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长来访》专访 :老“探长”更有当代价值

鼓楼西剧场七周年大戏《探长来访》,其原作是二十世纪中叶最经典的英语戏剧之一,与《捕鼠器》《黑衣女人》并称为“伦敦西区三大必看名剧”,也是多次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话剧IP。

近期这部剧将在中国大戏院国际戏剧邀请展“鼓楼西特别版块”与上海观众首次见面。


《探长来访》专访

何雨繁:老“探长”更有当代价值


探长通过话筒让伯令一家每个人的罪行响彻剧场,被分为三部分的舞台空间倾斜,成为了善恶审判的天平……


《探长来访》专访 :老“探长”更有当代价值

△ 鼓楼西版《探长来访》往期演出片段


01

为什么探长是全能视角的“神”?

鼓楼西话剧《探长来访》中饰演探长的何雨繁说:“在这部剧里,探长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神’的角色,他一直站在一个道德高地里,以全能的视角来审判他们。”


1944年底,身为左派意见领袖的英国作家J·B·普莱斯特利创作出社会派悬疑经典《探长来访》,集中体现了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所观所思,深度剖析及探讨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制度与制度金字塔顶端阶层对底层人民的戕害。在法律无法修补道德缝隙的现实下,普莱斯特利想要创造一个“降神”的世界,企盼用超自然力去唤醒世人。“神”以探长的身份出现:他无所不知,且他的名字Goole或Goold与God(上帝)谐音。

《探长来访》专访 :老“探长”更有当代价值

《探长来访》往期剧照 | 何雨繁饰探长


在何雨繁看来,《探长来访》虽然有一些推理悬疑的元素但这个作品整体非常正统,没有一个平等的冲突或者发展,比较像是一部道德剧。也因为突出道德教化的作用让剧中的人物形象都带着一些符号性,何雨繁说:这部剧不强调细腻的内心变化和细节,所以从人性上来说,作为一种个人存在的特性比较弱,而探长身上“人”的属性更弱,他代表的是一种上帝的角度,有全能的知觉,对人的行为做一个评判。


少人性的东西就不会好看吗?在排演初期主创们对角色的定位进行了很多尝试,也希望给探长这个人物增加一些色彩。在普利斯特列的原作中,探长被描述成“使人一见就有沉重、坚实的印象,而且感到他是怀有目的而来的。”以及探长的行动和发言似乎已经确定了他神圣的正义仲裁者形象。将这个角色的功能性准确地体现出来对于全剧来说比单一的人物刻画更为重要。在多部话剧中饰演过主角的何雨繁认为,主角不仅是个人的人物设定,他会更集中地体现整个剧的特点,而探长这个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这部剧的基调。

《探长来访》专访 :老“探长”更有当代价值

《探长来访》往期剧照 | 何雨繁饰探长



02

老“探长“为何年老不衰?

问世近80年的《探长来访》在当下的中国话剧舞台驾临依然保持着它的吸引力。作为戏剧编剧、导演和演员的鼓楼西版“探长“何雨繁对文本有较高的要求,他认为《探长来访》这个剧本有它的经典性,一方面它抛出了很正的观点,另一方面它的主题反映了真实的人性,这也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密切的连结,虽然时代变化,但人性中一些根本的东西并没有变,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现在的道德水准比那个时候要低。这部剧所表达的核心是很严肃、具有现实意义的,而很多现代戏却缺乏了这样的气质。


《探长来访》讲述了1912年英国北部享有特权的伯令一家原本温馨的订婚晚宴被前来调查年轻女工自杀案件的探长打断,随着探长步步紧逼的追问,女工自杀的真相被层层揭开,伯令家每个人竟然都与之相关。

《探长来访》专访 :老“探长”更有当代价值

《探长来访》往期剧照


显然将《探长来访》仅作为一部推理悬疑剧来看就低估了它的分量。除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矛盾和历史问题的思考,话剧《探长来访》更将重点放在道德价值和合法伤害权的讨论上。何雨繁说,一个人如果不去考虑别人可能就会导致其他人的灾难,甚至人类的灾难,剧中的伯令一家每个人都做了一些不足以直接导致女工死亡的小恶,但当所有人堆积的小恶演变为大恶时,必然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就像剧中探长的台词:“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并非独自生活,而是对彼此都负有责任,如果人类学不会这一点,那么很快,能教给他这些的,就有只有烈火、鲜血和痛苦。”


通过戏剧警醒世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净化。对于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的何雨繁来说这也是他选择戏剧的原因:“选择从事戏剧更多的是戏剧改变人的方式和戏剧对人的影响。”作为演员何雨繁觉得演戏是一种享受:“表演是身体、情感和意识的一种运作方式,你能很直观地感到你的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包括整个知觉、表达、身体的控制能力都会变得更通畅,而且戏剧本身就是跟人和人体有关的,创作者是人,表现的工具是人,呈现的作品也是人,我能感受到它对人很直接的改变。”而不断的改编和排演,让演员和观众同步迭代更新,也许是《探长来访》得以保鲜的另一原因。

《探长来访》专访 :老“探长”更有当代价值

《探长来访》专访 :老“探长”更有当代价值

△《探长来访》往期剧照


03

高赞誉的原作怎样完成高品质的改编?

已有众多版本的《探长来访》再次改编对导演是有压力的,鼓楼西话剧《探长来访》由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张杨执导,作为其回归剧场之作,这部剧也呈现了另一种样态。


何雨繁说,改编演绎高口碑的作品必然会带来一些争议,在原著党心里肯定存在差别,“我觉得没有必要特别在意,毕竟是基于原著的一种创作,他肯定从原著里面找到了想要表达的东西,并且加入自己的一些观点,重新去解构这个作品。最后呈现出来的这种状态,也是一个新的创造,基于导演基于舞美对原作的一种解读,让观众又看到了另外一个新的角度,一部历史上没有过的《探长来访》。”


舞美设计张武将舞台设计成一个庞大的金属机械装置,“跷跷板”的拼接因倾斜的运动将空间反复切割,这个象征人性善恶的天平应和着每次剧情反转而升降,犹如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铁面无私的审判者。伴随着餐桌上酒瓶和杯碗盘碟纷纷坠落,这个家庭表面的光鲜和幸福一起坍塌。而最后的反转是向现场观众提问:“如果一切重来,我们将如何对待真相?又将如何面对内心和道德的审判?”

《探长来访》专访 :老“探长”更有当代价值

△《探长来访》往期剧照


何雨繁说,舞美给这个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它既是一个结构上的支点,又是一个意义上的支点,同时也给了观众一种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对于高赞誉原作的改编,我们当然希望能有一个最完美的结果,但艺术创作却不是定一个目标就能立刻去实现的,所以探索和实验也是会不断持续的,不管是这个作品还是其他作品。”


何雨繁简介: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硕士学位。戏剧编剧、导演、演员,公益戏剧平台“新剧场创作计划”发起人。2004年参加林兆华戏剧工作室组织的专业戏剧大师班,独立创作当代剧场实验作品若干,作品曾参演国外多地艺术节。2008年起,连续多年参与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创作作品《城中城,城外城》《卡里古拉的月亮》《真相》《澡堂》等。



周四开演!

演艺大世界·国际戏剧邀请展

9/16-9/19 鼓楼西戏剧《探长来访》

AN INSPECTOR CALLS


《探长来访》专访 :老“探长”更有当代价值


丨演出信息丨

演艺大世界·中国大戏院国际戏剧邀请展

鼓楼西话剧《探长来访》


丨 编 剧 丨

J·B·普利斯特列


丨 导 演 丨

张杨


丨 主 演 丨

何雨繁 等


丨演出地点丨

中国大戏院


丨 票 价 丨

500/400/280/120元


丨特别活动丨

即日起

凭当日演出票

前往茉酸奶(南京西路广西北路店)

地址:天津路520号

购买饮品可享8折优惠

☆ 饮品不能进剧场,记得嘬完再看戏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探长   鼓楼   原作   女工   原著   话剧   美文   剧照   中国   剧场   专访   戏剧   当代   人性   观众   导演   道德   价值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