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人在社会中生存,尤其是工作和公开的社交场合,都需要戴着人格面具,才能最大化实现合作共赢,没必要互相挤兑。理解了这点,人们多半会为了共享蛋糕而放弃彼此消耗。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很多时候,我看人不顺眼的时候就想他们也有好的一面,我也有坏的一面,但是有人不值得你改变看法。

觉得不顺眼,可能就是他的性格行为表现不符合你的要求,更重要一点,人们往往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来判断他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表现能体现出他的性格特征,也许那个性格特征并不是真的,他也只是片面地让你觉得他是这种人,恰好你不喜欢这种人

除去自我感受这一切,存在与否不再是一个追寻,是自然而然,一念之间而已。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懂得换位思考

庄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朝三暮四。

宋国有个人养猴子,因为家里比较穷,所以打算限制猴子们的食物。

就跟猴子说:早上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橡子,这样可以吗?

猴子们很生气。

养猴人就改口说:早上给四个橡子,晚上给三个橡子,这样可以吗?

猴子很开心得接受了。

这个故事现在常用来形容反复无常。

但是庄子讲这个故事的本意,是说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就像“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一样,本质上没有不同,只是反映了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

庄子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万物都有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存在就是合理的,什么善恶美丑,都是不同侧面,在道的观点来看,万物都是相通的。

所以在智者眼里,不同的看法都只是反映了事情的一个方面,都存在以偏概全。

境界高的人,从不乱下判断,他们懂得换位思考,从不把自己的评价强加给别人。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一个人如果有一个丰富的、多维度的内在自我,或者说是长期塑造出的人格,他是会有一些坚持,和一些反对的。比如一个自律的人看到一个极为懒散的人,他会有看不惯、不适感,因为他把不被自我接纳的部分投射出去。

一个人的修养并不体现在他是否看那个人顺不顺眼,而是,即使你看他不顺眼,你也能克制住自己的内心去平等对待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多维   橡子   以偏概全   庄子   这个故事   美文   侧面   猴子   修养   万物   人格   性格特征   事物   早上   看法   晚上   自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