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国文献——滕文公台小记

撰文|何锡涛

编辑|滕余国

滕文公台为战国时期滕国国君滕文公所筑而故名,文公台亦名灵台。《诗经・大雅・灵|台》中有:“经始灵台,经之营之…,王在灵沼于韧于跃。之句,滕国之灵台、灵沼亦是文公效其先祖周文王“与民同乐”之建筑。

公元前286年滕国被宋国所灭后,文公台成为滕国故城的标志,是古滕八景之首。明朝中期文公台上建有真武庙,现存文公台善国碑林中,明隆庆二年和崇祯三年的《重修玄武庙碑》(玄帝亦真武庙)碑文中有详细记载。

滕国文献——滕文公台小记

清朝末年文公台上真武庙达到鼎盛时期,其规模和影响,方圆百里之地屈指可数,成为当时县道庙之首。古台之前有三株古槐,“松柏蓊郁,殿陛森森。其中的一株古槐是1945年被“国军”当做烧火的柴木。紧依古槐的是一座两层的房子,上层为魁星楼,下层为通向古台的大门,称作“善门"。门东建华佗庙,庙门向北,再往东为灵宫殿,殿门向西。依善门西为观音庙,门向北;再往西分为土地庙和龙王庙,门均朝东。那时的小庙,只不过一间瓦房而已。

过善门上十三级台阶,也就是现今保存的功德上方,又有一座二层的房子。上层房内塑文昌帝君故叫文昌阁;下层房为龙虎殿,内塑唐朝时期单雄信和罗成泥像,传说单、罗二人分为青龙、白虎的化身,故而称为“龙虎殿”。由龙虎殿后走六七步便有高约三米的土台。台上建有真武大殿,殿内塑真武泥像,墙内壁绘神话故事“真武修行图”,惟妙惟肖,惊心动魄,据说当时没有人敢单独到殿内。

真武大殿后,有炮楼式建筑,登上楼顶可俯览四野,远近几十里内的风光都尽收眼底。东观日升东山,霞光普照;西赏微湖落日,帆影摇曳;南望楚天样云,雁过长天;北瞻龙岭晴云,远山如黛。底楼内塑“滕王”坐像,威严端庄。楼西还有车库、伙房、磨房数间。

从炮楼向东下七步台阶有一小院,依楼有客厅三间。客厅向南有四间房,靠北的一间门向东,南边的三间门向西,人称外东屋”。客厅偏东是现今保存完好的“上东屋,下西屋”。因其依台而建上面的四间门向西,故称上东屋;下层四间门向东且在土台之下,故称下西屋。有句古语说:“一分地八间屋,两个院子都宽敞”,就指这座古房子。客厅的正南为文公台的左掖门,有二十七级台阶。台阶东侧,就是现今保存完好的吕祖阁,阁的前面有座影门墙,因下面有甬道,将阁与墙悬起来,人们便称影门墙为“不沾地的影门墙”增加了人们的想象。由下甬道向北,也就是下西屋的院子,又有牛棚、柴火房数间。在平常的日子里,文公台的正门“善门”是不开的,闲杂人员只能从左掖门,下甬道出入。到了年节,善门大开,从善门可以看到坐在后楼底下的“滕王”的脸。

文公台前,东西两侧的灵沼池,为当时庙的两个大菜园:台正南有一座大戏台,每逢年节,尤其是农历三月三的古庙会,更是热闹非凡。善男信女,扶老携幼,焚香跪拜,方圆百里的人都来凑热闹。

笔者生于滕城村,小时在文公台旧房改造的校舍中读书八年,那时台上的房子基本完好,永远印在脑海中。1991年文公台重修已大改观,笔者从那时起在此工作业已十五个春秋。滕城村年过八旬的老人常讲起当年文公台的真武庙的盛况,笔者也就依其讲述和自己的所见写下了以上文字,并绘(文公台旧忆图》。再十年,知其详情者也许不复存在了!

今年,滕州市委书记王忠林同志曾三次到滕国故城考察,为滕国故城这一历史古迹的保护和开发描绘了广阔的前景,叫响历史文化的品牌,让滕州的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发场光大,彰显“墨子故里,善国故城”的文化底底藴。滕国故城将再现辉煌,滕州人民欢欣鼓舞,游人翘首期待!

滕国文献——滕文公台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灵台   滕州   炮楼   国故   门墙   方圆   殿内   甬道   下层   小记   完好   美文   现今   台阶   台上   客厅   房子   滕文   滕国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