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有感

在读一本关于禅诗的书籍时,看到了一首诗,甚是熟悉,原诗如下:

悟道诗

作者:某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有感

对于这首诗的解释和禅意的解读是这样的:

此诗摘自《禅诗》三百首高僧篇,是一首用寻春咏梅来譬喻悟到本来面目的绝佳禅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首两句描绘诗人尽日寻春,踏破芒鞋,入岭穿云,但却一直找不到春天的踪迹。多少禅修之人为了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不辞辛苦,苦苦寻觅而不可得,春天到底在哪里?“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人寻春不得,兴尽而归,哪知道笑拈梅花而嗅,才发现春在枝头,已经昂然十分了。

春天竟在自家的门庭内!诸佛所证悟的真如法身原来人人具足,不假外求,本自无缺,可是又有多少人会得呢?

01

这满满的禅意,如今的自己还是不能立刻领悟的,但是觉得甚是熟悉,稍加思索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前几天在微信读书软件打开了季羡林先生的文集,先生在《病房杂家》有这样的一段对于春天参与的段落记叙。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有感

春天是复苏,是醒悟,是希望,是光明。这几种东西都是人见人爱的,因此没有人不爱春天,我当然不能例外。

但是我有一个怪的想法,想参与春天的到来。春来春去,天地常规,人怎么能参与呢?我的意思并不是想去干预,我只是想利用自己五官四肢的某一部分去感知春天的到来。

古人诗:镇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垅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到枝头已十分。

诗人的春天是嗅出来的。在过去的九十一年中,我大概每年都通过我的某一个感官,感知春天的到来,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光明,眼前有无限的希望。偏偏今年出了娄子,没有能感知到春天的到来,就进了医院。

原来是这充满禅意和生活气息的诗句第一次在先生的文集里见到了,虽则现在年长以及大不如前,但还是闻到了熟悉的味道。

02

又想起了自己同先生相同的一些做法,每每想参与春天的进程,于是每一年都仔细地寻找啊,但是当自己寻找大春天的时候,春天的脚步已经快要远去了,于是发誓下一年一定好哈去寻找,可是循环往复,能抓住春天的尾巴就不错了!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有感

我们总是历经万般追寻一些看似简单却不可捉摸的,寻找不得,心寒哀伤立脚想要放弃之时,才发觉立脚之处才看到它早已真实的出现在自己眼前。

便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物件也是如此,用时百般寻找也不得,等到都忘记九霄之时,突然发现它就在那里。于是嘀嘀咕咕地将它捡起,可是上次为什么那么急迫地寻找它竟记不起来,而后它又将有什么经历,也没有追寻的想法了。

03

又想起了一首词,大概意蕴都是如此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璀璨之处发现了她。

这次很勤快地将这感想记录了下来,曾经也有过许多类似的灵感相同的时候,只是并没有付诸行动,就没有然后了。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有感

人生就是如此的神奇,小小的偶然蕴藏着悠长的禅意,不能与语言去表达,但是却深觉美好。

不必执着,不必失落,坦然面对失去和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枝头   梅花   镇日   杂家   法身   禅意   光明   本来面目   美文   灯火   诗人   眼前   想法   熟悉   春天   文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