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不太靠谱的研究生导师:并非所有的相遇,都是一见如故

我是作者//习惯了相思

我那不太靠谱的研究生导师:并非所有的相遇,都是一见如故

两年前大学毕业时,即将面对社会,我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就像房琪在演讲里说的那样,我们还未配妥剑呢,出门就已经是江湖了。

所以,我选择了考研。在考研那段一腔孤勇的时光里,我无数次的感动了自己,却在结果到来时显得那么狼狈,曾经那些假装努力的奋斗,在真相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人生如戏,但是很多时候只有我们自己才那么当真,刚刚过了国家线的我,因为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社会。所以我选择了逃避,最终调剂到了一个双非院校。

在网上搜索调剂的学校,一份份简历投过去,在国家线公布的前两天,我收到了复试的通知。人生中的机缘巧合,真的妙不可及。如果不是因为现在所在的学校复试最早,我应该不会来到这个和我的专业不相同的学校。

很认真的找老师,想要在读研期间有一番自己的成就。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脑海里想象的自己总是足够的努力和美好,奔赴梦想的背后,是逃避社会的懦弱。

成功调剂的我,用无数个借口来安慰自己,在自己落寞的身影里假装一切很好。自欺欺人,往往是最好的骗局,我成功的骗到了自己,并开始憧憬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而在复试之前,我已经开始在学校的官网上找好了老师,不习惯打电话的我,在官网上一个个的找老师的电话号码,并加了微信,发了简历。

大概是因为我的研究生导师刚好在聊天,也有可能是因为老师时常在线,他第一个回了我,自此便注定是三年的师生。

我那不太靠谱的研究生导师:并非所有的相遇,都是一见如故

复试那天,我第一次见到了我提前联系好的研究生导师。

作为一名刚刚大学毕业且不敢面对社会的学生来说,我的身上还未完全褪去那股学生气,不知道老师见到我的第一印象是不是感觉到失望,但那时的我还生怕老师不肯收我。

尽管是一个双非院校,但是复试的心情和经历却和其他人一般无二。在复试的前一天,忐忑不安的我决定去办公室见老师一面。

像是假装成熟的交流,我强迫自己摆脱因为内向而自带的尴尬。在前两天,我看到一句话说,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我深以为然。

事实情况是,我在导师的办公室待了不到半个小时,第一次见导师的印象大多已经忘记了,可能是因为紧张,也有可能是做科研伤脑,记性大不如前了。

但我却始终记得导师说等开学来了给我报销车票,倒不是因为报销而格外开心,而是因为老师说了这样的话,也就意味着我基本上算是考上了研究生。

因此,在复试结束以后,我再一次决定给老师打电话,要请老师吃一顿饭。那时的假装成熟,都是在网上看到别人分享的经验,然后克服尴尬以后,强迫自己也做到这样。

事实证明,我再一次想多了,老师说他要请我吃饭,同行的还有我们这一级一块考上研的两个学生。在饭桌上,我见到了老师的平易近人和风趣的说话风格,到了现在我依旧记得老师说的那句话:“你们选我可算是选对了。”

当时的我,却是没有这个选对的概念,两年之后,我才真正的承认导师当时说的那句:“你们选我算是选对了。”

看起来像是玩笑,却在日久见人心中印证了这句话。

我那不太靠谱的研究生导师:并非所有的相遇,都是一见如故

2018年9月,我一个人拖着行李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随着我一块而来的,还有新奇和憧憬的心情。

到达这个城市的时候,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我到了。”

导师回复的具体内容已经记不太清楚,只是在之后的大半年里,见过老师的面不超过五次。对于闲不下来的我来说,本以为老师会安排做不完的课题和实验,最终却发现研一上半学期的生活有多枯燥和无聊。

慢慢的,已经没有了最初搞科研的“雄心”,我开始在没课的时候,钻到图书馆里面看书,在课堂上漫不经心的玩手机,就像放假回家背了一书包的书,最终却一本没看一样。在我的世界里,总是习惯假装努力。

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我却硬生生把我的生活过成了文科生。我在自我放弃的同时,也给导师灌输上了一个“不靠谱”的名号。后来我才发现,同宿舍的很多人大多和我一样,甚至有不如我的,只是当时太刻意关注自己,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对比。

如果以现在的心情看当时的自己,真的是太天真,将自己的不作为归咎于老师,这样的认知,理应接受批判。对于那些总是埋怨老师不好的人,自己大概更不好,一如当初豪情壮志的我,不过是怀着虚无的梦想,假装努力的激情。

研究生生活真正的开始,是在研一下学期,老师开始疯狂的催着我们定课题,因为上半学期的散漫,我成功的掉队了,成为同级当中唯一一个没有师兄师姐带的人。

那一刻的我,开始慌了。

我开始很认真的看文献,在同级给师兄师姐做实验的时候,我就愈加认真,我是一个不太愿意掉队的人,宁愿不拔尖,也不能跟不上别人的步伐。

在那一个月里,我写满了整整两本文献笔记,最终也定下了课题,更看到了导师对我课题的关心和帮助。

现在的我开始明白,当我们刚开始认识一个人的时候,不要急于下定论,并非所有的相遇都是一见如故,日久见人心总是需要一个磨合期。

我那不太靠谱的研究生导师:并非所有的相遇,都是一见如故

经过磨合期之后,我才发现我那个“不太靠谱”的研究生导师,还不错。

每一个理工科的研究生,都会经历过科研的苦。实验做不出效果的迷惘,数据和想象中截然相反的哭笑不得,每一次的打击,都会让我们有想要退学的冲动。

在定了课题以后,我开始了每天努力做实验的“苦日子”,虽然做实验的日子很苦,但是我还是很享受这种忙忙碌碌的日子。当然,除了我的课题做的一团糟之外,一切都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经历了很多次的实验失败后,我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实验激情。后来的向前,就是靠着老师每天的“激励”。在实验总是失败的那段日子里,陪着我的是我的研究生导师,那时无比沮丧的心情,总是在接到老师的电话之后,开始新的尝试。

在有一段时间里,导师几乎每天一个电话,让我在实验当中,感受到了被重视。对于搞科研的人来说,不怕失败,只怕失败没有人理解。

这句话,在我投稿的时候,让我理解的更加透彻。就在前两个月,我完成了人生当中第一篇英文小论文,因为判断失误,在一区的英文期刊中徘徊许久,被拒稿多次。

每每被拒稿之后,我都觉得无颜面对身后支持我的老师。而正是我那“不太靠谱”的研究生导师,打了一个个电话告诉我说投稿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要灰心。

其实,我很明白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真的很难,但是对于只看结果的老师来说,能够受到这样的安慰,其实心中还是满满的感动。

人生当中,理解其实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个足够理解自己的老师,更幸运的是,这个老师不是平常上了课就走的那种老师,而是我的研究生导师。

后来,我看到很多研究生导师和学生之间矛盾的新闻,我愈加觉得我这个“不太靠谱”的研究生导师,比想象中的要靠谱很多。

我那不太靠谱的研究生导师:并非所有的相遇,都是一见如故

并非所有的相遇,都是一见如故。

用短时间的相处去评判一个人,这样的错误认知,不应成为正确的导向。

我始终相信,千人千面,却也躲不过人性本善。研究生即将毕业,我的导师也将会有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可能有一天他会知道,曾经有一个学生,在心里认为他“不那么靠谱”,最终却在心里将他奉为良师。

成长的过程中,努力奋斗的路上,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成为你前行路上的一道光。

而读研过程中指引我前行的,是我那“不太靠谱”的研究生导师。

我那不太靠谱的研究生导师:并非所有的相遇,都是一见如故

我是小Q,一个热爱文字的90后

微风不燥,遇见你刚刚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研究生导师   日久见人心   都会   复试   美文   导师   课题   尴尬   科研   研究生   努力   老师   心情   人生   社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