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经常用否定句

为什么佛经常用否定句

“如是我闻”这句常用在佛经的首句,意思是“我是听佛祖这么说的”。此文开篇,我也用这一句,意思是我所写的都是古今哲人、学者对佛学、哲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加上自己的感悟,整理而成。

有人说,为什么佛经晦涩难懂?为什么不翻译得通俗易懂?鸠摩罗什、玄奘等人难道不想让更多的人接受佛法吗?显然不是。佛经难懂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梵语音译,要解释其愿意相当困难。比如“般若”一词,类似智慧,但又不是一般的智慧,只有佛才能拥有的智慧,没有修行到一定的程度,难以体会,更难以描述,故直接用音译词“般若”。类似这样的词很多。

二是佛经中很多这样的句式:“名**,而实无**,是名**”,好象绕口令,又好象自相矛盾。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无法描述,只能采取这种近似的说法。比如,我们眼前的世界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感应出来的集合体,真正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后面有机会再说。单说一个眼根,我们看到的五光十色,只是一段光波通过眼睛这个处理器反映出来的颜色而已。紫外线和红外线是人类感受不到的,但有的动物能感受到。即使同样的人类,每个人眼睛的视网膜结构略有不同,所投射出来的世界并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差别巨大。比如你要对一个色盲讲清红色是怎么一回事有多么困难,最后你只能说,这种红色其实是空的,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种波,为了给有情众生方便说法,暂且将这段光波通过人眼处理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命名为红色。也就符合这样的句式“名为红色,而无红色,是名红色”。这还只是我们人类大部分人都有近似的感观,描述都如此困难,更何况未知的世界。

第三,佛经里常出现否定词,比如,仅有260个字的《心经》里,就有诸如:“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里面很多“不”、“无”就是否定词。否定词多的原因也是因为表述困难,只能采取似近的说法,任何肯定的说法都是错的。比如圆周率π,是多少?你只能说既不等于3,也不等于4;既不等于3.1,也不等于3.2。你还可以将小数写得很长很长,但就是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说出,只能用这种逼近准确的方式来说明。虽然对它无法准确地描述,但它在数轴上却是一个固定的点。一个固定的点尚且难以描述,更何况抽象、虚空的世界。所以禅宗说:“开口即是错”,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同一理也。

为什么佛经常用否定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佛经   梵语   无明   句式   光波   难懂   无色   近似   美文   更何况   说法   困难   准确   红色   智慧   常用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