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能力篇(之五十三)从平凡到卓越的捷径,就在八小时之外

有人曾做过人群中各个智商(IQ)分数段所占比例的统计,人的智商(IQ)分数分布呈橄榄形:

智商在140分以上(天才)的,只有人口的1%;

智商在120—139(优秀)的,占人口的10%;

智商在110—119(中上)的占人口的16%;

智商在90—109(中智)的,占人口的46%;

智商在80—89(中下)的,占人口的16%;

智商在70—79(临界智力)的,占人口的8%;

智商在70以下(智力低下)的,占人口的3%。

做人做事能力篇(之五十三)从平凡到卓越的捷径,就在八小时之外

3D渲染IQ

这项调查告诉我们,天才和傻子都是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在正常水平。从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小,即便有差距,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弥补。

那么,为什么同年参加工作的同事,处于相同的工作环境,而工作成绩却参差不齐,大小各异,原因何在?有人想到了天赋这个字眼,但说到底,智力因素的差异是微乎其微的,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就各不相同了。爱因斯坦将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归结于“业余时间”。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也就是八小时之外)的概念, 是相对于“从业时间”而言的。在“从业时间”里,大家在相同时间、 相同环境等相同条件下一起工作、 一起学习, 机遇相等,只要一起努力,是形成不了大的差异的。 但在“业余时间”内,情况就不同了。 由于个人对这段时间的处理态度、 安排内容、 使用方式各不一样,就必然会给个人的工作成绩带来不相同的影响,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你如何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将最终决定你的一生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还是在轰轰烈烈中度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环境、同样时间、同样条件下,两个文化程度相同的人,经过若干年之后,一个人通过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可能成为具有某个方面专长的专家或者行家里手,另一个人不愿学习,就可能成为庸才。

做人做事能力篇(之五十三)从平凡到卓越的捷径,就在八小时之外

卓越的艺术理念

古往今来,利用业余时间成才的人比比皆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一直在曼切斯特纱厂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了大量古典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写了许多名著,最后成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做人做事能力篇(之五十三)从平凡到卓越的捷径,就在八小时之外

恩格斯画像

1903年,英国数学家科尔在一次数学年会上通过自己的论证,成功地破解了一道数学难题,就是2的67次方减1到底是不是人们猜想的质数,科尔的成功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当时,有人问科尔:“您论证这个课题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说:“3年内的全部星期天。”星期天,每个人都有,许多人并不珍惜它,但同样的星期天在科尔的眼里却无比珍贵,他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从而使自己成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做人做事能力篇(之五十三)从平凡到卓越的捷径,就在八小时之外

数学家科尔

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数字英雄”的搜狐总裁张朝阳博士说:“我就是平凡人,我没有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什么大的不同。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我每天平均除了7个小时睡觉外,其他时间都在工作(思考)”。

做人做事能力篇(之五十三)从平凡到卓越的捷径,就在八小时之外

搜狐总裁张朝阳

计算机曾是王江民的业余爱好之一,周末,当别的同事在麻将桌上玩得不亦乐乎时,他却坐在电脑前孜孜不倦地研究着病毒的原理和防治。几年后,他的同事仍然原地踏步,而他却华丽蜕变,成为中国最早的反病毒专家,并创立了江民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江民杀毒软件占领当时中国杀毒软件市场80%的份额。他把自己的业余爱好做成了大事业。

做人做事能力篇(之五十三)从平凡到卓越的捷径,就在八小时之外

反病毒专家王江民

写作曾是余华的业余爱好,晚上,当别人都躺在床上休息时,他却在昏暗的灯光下奋笔疾书。几年后,他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牙科医生,转身成为著名作家,作品畅销海内外。

做人做事能力篇(之五十三)从平凡到卓越的捷径,就在八小时之外

作家余华

主持曾是史康宁的业余爱好,他的真正身份是教师,在教学之余,史康宁喜欢为亲戚朋友主持婚礼,过一把主持人的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业余爱好,却让他在十年后,成为了北京最耀眼的婚庆主持人,有着“金牌主持人”“京城四大名嘴之一”的美称,尽管他的要价是业内最高的,但邀请他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做人做事能力篇(之五十三)从平凡到卓越的捷径,就在八小时之外

婚礼文化专家史康宁

在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上,有一位同学特别引人注目,因为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大家以前的印象中,这位同学不是一位优秀的人,学习成绩平平,各方面的能力也很一般。然而,谁也没想到短短十余年时间,他就超过了班上所有的人。于是,大家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饭后,大家不约而同地问起了他成功的秘诀,他听后耸了耸肩,淡淡地说:“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我把大量的业余时间用在了做同一件事上。”原来,大学毕业后,这位同学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无论每天工作有多忙,他都尽量挤出两个小时的业余时间,坚持学习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几年后,他辞职下海,自己开起了公司。由于掌握了丰富的营销知识和管理经验,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 听了他的故事之后,大家都感到十分后悔,因为他们拥有同样多业余时间,但基本上都浪费在了无聊的网络游戏和牌桌上。此时,他们才深刻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在于文凭的高低,也不在于能力的强弱,而在于是否将零散的业余时间用于学习,是否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某件事。

做人做事能力篇(之五十三)从平凡到卓越的捷径,就在八小时之外

大学同学聚会

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许许多多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我们周围小有成就的普通人,都是无不充分利用了大量业余时间的人。

在工作、学习之余,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爱好,如睡觉、打麻将、跳舞、上网聊天、看电视、阅读、写作、绘画等。不同的业余爱好,影响着不同的人生,决定着不同的未来。

做人做事能力篇(之五十三)从平凡到卓越的捷径,就在八小时之外

看书的美女

试想,你工作的时候,你在努力,别人同样在努力,而业余时间就不同了,这段时间相对比较自由,没有领导看着你,也没有制度约束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大家都会选择休息和娱乐,只有少部分人选择充电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虽然一个人的业余时间比较零散,但叠加在一起还是比较可观的。以国家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计算,一天二十四小时,除去工作的八小时和睡觉的八小时,还剩下八小时,再除去吃饭和应酬的时间,起码还剩下四小时左右。如此宽裕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你别看这点儿时间,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利用起来,就能干成一番大事业。

做人做事能力篇(之五十三)从平凡到卓越的捷径,就在八小时之外

母女看电视

就拿看书来说,普通人一分钟大约能够看300个字,一个小时大约能够看1.8万个字,如果一天抽出2个小时的业余时间来看书,大约能够看3.6万个字,一年大约能够看1314万个字,假设一本书有二十万个字,一年就大约能够看65.7本书(平均每个月大约能够看5.5本书)那么一辈子(看书60年,即从二十岁开始看书,看到八十岁为止)大约能够看3942本书。

也许你曾羡慕过别人的成功,也许你曾抱怨过工作的不如意,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平庸与卓越完全取决于自己,如果你能在业余时间发展一个有益的爱好,说不定从此就能改写你的人生。退一步讲,即便你不能像王江民他们那样做出一番大事业,但最起码你的生活是充实的、愉悦的。

其实,成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如果你也想干一番事业,那就不要犹豫,赶紧从现在做起,充分利用好零散的业余时间,每天坚持做同一件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也会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如果觉得我说的有关“人与人的差异在八小时之外”这个话题的思路对您有些许启发,点个赞吧,让我们一起在用好”八小时之外“的时间中从平凡走向卓越!

做人做事能力篇(之五十三)从平凡到卓越的捷径,就在八小时之外

刘亦菲在上海电影节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恩格斯   爱因斯坦   工作成绩   零散   捷径   美文   智商   星期天   主持人   差异   平凡   人口   努力   能力   事业   小时   时间   专家   工作   卓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