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天,人人都能成为英雄,就像《老人与海》

第八十五天,人人都能成为英雄,就像《老人与海》

海明威所有作品的主题都是在塑造英雄和崇拜英雄,他崇尚力量与征服。他一生都在追求英雄主义,在生命的最后,开枪为自己送行,是他英雄主义情结的一次集中体现。但是《老人与海》是一个例外,如果说海明威的其他作品都是在强调征服的价值,那么,《老人与海》探讨的则是征服的意义。

第八十五天,人人都能成为英雄,就像《老人与海》

看看海明威是怎样塑造圣地亚哥这个英雄形象的?

《老人与海》故事里的主角——老人圣地亚哥,已经连续八十四天都捕不到鱼,船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就象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有许多同为渔夫的人嘲笑他,同情他。这些都没有使老人消沉,即使他的躯体已日渐衰老,却拥有最年轻的灵魂。他的眼神永远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他依旧和那个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馆喝酒聊天,用谎言来修饰穷困的生活,仍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缕阳光出海捕鱼。海明威为我们塑造了圣地亚哥这个屡败屡战,铁骨铮铮的英雄形象。

第八十五天,人人都能成为英雄,就像《老人与海》

第一:从容。

在茫茫大海上的等待是寂寞难耐的,贫苦的老人身旁没有收音机为他讲述出色的棒球赛事。水面下的世界或许绚灿多彩,但船上的人放眼望去,也就只有四方一色的海水。但这位老人,没有被这种孤独感压倒,他思考着天上飞的鸟,水中游的鱼,流动着的海洋。老人还会对着偶然见到的海鸟说话,不管他听懂没,他喜欢自言自语,有人会说他像疯子,但老人不去在乎这些,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在他人眼中是遥不可及的荒谬,他仍然随心地卷动着鱼线。

第八十五天,人人都能成为英雄,就像《老人与海》

第二:信心。

那长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使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捕捉到大鱼。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为了得到时机,他甚至渴望遇到走失的鱼群。终于在他没有捕到鱼的八十五天,他用一条大青鱼做诱饵,他把岸和太阳都甩开,开始了他英雄的旅程。

第八十五天,人人都能成为英雄,就像《老人与海》

第三:力量。

这天,老渔夫一开始捕了点小鱼,到最后终于发觉钓竿又动了起来,凭经验他断定是一条大鱼,它把鱼钩吞进了肚里,拖着船游开了,老人在等待时机,等待鱼精疲力竭的时候,再拖它上船。第二天大鱼终于不动了,血溢出海面,却让鲨鱼闻到了腥味,群拥而上瓜分了老人的猎物,老人用船浆和鲨鱼搏击,等回到港口的时候,大鱼只剩下一具巨大的骨架,老人极度疲乏,进入梦乡的时候,他看见了狮子。

第八十五天,人人都能成为英雄,就像《老人与海》

第四:耐性。

海下六百英尺的大鱼好象是有灵性的。水面无波,那条鱼在海底静静的和老人比拼耐力,做着一场风雨欲来前的殊死搏斗。三天三夜。饥饿、疲惫,困倦,伤痛、孤单,哪个都是不亚于那条大鱼带来的危险。他与其说是在征服鱼,还不如说是在征服他自己。超越极限。"鱼啊,"老人轻轻地说出声来,"我跟你奉陪到死。" 生命此时不是赌注,而是一种抗衡。

第八十五天,人人都能成为英雄,就像《老人与海》

第五:有情。

他怜悯起这条被他钓住的大鱼来了。它真出色,真奇特。对对手的赞美,体现着老人丰富善良的情感。因为这种大马林鱼总是成双出现,雄鱼有食物总是先让着雌鱼。所以最先上钩的也是雌鱼。当雄鱼见到雌鱼被抓后始终不肯离开,最后雄鱼在船边高高地跳到空中,看看雌鱼在哪里,然后掉下去,钻进深水。老人这个时候是哀伤的。

第八十五天,人人都能成为英雄,就像《老人与海》

第六:勇敢。

老人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是永远不会打败他。永不言败的坚强让老人做为自然人体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一面。老人将带血的手放进海里,血水交融,人也融进了海的魂,激进而坚强。鱼毕竟是鱼,它开始了反抗。一场征服与反征服的斗争开始。斗智斗勇,这是一场真正的较量。经验和熟练的技巧显然此时发挥着巨大作用,他象一个军事家一样,知道鱼的心理,做着战前充分的准备。他时时鼓励自己,给自己加油。"要沉着,要有力,老头儿,"他说。

第八十五天,人人都能成为英雄,就像《老人与海》

第七:公平。

老人赞美对手: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谁害死了谁都是高尚的。对于生命,老人把自己和鱼放在了平等的地位。他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同时也提醒那条鱼:嘿,伙计,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头脑清醒,要象个男子汉,懂得怎样忍受痛苦。

第八十五天,人人都能成为英雄,就像《老人与海》

第八:圣洁。

"它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那量鱼的渔夫叫道。那是老人拉回来的死鱼的残骸。从物质上来说,老人搏斗了三天三夜的结果是失败了;但从人的精神、从人的自信自尊,从人勇于和命运作竭尽全力的抗争来说,圣地亚哥取得了胜利。他是真正的英雄。使人潸然泪下的绝对会是那副残骸,那是英雄胜利的祭品也是胜利品,只有他才配走上人类最圣洁的祭坛,那是人内心深处最高大的地方。

第八十五天,人人都能成为英雄,就像《老人与海》

第九:悲壮。

他带回了一具鱼的骨架以及一身伤痛,说到底,人的真正胜利也只能是精神的胜利。人在物质上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赢得我们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气魄的胜利,才使我们感动,才使我们和追随老人的孩子一样,为他的悲壮落泪。他回去的时候是那个孩子首先见到他的,他每天总是会准时到老人住的地方。老人在出海的途中与大鱼抗争的时候也总是会提到的那个孩子,他想:老人出海该经历了多少伤痛啊?他不忍打扰他,转身出去为老人准备咖啡,眼泪却再一次流在他的脸上。

第八十五天,人人都能成为英雄,就像《老人与海》

第十:孤独。

人在某些时候总是会孤独的,即使再刚强的汉子也会如此。就算如老人说的那样:人在大海是会孤独的。但他在信念的抗争过程中还是想到那个孩子,他想:假如孩子在我身边那该多好啊。有人并肩作战,总是好的。生活的担子,再厉害再坚强的人也不可能一肩挑起。 小说中的那个男孩,经常去看望老人,给他以安慰,作者塑造这样的人物很有象征意义,他永远是老人的希望和精神支柱。在海明威的英雄形象里,英雄不是万能的,甚至很普通,他们的内心也柔软,也脆弱,也疲惫。他们是人不是神,所以他是真实的英雄。


第八十五天,人人都能成为英雄,就像《老人与海》

面对海明威塑造的这个失败的英雄,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这种共鸣其实是内心深处对它所散发的人性光辉的一种共鸣的呼喊。整篇文章,其实就是人和自然的决斗,是人战胜自我,征服自我,超越极限的争斗。老人其实是人类的化身。海是人类征服的一切。人类的不完美让人类追求,人类的追求成就着人类的完美。人性的光辉体现在这部巨著中诠释了人活着应有的品格,那就是——

人应该是乐观的,不屈服的对待一切;

人应该是有耐性的,一切诸如贫穷、饥饿、战争,都会过去,面对困难永不言败;

人应该是多情的,情感生爱,对对手的赞美和爱能增强征服困难的乐趣和勇气;

人应该是勇敢的,无畏无惧,不屈从于困境,困境就会退却。

人永远亦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人应该永远充满信心,当世界的天平向倒霉的一端高高抬起,没有信心,厄运会轻易吞噬空虚的心灵。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动物,为何有勇气面对死亡,却没有勇气面对失败呢?

人应该具有不羁的灵魂,才能与自然对抗,与世界对抗,与命运对抗,这样的灵魂才能做到,真正的伟大,即使他不曾成功过。

人要有强大的精神世界,人的真正胜利是精神的胜利,人在物质上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赢得我们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气魄的胜利,才令人崇敬。

人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无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他能否最终战胜自身的这个缺陷,他都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已经战胜了自己对缺陷的妥协。

第八十五天,人人都能成为英雄,就像《老人与海》

人要有自己的神圣的魂,“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方面倒下,恰恰是另一方面的站起,在一个宛如梦境的场景中,必定会出现胜利的结局,这是圣地亚哥的魂,也是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倒下的精神层面。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这正是《老人与海》对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的正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海明威   雄鱼   青云   英雄   渔夫   大鱼   美文   缺陷   圣地亚哥   信心   老人   孤独   人类   精神   生命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