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红舒:要用不完美的眼光看待孩子


康红舒:要用不完美的眼光看待孩子

【康红舒专栏】

要用不完美的眼光看待孩子

原创作者|康红舒

经常听到有家长或老师这样说孩子:“你怎么这么好动?”“你怎么这么顽皮?”“你怎么就不听话?”“你看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你怎么这都不会呢?”“你怎么那么笨呢?”“你……”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的时候,我心里就特别难受。也许家长或老师以为自己在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数落孩子的不是,告诫孩子以后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可是孩子听了后会是什么感受?委屈?无奈?怀疑自己?伤心?……

其实家长和老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就是在给孩子贴标签,下评语。孩子觉得就是自己做得不好,自己不行。如果孩子经常听到这样的语言,也许就真的认为自己不好不行,不如别的孩子了,也慢慢走入家长或老师框定的样子了。

这样的语言、神情对孩子来说,不仅是批评,也是界定,更是一种心理的伤害,扼杀孩子的天性,打击了孩子的自尊,扑灭了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就真的成了问题孩子了。

如果这样,就是教育的戕害。

康红舒:要用不完美的眼光看待孩子

有没有静下心来,想过一个这样的问题:我们曾经也是孩子,我们曾经也这样过,甚至比他们还有过之。可是经历了那个年龄,经历了那个身心时期,经历了后来的成长,我们,不是变得越来成熟,越来越优秀吗?

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完美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要经历一个问题时期,重要的是,你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孩子。

因为,你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成长。

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已经忘记曾经小时候的自己,而总以成人的思想、眼光和方式来看待和对待孩子。

如果这样的话,孩子自然是幼稚的,无知的,管不住自己的,也就是说,孩子都是有诸多问题的。

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这不是孩子的问题,首先是我们成人的问题。问题的就在于——我们根本不懂孩子。

孩子本身都是不完美的,就如园丁眼中的花苗,需要不断打理;就如匠人心中的璞玉,尚待精心雕硺。在园丁和匠人的眼中,是没有不好的花苗和璞玉的,只有自己艺术水平和用心程度。

如果世上都是完美的孩子,那么,教育的意义在哪里?成长的意义又在哪里?

繁星点点,在天空各有自己的光芒;绿草茵茵,在大地各有各的生机。

康红舒:要用不完美的眼光看待孩子

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不完美的孩子呢?

(一)这是孩子生命本身自带的。孩子在幼小时期,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是非常稚嫩的,那么,好玩、好动、好奇就是孩子的天性,这本不是问题,而是我们成人看待的角度不一样,就变成了问题。其实,孩子的天性是非常要可贵的,正是因为孩子的天性,孩子才有无限的可能。多元的孩子才有未来多彩的世界。

(二)这是孩子成长的意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小时候的问题,男孩子和女孩子不同的问题,青春期的问题,正因为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子孩子的成长,当孩子经历这些,就意味着孩子慢慢长大了。


(三)这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家长和老师要先正确看待,并重视这些问题,给孩子恰当的对待方式,尊重,关爱,引导,让孩子回到正确的轨道,这就是教育的意义。

慢慢读懂孩子,慢慢更新自己,才能够理解不完美的孩子,教育才能恰好地发生。

康红舒:要用不完美的眼光看待孩子

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不完美的孩子呢?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总不能那么完美。我们要用不完美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孩子才都是血肉丰满的、可爱的、待完善的小苗。

有的孩子胆小,有的急躁,有的虚荣,有的懒惰……聪明的家长或老师就要因材施教,胆小、害羞的就多带出去交往,做些爬山、滑冰、跆拳道等运动;急躁、冲动的可多让他学习围棋、象棋、书法、太极等;虚荣、好胜的多参加团队活动、拓展训练、合作游戏;懒惰、散漫的就多让他参加竞技、竞赛活动,打乒乓球、羽毛球、短跑等。

只要懂孩子,不埋怨、不一味指责,而是找对方法,坚持下去,孩子一定会越来越棒。

孟子小时候也很贪玩,孟母三迁、断织促学,才有了后来的亚圣;李白小时候读书骄傲,弃学而去,遇一老妪磨铁棒为针,深为感动,返回苦学,才成就了诗仙;早年苏秦因学问不深,受到冷落,才决心闭门苦读,终有了后来的“悬梁刺股”和合纵六国的故事;而方仲永从小聪颖,五岁能诗,可其父不知后天教育,终“泯然众人”。

孩子都是未经世事,有着各种问题的苗种,需要我们去点拨、启发、引导甚至打磨,用心浇灌和滋养。

那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不完美的孩子呢?

(一)回到孩子的年龄。陶行知:“我们必得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的先生 ”。大人是长大的小孩子,而小孩是还没有长大的大人。所以我们要回到孩子的年龄,才懂孩子的言行、思想,才不会认为孩子无知幼稚,才不会以为小牛顿是笨蛋,小瓦特是捣蛋,小爱迪生是坏蛋,也许,眼前的孩子,就是个天才。

(二)蹲下身来。我们是成年人,在孩子面前就有高高在上的优势,这种对话、交流就是不平等的。我们要蹲下身来,平等和孩子去交流、交往,这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孩子的信任,加之成年的智慧,定能很好地引导和带领孩子。

(三)共情。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切忌横加指责、呵斥甚至打骂,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有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先共情,理解孩子当时情况和情绪,待和孩子冷静后,再具体分析问题,指出要害和可能的后果。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正视问题,思考问题并改进了。

孩子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但是每个孩子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正是因为不完美,才让我们有各种无限完美的可能。

我们,要用不完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每个孩子,都未来可期。

作者简介:康红舒(1974——),男,汉,本科,副高,阳光教育集团,校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本文为康红舒校长原创投稿)

康红舒:要用不完美的眼光看待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璞玉   苏秦   园丁   花苗   眼光   孩子   匠人   美文   天性   这样的话   成人   小时候   家长   意义   老师   方式   康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