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的人没看懂“安徽女孩考第一遭老师质疑后溺亡”事件

舆论总是喜欢非黑即白,大众也似乎总是认为非对即错。然后我们就总是喜欢用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错误来判断一件并不那么容易判断的事情。我们可以冷静下来、客观分析“安徽女孩考第一遭老师质疑后溺亡”事件。

98%的人没看懂“安徽女孩考第一遭老师质疑后溺亡”事件

媒体暴力

一、老师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只是工作方法与方式出现严重的失误。

老师的对:从网友们看过试卷答案和标准答案中的客观题和主观题来分析:像道德与法治这样的文科类课程的考试,凡是经过这类考试的网友们都应该知道主观题要得出高度相似的答案是很困难的。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主观判断有抄答案或者正好看到原题的类似的参考书这一判断是很正常的直观判断。不是因为学生的之前成绩作为判断依据,而是以所得出的答案作为判断依据。因此,老师的这一直观判断并没有什么错,难道老师对于这样的异常行为不能质疑吗?

老师的错: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性格的敏感性,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应该非常的清楚。在公众场合质疑学生作弊或者是揭学生的短,这都非常的不合时宜。至少我们可以说该老师的这样的做法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了一个年轻生命的消亡。这个错老师必须得认

二、学校的做法很得体,同时也反应出校园教育的缺陷

学校的对:从事发起该校就积极回应社会舆论,认真自查,及时纠正错误,尽力善后。学校对于事件的处理认真、得体,既不胡乱受罚,也非拒不认罪,而是实事求是,客观认错。这点做得很好。

学校的错:忽视教师管理,对教育心理学这类教师所需掌握的基本的常识缺乏足够的监管,使得教师在处理该类事件时严重超出学生的心理承受范围。也从侧面证实,学校在重点抓学生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严重的失误,如果学校的这方面的学生和老师教育做得足够到位,至少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发生此类事件的概率。

98%的人没看懂“安徽女孩考第一遭老师质疑后溺亡”事件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三、家庭教育的失败

家庭对孩子缺乏足够的管护,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完全没有任何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对学校出现的严重错误做法提出质疑和要求及时纠正,最后导致孩子走进死胡同,结束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当然我们不能完全责怪孩子的亲人,或许他们确实有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无法对孩子有足够的管护,但是我要提醒的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是吃饱穿暖、成绩考好就万事大吉,也要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

98%的人没看懂“安徽女孩考第一遭老师质疑后溺亡”事件

一定要全方位管护孩子

四、媒体暴力的过度消费和一边倒不客观揣测

媒体的对:这样的社会热点问题也正是大众所关心的问题,及时报道能引起社会的重视,这样的客观报道正是社会所需要的。

媒体的错:事件一出,各种媒体蜂拥而上,不管事件真实情况,胡编乱造,任意揣测,只为吸人眼球。最可恶的是部分媒体利用自身优势,主观为事件和事件中的人物定性贴标签,这样行为非常不不好,导致社会舆论被不正常的引导。

98%的人没看懂“安徽女孩考第一遭老师质疑后溺亡”事件

客观很重要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启示:

1、关于教师的教育一定要全面,不能唯业绩。

2、关于学生的教育也必须是全面的,成绩不是唯一,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也很重要。

3、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与学业成绩,还必须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

4、社会舆论一定要客观报道,不能随意误导,主观揣测贴标签。

5、不要过度消费受害者。

6、旁观者看新闻要动脑子,不要人云亦云,学会思考和分析比看到一件事情更重要。

关注本头条号,后续将发布关于教育、升学、入学、入户、教育方面的更多文章

[玫瑰]成都初升高教育信息供[玫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老师   事件   大众   安徽   美文   主观   社会舆论   客观   做法   重视   答案   成绩   教师   孩子   女孩   学校   媒体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