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岁杨振宁最后一战:宁可背负骂名,也要阻止中国千亿项目

前段时间袁隆平老先生的去世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关注,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不愿意相信这件事。袁隆平先生让世界见识到了中国科学家的坚守。同样地,我国还有一位著名科学家也同样值得我们的敬意。这就是今年已经99岁高龄的杨振宁先生。不过,在大众的印象中杨振宁的形象似乎不是太好,无论他做什么都有人骂。但事实上,除了三番五次阻止中国耗费千亿建造环形正负电子对撞仪这件可能背负骂名的事情之外,杨振宁先生一生基本没有做过什么真正值得被骂的事情。

99岁杨振宁最后一战:宁可背负骂名,也要阻止中国千亿项目

那么环形正负电子对撞仪究竟是什么东西?杨老先生为什么宁可背负骂名也要阻止这个项目?

杨振宁和新中国

在了解环形正负电子对撞仪之前,我们还是先说说这位同样为我国做出不少贡献的杨振宁老先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虽然在国内名声不太好,但在国外却是享有盛名的物理学家。他在1957年与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一理论直接弥补了人类在物理学中量子力学这一方面的空白,其影响和意义可想而知。之后的几十年一直坚持研究的杨老先生成为了物理学界泰斗般的人物,被大多数人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99岁杨振宁最后一战:宁可背负骂名,也要阻止中国千亿项目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位功绩累累的百岁老人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却如此的糟糕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点杨振宁没有在祖国需要建设的时候回来。那么,为什么他没有回来呢?这就要说到杨老先生研究的方向,他一生致力于研究理论物理。而理论物理的研究对于实验仪器的要求非常严格,需要非常精密的仪器和优秀的实验环境才能及时地发现突破口。众所周知,当时刚刚建立起来的新中国连最基本的饥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根本就没有办法提供这些条件。思量再三,当时的杨振宁并没有像钱学森他们一样第一时间回归祖国,而是选择继续在美国进行研究。

99岁杨振宁最后一战:宁可背负骂名,也要阻止中国千亿项目

再后来就是1964年的时候杨振宁加入了美国国籍。这第二点原因至今都被好多国人诟病。杨老先生虽然在2017年正式恢复中国国籍,但是国人一直都很排斥。

第三个让他被国人们广为嫌弃的事情是他和比他小几十岁的学生结婚。这件事情发生时,国人纷纷表示十分的瞧不起他。毕竟,在国人思想里无论是师生恋还是老少恋都是很难得到大众认同的。

99岁杨振宁最后一战:宁可背负骂名,也要阻止中国千亿项目

最后一点就是他在80岁的时候回国定居。其实,一个高龄老人想回自己的故土度过晚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谴责的。但是,问题就在于国人们已经对杨振宁产生了偏见,所以,这件事自然而然就成了人们攻击他的地方了。

99岁杨振宁最后一战:宁可背负骂名,也要阻止中国千亿项目

但是抛开那些误解和偏见会发现,杨振宁为我国做出了挺大的贡献。首先,七十年代初,杨振宁作为美籍著名学者率先访问中国,并积极地改善众多外国学者对我国的印象。之后,身在外国的杨振宁也没有忘了祖国,时刻注意着国内的消息。他总是用他超前的眼光和丰富的知识为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指点迷津,提供宝贵的意见。不仅如此,他还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我国很多支持。

造价千亿的项目被阻止

但这样一位优秀的爱国科学家在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出要千亿项目时却多次阻止。这个被杨振宁多次拒绝的项目要建造的仪器叫做环形正负电子对撞仪(CEPC),量子物理学中一种用来测定的仪器。由于20世纪的物理理论研究进程已经过了黄金期,要想在理论上取得大的进步,这个重要的仪器必不可少。可以说,没有这个仪器,我国在理论上就必须依靠国外的研究。

99岁杨振宁最后一战:宁可背负骂名,也要阻止中国千亿项目

因此,1973年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建立之后不久,就提出要在我国建立CEPC,后人称为“八七计划"。但是,杨振宁听说之后极力地阻止这件事情。最终八七计划因为不符合当时的情况而破灭。1980年,美籍华人李政道认为条件已经成熟了,便带头邀请杨振宁帮助中国修建这个仪器。面对多年老友的邀请,杨振宁还是极力阻止。

99岁杨振宁最后一战:宁可背负骂名,也要阻止中国千亿项目

此后多年,每次提到相关的事情,杨振宁都表示很明确不支持态度。

杨振宁阻止的原因

作为世界上顶级的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应该很清楚这个仪器对于理论研究的重要性,那么,为什么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这件事情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99岁杨振宁最后一战:宁可背负骂名,也要阻止中国千亿项目

第一,耗资巨大但是成效不大,性价比不高。掌握最前沿科学的杨振宁很清楚理论物理现在开始进入瓶颈期,并不会像之前一样能够轻松地得到新的成果。我国还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很多方面都需要资金,把这部分资金投入到其他实用领域收获到的成果会更大。

99岁杨振宁最后一战:宁可背负骂名,也要阻止中国千亿项目

第二,我国的顶尖人才还不够。理论物理的研究需要除了足够的物质上的支持之外,最重要的还是顶尖的基础科学方面的人才。但是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还很欠缺,对于高端人才的培养和挽留还没有达到能支撑起这个项目的程度。

99岁杨振宁最后一战:宁可背负骂名,也要阻止中国千亿项目

第三就是进行这个项目的潜在危害。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在经济上拥有了非常瞩目的成绩,但是基础科学的研究需要投入比预估的成本多很多倍的资金。从目前的角度上来看,我们似乎能够承担得起。但是,从长远来看,不排除我们的国家的经济发展被这个项目拖住了脚步甚至拖垮,导致我们像之前美国一样不得不放弃它的可能性,这样的话,之前投入的资金就只能打水漂了。

结语

身为国际顶尖物理学家的杨振宁掌握了太多我国的研究员在当时还不太了解的信息,因此,他能够透过这些表象看到这个事情的实际操作空间而不会急于求成。同时,虽然我们身为中华儿女总有样样都想争第一的骄傲,但是我们做事情要循序渐进。我国现在的资源还是紧迫的,我们根据现有的情况做正确的决定,尽量把现有的资源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中国   项目   基础科学   骂名   正负   物理学家   环形   美文   老先生   国人   科学家   事情   物理   原因   理论   仪器   我国   杨振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