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鸿爪一生写照的苏东坡

文化纪录片《苏东坡》文字版

第一集 雪泥鸿爪

一首词传唱大江南北,一种人生态度,凝练幸福生活的秘诀,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一位美国学者: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近千年来,他的形象不断地被呈现,描绘和刻画,

人们诵读苏东坡的文章词赋,临摹他的书法,谈论他的生平轶事,他是永不过时的偶像追随者,不分老幼,跨越古今,是什么铸就了苏东坡的美丽?让人们对它喜爱至今?

公元1079年,腊月,北宋王朝最高司法机关,御史台的监狱里关押着一个特殊的囚犯——苏东坡。

雪泥鸿爪一生写照的苏东坡

在牢狱里,苏东坡度过了100多个日夜,旷日持久的大雪,让苏东坡怀念起老家眉山,岷江河边,一座温暖向阳的小城。

公元1037年,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民间传说就在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不知为何,突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曾枣庄:过去有一句话“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人们借助这个传说,来寄托自己对于苏轼的这种才华的仰慕

今天的三苏祠,曾经是苏家的老宅,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从这扇门里走出来,他们就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公元1056年春天,苏东坡平生第一次,离开了生活近20年的故乡眉州,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前往汴京参加科考。

暨南大学文学院龙吟:苏东坡最大的一个幸运,就是由父亲带着他,去考进士的那一年,遇上欧阳修,

欧阳修是这场考试的主考官,他也是北宋文坛的领袖,当时空虚造作的文风泛滥。

暨南大学文学院龙吟:欧阳修改变了科举考试的方法,就是你心里有什么?你就写什么?用一种自然的笔触,表达自己的心灵,就让苏东坡赶上了,所以说这是天地的际遇。

阅卷时,欧阳修读到了一篇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把拍案叫好,打算把此人取为第一

暨南大学文学院龙吟:高兴得不得了,但是又不敢列他为第一名。

雪泥鸿爪一生写照的苏东坡

吉林大学文学院由兴波:因为北宋的科举考试,他是那种糊名的,因此,欧阳修也不知道谁写的,但是欧阳修一想能把文章写的这么精彩的,估计是我的学生曾巩,说我给我自己的学生第一名,不太好,算了,改个第二名吧。

拆取糊名的纸片,欧阳修才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曾巩,而是苏东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欧阳修他就说,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我经常读他的文章冒汗。他说30年之后没有人知道我欧阳修了,30年之后,人们只会知道苏子瞻。

2015年苏东坡生日这天,一群“苏学”爱好者集聚一堂,举办一场为苏东坡祝寿的活动,名曰“寿苏会”,众人关注的焦点则是东道主吴笠谷收藏的一方古砚,

北京市砚文化发展研究会吴笠谷:得到这方砚比较传奇,十几年前,就在洛阳那边,有个朋友说有出现一方砚,它是五代的,因为后面,有年号五代的年号,他说叫汪少微,但是我不敢相信这名气太大了,给李后主的父亲刻砚台的,然后我让他图片发过来,一看,果然是汪少微,这方烟是谁送给苏东坡的呢?是王定国,这个砚台到苏东坡手里的时候,就已经是残的,是用漆粘起来的。

得到这方古砚,吴笠谷十分欣喜,他感觉自己在冥冥之中,与相隔千年的偶像取得了联系。

北京市砚文化发展研究会吴笠谷:因为我本身就崇拜苏东坡,精诚所至,有方砚台在我手里。

在文人地位极高的宋朝,苏东坡20岁高中进士,30岁时,他已成为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

湖北省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谈祖应:东坡先生,他不是神,他不是圣人,他也身上有一些弱点,不说他的个性,才华外露,他不考虑别人当时的感受,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雪泥鸿爪一生写照的苏东坡

公元1061年,苏东坡来到凤翔府任职,年轻气盛的苏东坡和太守陈希亮个性不合,他们的关系陷入了僵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按照这个惯例,大家过节的时候,大家再一起聚聚,磕点瓜子,聊聊天,弄个茶话会,那也邀请苏轼去,人家不去拒绝参加。

三苏文化研究会刘小川:过中秋节,你不到知府来参加宴会,然后这一张罚单就过来了,罚铜八斤。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那苏轼心里就更不痛快了,就是一个很骄傲的,在表扬声中的人,突然碰到这么一位主,心理上很难接受。

不久,苏东坡找到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太守陈希亮修建了一座凌虚台,邀请苏东坡撰写一篇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苏东坡就借着写《凌虚台记》,是大发牢骚,这个地方原来那都是宫殿连宇,到处都是富丽堂皇的宫殿,我番工的这些都有,现在在哪儿呢?都没了吧?残垣断壁了吧,你现在见这个凌虚台,总有一天,也会成为残垣断壁,建筑是这样,人事就更是如此,不要看有些人现在得意一时,将来终归也会,有该得的报应。

苏东坡借着《凌虚台记》,感今怀古,暗含讽刺,没想到这篇文章陈希亮一个字也没改,刻在石碑上,立于凌虚台旁。

三苏文化研究院研究部刘小川:若干年以后,苏轼经历了许多的风雨,然后想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是非常后悔的,他给陈昕亮也写了墓志铭,他在这个墓志铭当中表达了自己少不更事的,这样的一个悔恨。

苏东坡入世之初是宋仁宗年间,表面的太平之下,掩盖的是积贫积弱的王朝。

湖北省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涂普生:这个北宋国库空虚,经济上非常困难,就是神宗的太后,想做个寿,国库都拿不出钱。

雪泥鸿爪一生写照的苏东坡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部冷成金:不改革国家没有钱,不改革,那么军队也很难抵御,东北的契丹和西北的党项人,非变不可,不变,恐怕真的就要国亡。

公元1067年,年轻的宋神宗即位,他任用王安石实行改革,力图自强,这就是王安石变法。

美国威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武丽生':王安石想要将所有人,都变成一种人,一种小的机器人,他希望有统一的想法,统一的行动。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赵冬梅:王安石要快,要高效,不允许讨论,不允许批评,决定他用的人就是很年轻,资历不够,然后又一心往上爬的人。

别有企图的官员混进变法机构,新法没有起到正面效果,朝廷官员已支持变法与否,而分裂成了两派,那好事的党争愈演愈烈,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部冷成金:其实过去我们讲,苏轼是反对王安石变法,这是一种误解,苏轼并不反对王安石变法,他反对,是王安石变法变得太快,太急。

宋神宗要做出改变,宋神宗的急切,王安石的独断,让苏东坡陷入了忧虑。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赵冬梅:王安石是他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人,他说服人的能力,那绝对是一流的,他恰恰说服了最有价值的人,就是神宗,这两个人都是法家的信徒,骨子里他们信奉法家,他们要高效的推行一些东西。

明知是以卵击石,苏东坡还是忍不住要发声,他写下了上神宗皇帝书,就经济军事以及变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美国国立亚洲博物馆中国艺术部司美茵:他想要朝廷国家更好,他希望社会的制度是合理的。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衣若芬:如果不让我把我想说的话,能够一股脑地说出来的话,好像有一个什么骨头,卡在我的喉咙里头一样,不吐不快。

苏东坡的劝谏无法扭转大局,王安石变法的第三年,欧阳修辞去官职退隐林泉,不久后,司马光也向朝廷递交了辞呈,隐居洛阳。

公元1071年七月里,苏东坡来到杭州任通判,在江南绵绵细雨中,他听到了百姓的哀怨与痛哭。

韩国檀国大学安熙珍:亲眼目睹那种苦痛以后,苏东坡只能通过文章来代替老百姓,表达其悲愤之情。

此后,苏东坡先后在,密州徐州和湖州等地出任地方官,他在杭州修水井,在密州捕杀蝗虫,在远离朝廷的地方,苏东坡实实在在地为百姓造福。

雪泥鸿爪一生写照的苏东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山:他到了徐州,正赶上夏天,黄河那会儿从徐州再入海,城里人都跑了,只有他带上斗笠,拿起叉来,挽起裤腿,到抗洪前线去,大家一看苏太守所都不走,于是这群人又回来,抗洪。

苏东坡率领军民抵御洪水,得到了皇帝嘉奖,苏东坡不会想到,这让朝廷上的小人们怒火中烧。

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南开大学文学院叶嘉莹:到湖州的时候,苏东坡就闯了一个祸,因为古代,朝廷让你到哪里去?你都要谢恩,他就写了一个谢表。

湖北省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涂普生:心里憋了一些气,他在这个上表彰中就说,皇上,我怕我在朝廷里施展不开我自己的才干,把我放到基层,或许还可以为老百姓做点事儿。

御史台的官员弹劾苏东坡,在湖州谢上表中,大放厥词,愚弄朝廷,接着他们找出苏东坡的诗集,指责苏东坡讥讽朝政。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的确,苏轼写诗和文章讽刺新法,他本来对新法就有意见。比如说他有一首诗说,新法推行了以后,农民光是走你这些程序,一年倒有半年都住在城里头,天天就盖章了,别的倒没得到什么实惠,他们家带着孩子,连城里的口音都学会了,这很明显是在讥讽新法。那么还有一种就属于诬陷,像苏轼写过两句诗,他意思说这个桧树,在地底下盘,它弯曲,这只有谁能知道呢?掉地底下的龙,叫蛰龙知道。结果当时的一个官员叫王珪,王珪说陛下才是龙,苏轼呢?不求真龙,跑到地底下求蛰龙,这就是诬陷皇上。那这罪名就大了,是欺君之罪啊!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此时的苏东坡,还高枕无忧,有人偷偷告诉苏东坡,他的事被检举揭发了。

雪泥鸿爪一生写照的苏东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山:苏东坡心里没愧,一开始,所以很多御史检举他,他觉得就行了,这回我不愁我的诗皇帝看不着了。

御史台发出了逮捕苏东坡的命令,最先得知这个坏消息的,是苏东坡的好友,当朝驸马王诜,王诜立刻派人向苏东坡通风报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山:苏轼在生活中是一个感性层面上,很强烈的一个人,面对生死眼都不眨,这不是俗世,他害怕。以至于后来办案人员来找他,他和他的这个副手通判就说,我还能穿着什么服装去见这些人,我都已经成罪人了,我是不是得穿着罪犯的服装?通判比较冷静,说现在没有定你的罪,你还是朝廷的命官,你就穿着这个朝服出去就行了。

前来抓捕苏东坡的差官气势汹汹,禁止闯入州衙,苏东坡战战兢兢迎了出来。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赵冬梅:来抓的这个人,这个黄甫遵来了之后,一句话也不说,他就是来吓唬你的,而苏轼果然就被吓唬住了,苏轼就说这回来只怕是要吃死的,死也不要紧,你让我回去,跟我的家人诀别一下吧!这个时候这个黄甫遵,才开口,开口说不至于死。

差官嘴上这么说,做法却很粗暴,他还下令差役,用绳子把苏东坡捆起来,押往京城受审。御史台是北宋最高司法机关,御史台的大院里,树上经常落有乌鸦,因此人们也把这里称为乌台。关押苏东坡到地方正是乌台监狱。

三苏文化研究院刘小川:他自己形容,他说一百尺高,像深井一样的一个监狱。然后他仰面看的时候,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而且用了一个词叫辱诟通宵。就是骂他,羞辱他,通宵不让他睡觉。

苏东坡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于是把含有剧毒的青金丹埋在土里,他准备有朝一日,必须面对死亡时自我了断。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崔铭:苏迈给他送饭,父子两有个约定,假如说要判死刑了真的,怎么能够让让他早一点知道有个心理准备,所以就约好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就送一条鱼。

花光了盘缠,苏东坡的儿子苏迈,决定暂时离开汴京,去找朋友筹钱,他找来亲戚,替自己为父亲送饭。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赵冬梅:结果这个亲戚,可能就想给苏轼改善生活,就送了一条鱼,苏轼一看这个鱼,完了,这下完了,绝对要死了。

苏东坡想到自己命不久矣,于是他给自己最牵挂的弟弟苏辙写了一首诗。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赵冬梅:这首诗里边有一句非常有名,就是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不止是才华独一无二,他们的兄弟感情也是千古之下,就只此一对。

苏东坡一生,宦海几度沉浮,兄弟间的深厚情谊,是他最大的慰藉是东坡第一次为官,到凤翔府上任途中,他给苏辙写了一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美国哈佛大学田晓菲:我每次在哈佛开一个中国古典文学介绍课,我讲到宋代文学,讲到苏轼一定会讲到这首诗,飞鸿是优雅的鸟,它不是在天上飞,它是在雪泥里面,我们每个人都会被人生当中,很多沉重的东西,累赘的东西,拴在这个地面上,几乎是一种很悲哀的一种情景,泥上偶然留指爪,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留下一点点的印记,雪是会化掉的,泥也会干掉的,之后就没有任何印记留下来了。

雪泥鸿爪一生写照的苏东坡

雪泥鸿爪,这四个字宿命般的称谓,是苏东坡一生的写照。

哈佛大学叶晓菲:所以他们兄弟两个人不仅仅是雪泥上面崎岖的跋涉,没有骑马,他在骑驴,不仅骑驴,而且那个驴还是驴,就是从一个优雅的飞鸿,变成一个驴,就是又有一些幽默在里面。苏轼能够活下来,他很多人生的困苦,能够经历,靠的很多是那种他对自身状态的一种幽默感,一点点微笑,他跟弟弟之间的这种相对一笑,这个时刻是永远在这块的。

此时雪妮鸿爪都已从苏东坡的视线里消失,他对世界充满善意,他无法理解自己何以遭受这样的噩运。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赵冬梅:苏辙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就是“乌台诗案”为什么要抓他?说得很对。

有人想要置苏东坡于死地,然而在这生死之界,挺身为苏东坡说情的人更多。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王安石也托人带话给神宗,说这个圣明时代是不能杀有才华的人。曹太后生病期间,神宗去探望的时候,曹太后跟他说,先帝在的时候认为这两个兄弟都是宰相之才,我劝你现在赶紧把他放了,你把他放了,我才能好起来。大家的这种援救,也等于给神宗一个台阶下,这样整个“乌台诗案”,就算告一段落了。

朝廷的判决终于降临,苏东坡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身为有罪的官员,苏东坡不准擅自离开黄州,不得签署公文。

乌台诗案终于尘埃落定,苏东坡走出走出御史台的监狱,是在公元1079年旧历除夕之前,他也在这里,被关押了130天。

公元1080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在漫天风雪中,踏上了通往黄州的路途,那时的他,一身鲜血,遍体鳞伤,乌台诗案让他领教了朝廷的黑暗,所幸他没有被推上断头台,前路迷茫,苏东坡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命运,他不会想到天高地远的黄州,将成为他人生的转折之地。


苏东坡,一个被党争耽误的好官员,一直在地方是默默坐着实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神宗   黄冈市   暨南大学   太守   眉山   东坡   御史台   雪泥鸿爪   北京大学   文学院   新法   北宋   朝廷   写照   美文   北京   公元   师范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