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穷鱼赋》学习和欣赏

卢照邻(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卢照邻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极受邓王爱重,比之为司马相如。邓王死后离开,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兔。

获救后写了《穷鱼赋》,对自己入狱被救进行记录。

卢照邻《穷鱼赋》学习和欣赏

穷鱼赋

〔唐〕卢照邻

余曾有横事被拘,为群小所使,将致之深议,友人救护得免。窃感赵壹穷鸟之事,遂作《穷鱼赋》。常思报德,故冠之篇首云。

有一巨鳞,东海波臣。洗净月浦,涵丹锦津。映红莲而得性,戏碧浪以全身,宕而失水,届于阳濒。渔者观焉,乃具竿索,集朋党,凫趋雀跃,风驰电往,竞下任公之钓,争陈豫且之网,蝼蚁见而甘心,獭闻而抵掌。于是长舌利嘴,曳纶争钩,拖鬐挫鬣,抚背扼喉。动摇不可,腾跃无繇,有怀纤润,宁望洪流。

大鹏过而哀之,曰:“昔予为鲲也,与是游乎。自余羽化,之子其孤。”俄抚翼而下,负之而趋,南浮七泽,东泛五湖。是鱼也已相忘于江海,而渔者犹怅望于泥途。

——《幽忧子集》

卢照邻《穷鱼赋》学习和欣赏

〔注释〕 

横事:意外横来的祸事。 深议:从重论罪。 

洗净月浦:洗浴于月光映照之浦而养静心。 

涵丹锦津:涵泳于水美如锦之津而成丹彩。 

映红莲而得性:掩映红莲之下而养成芳洁之性。 

戏碧浪以全身:游戏碧浪之中而保全清白之身。 

宕而失水:宕同砀,即漂流;失水指搁浅。语出《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 

届于阳濒:临近北岸水滨。 

任公之钓:指巨大钓钩。语出《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 

豫且之网:指巨大渔网。语出《庄子·外物》:“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余且即豫且。 

相忘于江海:指彼此俱得自由,不用互相系念。语出《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东汉著名辞赋家赵壹曾遭诬枉下狱,获释后写了一篇只有百余字的《穷鸟赋》,略叙贤人脱穷鸟于罗网之事,借以表达对营救他的朋友的感激之情。语言清雅洗炼,但微伤枯淡和直露,清代学者刘熙载评谓“未能如屈贾之味余文外”(《艺概》卷三)。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也有类似赵壹的遭遇和心情,因此仿照《穷鸟赋》写了这篇正文不足200字的《穷鱼赋》。虽为摹拟之作,但叙事很有戏剧味,出语亦饶弦外音,思想深厚,艺术精美,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卢照邻《穷鱼赋》学习和欣赏

参考译文

我曾经遭遇过横祸——因为诗歌《长安古意》得罪权贵,被直接拘拿关入牢狱,主管官员被邪恶小人指使,打算对我从重论罪,得着友人的救助保护才得以逃脱惩处。私下里感觉如同当年遭诬冤枉下狱,获释后写了《穷鸟赋》的赵壹一样,于是就写了一篇《穷鱼赋》。常常想着报答朋友援手救助的恩德,特意把它作为序言置于篇首。

有一条大鱼,是来自东海之波。在月光映照的水边洗浴来静心修养,在水美如锦的渡口浸润获得朱红的色彩。掩映红莲之下而养成芳洁之品性,游戏碧浪之中而保全清白之身体。随着海水漂泊而失水搁浅,滞留于临近北岸的水滨。打鱼的人驻足观看,于是准备了鱼竿和绳索,聚集朋友同党,一个一个地像野鸭那样快跑,像鸟雀那样跳跃,十分欢欣的样子,因为有利可图他们的到来像风吹闪电一样迅速,争着下巨大的钓钩,铺下巨大的渔网,蝼蚁见到了这条大鱼而觉得称心满意,吃鱼的水獭们听说这样的大鱼到了岸上都高兴得击掌相庆。在这时候,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争相下钓钩,有的拖住鱼脊背上的鳍,有的摁住鱼颔旁的小鳍,这条大鱼左右摇摆努力挣扎想要飞跃逃逸,却没有办法途径。不禁心生徒然无奈之意,我需要的不过是些微之水,怎么敢指望巨大的洪流?

飞过此地的大鹏同情地说:“我以前做大鱼的时候,曾经与你一起欢游。自从我生出翅膀变成了大鹏,就只留下你一个人孤孤单单了。”一会儿拍击翅膀,背上大鱼快步飞走了,向南飞过七个河泽,向东飞过五个湖泊。这条大鱼又回到了江湖浩瀚之中,获得自由,已经忘记了曾经,而渔人们尚且还在污浊之地久久怅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司马相如   红莲   横事   水滨   钓钩   篇首   初唐   东海   横祸   蝼蚁   渔网   洪流   大鱼   庄子   美文   友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