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所有女孩的长大,都是从理解妈妈开始的

原来所有的妈妈,都是一个生活的“哑巴”

原来所有女孩的长大,都是从理解妈妈开始的

伟大诗人纪伯伦曾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很多东西,很多情感,如果不是在最恰当需要的时间给需要的人,无论以后花费多少的心思时间,都只剩一句话:我不需要了!这不仅仅是对成长的无奈,更是对成长的妥协,没有在恰当的时间出现的人,没有在需要的时候拥有的东西,无论以前多么的想要,至少现在,时间过去了,拥有也显得无足轻重,时机是多么重要啊!

小时候,对于母亲的所有记忆,不是来自我的母亲,而是来自作家冰心!

记得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繁星春水》读了不知多少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其他的书可以读,这本书一度被我读烂了,甚至还模仿着写了一本只有自己知道的诗集,唯独不同的是,我的所有诗中,没有任何母亲的影子,以前以为是自己不会写,只写了较为擅长的,长大后才明白,那只是一个小女孩嫉妒心的表现!

原来所有女孩的长大,都是从理解妈妈开始的

母亲,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哪一个孩子,又何曾不是这样呢?

小时候你眼里的超级英雄,其实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

每一个女孩,小时候对于父亲,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崇拜之情,这并不是胡乱的猜测,至少,每一个女孩内心清楚的知道,在你尚小的时候,父亲,一直都是你心里的超级英雄!


长大后,不禁要思考这是不是真的是一个好现象?答案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定的!参照母系社会,不难看出,这是身份地位权利变化,所产生的一个演化的现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在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时,对于自己身份的变化,会认为这是一种未知的象征!

原来所有女孩的长大,都是从理解妈妈开始的

不知道母系社会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会不会对于母亲有种特殊的情怀,比如——崇拜!或许,那不能称之为崇拜,更多的应该是为了生存,为了更长久的呆在自己的部落,为了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生存技能的一种活着的本能,他们对于金钱,对于权利没有特别深刻的概念,或许他们眼中只有女性男性的简单观念,所以,“大女子主义”是在母系社会产生并根深蒂固,然后随着父系社会的崛起,渐渐的没落了吗?

放眼现在,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不被定义的时代,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无论是内在概念还是外部形态,不夸张地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那么,问题来了,“父亲”的地位,“父亲”的身份,是一直在变得更高还是在渐渐的不知所踪呢?“父亲”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更代表着所有的男性,意味着所有男性,那么,问题又来了,什么是公平,身份的互换就是公平的体现吗?何以见得?

原来所有女孩的长大,都是从理解妈妈开始的

“大男子主义”这个词,不知道在哪一个时刻,就在脑海中深深的扎根了!

从来没有思考过的特别深奥的问题,不知何时,取代了“英雄”这个词,每每想起父亲,每每觉得失望,就回头看看曾经的自己,和父亲的合照中,一页页的日记中,一次次的笑声中,都是关于那个独一无二的"英雄”的记忆,不禁开始怀疑,曾经

以为父亲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是不是因为我们太小太过于无知,进而将自己所见到的父亲和自己真正的父亲进行一系列的美化和幻想,是我们自己将父亲的形象美化,不断地美化,直至达到物品们所希望的那样,甚至一直让它屹立在那里,仿佛乞力马扎罗,仿佛爬上去的那只花豹,仿佛永恒!

对于父亲,无论时光过去多么久,无论后来你长大,发现父亲身上有着怎样的不足和问题,例如“大男子主义”,你可能还是会原谅他,他依然是你心里的英雄,他依然是你心里那个从小时候就屹立不倒的高大形象!

原来所有女孩的长大,都是从理解妈妈开始的

只是,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和父亲因为某一件事情吵嘴时,听到父亲对于某一件事情发表看法时,清楚的知道,这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简单来说,做饭的就一定要是妈妈吗?收拾房间的就一定要是妈妈吗?家中的很多事情,就一定必须是妈妈来做吗?爸爸就一定永远是高高在上等着妈妈端来热气腾腾的饭菜,吃完不会帮忙收拾就离开的人吗!

于我们所有家庭而言,保姆还没有普及到百分之百的程度,甚至百分之三十不到,尽管是有保姆的家庭,难道就不存在这种问题吗?所有没有做饭的妈妈,就得到了应有的帮助和尊重了吗?难道这仅仅只是做饭的问题吗?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身边遍布“大男子主义者”,尽管是在这个无所不能的时代,许多的女性,许多的妈妈,许多的女孩,都深深的被这个问题所困扰着!

原来所有女孩的长大,都是从理解妈妈开始的

小时候,女孩之所以会将自己的父亲当作“英雄”,当作无所不能的高大存在,会不会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父亲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在生活的过程中,有些人的这种思想,渐渐被生活磨平,至少不再那么棱角分明,但是,尽管如此,那颗定时炸弹也一直在父亲的心里沉沉的装着,在自己心爱的女儿面前,它一丝不苟的表现出来,你是不是也会想,会不会你这么多年来的喜欢和崇拜,其实是你父亲最不应该拥有的,其实是你父亲最不应该展现出来的那一部分!

你的爱情,你还会希望那个人是父亲的影子吗?

有句话说,每一个女孩所爱的男孩身上,都有父亲的影子,因为自小对于父亲的崇拜心理,就会暗暗在心里对自己说:我长大就要找父亲这样的男孩子!

原来所有女孩的长大,都是从理解妈妈开始的

记得小时候,和姐姐也玩过这个在当时的我们看来,非常神秘且自豪的游戏,因为我们的答案不约而同的是我们的父亲!

或许,你也和谁玩过,然后自然而然地说出了自己的父亲,可是,等到了真的需要考虑这个问题的现在,又有谁是真的兑现了自己曾经对自己的承诺呢?至少我没有,姐姐也没有,有一次聊天时,再一次聊到这个问题时,但是这一次,我们不约而同地,还是说出了彼此父亲的名字,只是在十几年之后,我们互换了答案!

原来所有女孩的长大,都是从理解妈妈开始的

或许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的思考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对于爱情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自己的父亲,对于那个自认为熟悉又了解的人,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哪怕他依然是那个高大的无所不能的形象,只是,他可能不再是我们在进行恋爱选择时的正面素材了,长大后,因为思考,父亲第一次成了“反面教材”!

姐姐的原因是我父亲比较聪慧,有学识幽默风趣,长得高大又帅气,我的原因只有一个——姐姐的父亲更真实!

我父亲也真实,只是父亲更多时候的真实,是带有“叛逆”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情的!

原来所有女孩的长大,都是从理解妈妈开始的

更多时候,他并不是真心想要帮助母亲,他更想要的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等待母亲的“伺候”,无论母亲多忙多累,无论他闲的多么无聊,他都不会帮助母亲,他都不会认为自己有责任去做些什么,或者说自己应该要做点什么才对。而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发现,类似的事情,身边随处可见!我的家庭不是个例,我的母亲不是唯一那一个!

我不知道,现在的我,是我理解了母亲,还是理解了父亲,只是,我可能依然爱我父亲,他依然是我心里小时候就有的那个形象,但他可能再也不会是我脱口而出的那个答案了,或许这就是长大,你对于所有事情都会有新的认识和看法,包括父母!

原来所有女孩的长大,都是从理解妈妈开始的

原来,我们长大过程中最大的秘密,是父母,并且一直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妈妈   女孩   母系   无所不能   美文   崇拜   小时候   父亲   姐姐   母亲   事情   身份   主义   男子   英雄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