接连碰壁,但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的文坛上无人可比。不管是唐宋八大家,还是北宋词坛,他都是那个最有才华的人。所以这样满腹经纶的才子也让他很有底气,有底气去看待这世界上的一切,有底气让他对自我有更高的评价。也正是因为有这份底气,苏轼写出了一首很自恋的宋词,在激励后辈的时候还不忘夸耀自己“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蝶恋花·送潘大临

宋|苏轼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从题目上看,大家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词,是苏轼因送别友人潘大临而作的词。潘大临也是宋代很有名气的诗人,著名的“一句诗”“满城风雨近重阳”就是他的作品。宋神宗元丰七年,潘大临将赴科考,苏轼便作这首词激励他。

上片,以“酒”为媒体,写苏轼对潘大临的嘱咐与期望。“别酒劝君君君一醉”,写饯行。“别酒”,象征深情厚谊。“劝君”,情谊非同寻常。一杯,君醉了。再一杯,自己也醉了。醉后吐真言:“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第二、三句选择人生两大事进行议论:一是“学而优则仕”。二是“书中自有颜如玉“。文人过考,面临两大话题。每每提及,倍觉亲切自然。“清润”二字,饱含着苏轼对潘大临青春美的赞赏之情。“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以史实为教训,苏轼叮嘱潘大临要记取:仕庆得到的赏钱与此而幸遇的美女是珍贵的,千万不要轻易丧失于东邻的好色之徒手中。可谓语重心长,语短情长。

下片,以梦幻、假想之笔,写苏轼以自己还未赴试人仕的美妙人生构想来激奋潘大临的功名心。“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以假想之笔,写了以往应试入仕之人的的美好回忆。“长安”京都,政治中心,处处都有“佳丽地”。多少“三十年前”的妙龄仕途男子,出入于繁华的“佳丽地”,常常发出幽悱的咏叹:“我是风流帅”。一个“风流帅”,一语双关,说政治上出人头地。神情上英姿潇洒。苏轼赴试将近20岁,即将赴京参试的正茂风华,预想成为“风流帅”人物的一天定会到来。最后两句,满怀深情地对潘郎说:“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想当年,我未亲自出入“佳丽地”。但而今,我就要“功成名遂早还乡”,已不可能寻觅青楼旧事,更不可能在青楼墙上留名,而只能“记取”了。言下之意,你该有信心去实现试后的“黄金屋”和“颜如玉”的人生两大美愿。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的励学名言在苏轼的词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苏轼以“赏银”及“佳人”为引,一改前人送别诗的惆怅之调,夸奖友人的容貌,以风流韵事调侃之,以诙谐幽默的词句写下了这首独特的送别诗,令人倍感亲切。

而关于其后诗中的“教训”,历来颇有争议。有些人认为是苏轼写的是自身经历,有些人则认为是假想之笔。事实上,潘大临赴考的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已经47岁了,而苏轼20岁前后即赴京参加科考,所以时间其实也是对得上的。

不过,在诗词中直言自己“三十年前风流帅”,也真是无愧于苏轼豪放之名。潘大临能得到如苏轼这般的知己好友,真是令人羡慕啊。

苏轼在这首词当中给予了潘大林很高的评价。送别的时候更是频频劝酒,“别酒劝君君一醉”,夸赞对方是“清润潘郎”,并且预祝对方科举成名天下知,成为富家大户招婿的对象,“又是何郎婿”。但是在激励对方之后也提出告诫,“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若你此番能够一举成名,定然会得到很多人的拉拢。也会有人给你喜钱,对于这样的财富千万不要结交那些小人,否则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苏轼回忆自己当年科考经历,“回首长安佳丽地”,京城繁花似锦。那是一个国家最美丽的地方,30年前的时候,“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苏轼也曾经一举成名天下知,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人生由此达到了巅峰。

“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当年春风得意,曾经出入风月之所。那个时候的苏轼无论是才华还是相貌都是一等一的,非常受欢迎。苏轼说这些话是什么缘故呢?就是为了激励潘大林能够像当年的自己一样,科举考试当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虽然看上去其中有些风流韵事的表达,但向来才子美人很是符合传统文学的价值观。虽然说苏轼非常自恋,说自己是“风流帅”,但不得不承认苏轼当年确实是一举成名天下知,更因为满腹才华而实至名归,他的诗词在今天一直被传唱。

所以他写出这样的诗句,是对自我才华的肯定。有那么一点自恋。但终究并不过分。总体来说,此词散发出了东坡一如既往的豪气,也彰显了东坡的狂气,更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

附:注释、译文和浅析

注释

①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②潘大临:字邠老,秀才,北宋江西派诗人,著有《柯山集》。苏轼贬居黄州时,二十多岁的潘大临从苏轼学诗习书。

③钗头: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结住头发的称“钗子”。钗头系钗的首端,多指钗。这里代指美女。新利市:仕庆所赏得的钱,这里代指升官所得赏钱。

④东邻子:东边邻居好色之子。

⑤回首:回顾,忆起。长安:古都。这里泛指京都。佳丽:美丽的女子。

⑥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这里代指妓院中的女子。

⑦花枝缺处:妓院,白居易《长安道》诗:花枝缺处青楼开。

译文

送别的酒劝你一醉方休,清秀而丰润的潘郎,你是哪家的郎婿?记住美女与升官所赏的喜钱,不要交给东边邻居好色的小人。

忆起京城那个美女密集的都市,我是英俊潇洒的不一般的人物。为向青楼女子寻觅往日风流韵事,在妓院的墙上还留着名字。

浅析

上片,以“酒”为媒体,写苏轼对即将赴京参试的潘大临的嘱咐与期望。

下片,以梦幻、假想之笔,写苏轼以自己还未赴试人仕的美妙人生构想来激奋潘大临的功名心。

全词,写苏轼鼓励潘大临赴省参试。以“青楼”、“佳丽”这一带有显示性意义的题材,来嘱托、期望潘大临赴省参试获得成功。

————

后记:该词写送潘大临赴省过考。以“蝶恋花”这一带有象征性意义的词牌,以“青楼”、“佳丽”这一带有显示性意义的题材,来嘱托、期望潘大临赴省参试获得成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最后两句,满怀深情地对潘郎说:“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言下之意,你该有信心去实现试后的“黄金屋”和“颜如玉”的人生两大美愿。从中国诗词来看,或许苏轼觉得这样的诱惑不够劲儿,因此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给潘大临好好地上了最后送别一课!可以说,“这里的山路十八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神宗   京都   风流   下片   利市   风流韵事   清润   长安   青楼   花枝   假想   旧事   佳丽   美文   十年前   诗词   诗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