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失格》有感:有些人生而为人,却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人间失格》是太宰的半自传性作品,很多人说这就是太宰冶的人生,但这话说得过于绝对。小说终究是虚构的,艺术夸张的成分占了不少,太宰治的一生并不完全是追求死亡。他是一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他有向往的东西,也有爱的事情。你可以说他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痛苦而快乐地活着。人都拥有多面性,完全相反的两种情绪可同在,丝毫不矛盾。人性不美好,但好在我们有着爱我们的人和所爱的人。

读《人间失格》有感:有些人生而为人,却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印象很深的是其中一句话,生而为人,却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叶藏时刻把真实的自己伪装起来,为取悦他人而活着。我想,是他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的是消极的反馈,这来自于原生家庭。他从小的家庭是控制式的,家中的父亲,仆人只想看到他们自己认为的孩子的开心,一旦叶藏显露出自己的心意与他们所想要的背道而驰,他们就会露出最冷漠与生疏的一面,长此以来,孩子就会知道自我保护,以大人和众人喜欢的方式而生活,他们知道这样才会安全。

读《人间失格》有感:有些人生而为人,却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我觉得这也是现在的我们从孩子时或多或少面对的问题,我们可能也曾经受到过这样的伤害。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对于长辈永远是服从的,也许家长在我小的时候总是对我吼或打,哪怕是一点点小事,也许父母吵架时总是可以说出各种难听的话。他们在孩子面前,永远是无所顾忌的,永远是随心所欲的,因为他们从心底里,还是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他们也会感知,也会思考。

读《人间失格》有感:有些人生而为人,却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所以当孩子意识到取悦他人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后,在以后的成长轨迹中,在与师长的交往中,在交朋友中,永远是被动的,讪笑的。看完《人间失格》后的第一感觉是,其实叶藏和自己有些许的相似之处,灵魂与肉体之间的表现并非一致,有时候外压和绝对的情境之下,人类不得不做出与自己意愿相违背的行为,人生而有孤独的一面和感性的一面,书里的叶藏可以说是因为内心孤僻和柔弱而变得有些令人厌恶。

读《人间失格》有感:有些人生而为人,却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但当他遇到像良子那样充满纯洁思想的少女时,却有了一丝希望和愧疚,尽管后来的诸多变故让他又一次堕落,但其实这也是对人性的一种真实写照,虽然叶藏本身存在一种极端性格的状态,但也不可否认这部作品本身给读者带来的一种代入感的强烈,更多的像是一种对灵魂的述说,将其更为具体化到一个人身上,仿佛在说出每个人内心的某些想法和感悟。

读《人间失格》有感:有些人生而为人,却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最后,这是一部很适合找共鸣的作品,对于作品好坏的评价完全在于你在读书时的心理状态。对于一个生活在压抑痛苦之中,尤其是将自己与社会严格区分的人,那么他必然感同身受。然而,对于一个生活从不给自己压力,或是宠辱不惊的人来说,那本书的描写与读者的思维将会大相径庭,无疑让人感觉略显无病呻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人间   好孩子   人生   宠辱不惊   美文   人性   内心   为人   痛苦   灵魂   状态   读者   资格   真实   感觉   孩子   家庭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