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改掉拖延症,只有他的拖延症不但不用改还受到一致好评

“我有拖延症”

“我最讨厌拖延症的人”

我想这两句话一出很多人都会觉得很熟悉,因为这要么说的是自己要么就是自己对别人说的。

拖延症一词的解释为: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将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这个解释倒是完全符合我对拖延症的诠释,对了,我一直以重度拖延症患者自居。

人人都想改掉拖延症,只有他的拖延症不但不用改还受到一致好评


拖延症似乎常常不分场合的出现来打乱我们的生活节奏,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拖延症最早得症状就是拖拉,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出现:一会儿的吧、明天再说吧等等。

在我们大多数的人的认知里拖延症它不但不是一个好喜欢更有可能是会对我照成负面影响的坏习惯。

就像我明明知道早早的写完日更会让自己接下来的时间里更加轻松,有很多充足的时间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不能延迟满足感的我却一拖再拖,直到不得不的时间到来。

回想上学那会好像名为“拖延症”的家伙就已经和我如影随行了,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总是拖到动画片看完才开始写,老师要求背诵课文我总是到了要抽查的那天才开始背诵。

工作后的我越发的变本加厉,不到最后一秒不起床,导致上班路上匆匆忙忙;和朋友聚会时,总是磨磨唧唧直到时间快邻近了才开始准备出门的东西,以至于朋友间聚会我从未早到过。

从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总总表现来看,拖延症确实没有为我们带来任何的好的回馈,也确实是一个人人都应该改掉的习惯。


人人都想改掉拖延症,只有他的拖延症不但不用改还受到一致好评


但事实真的就是我们看到的这样?拖延症就没有它的另一面?

说实话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大部分人的想法一样,拖延症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家伙。

后来偶然在网上刷到了一次TED有关拖延症的演讲,才知道原来拖延症也有正面的表现。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拖延症:

一种是纯事务性的,它不会暗暗进化,要么完成,要么没完成,早一点完成和晚一点完成,没有质的区别;

另一种是创作上的拖延症,它不同于第一种拖延,那些全然沉浸在创作中的人,他们的拖延常常是因为这个原因——还不够还不对还差点……

创作上的拖延是因为达不到心中的某种标准,这个标准常常不是自恋而是忠于创作的本质,如果不能达到他们就不愿意完成,或者没法完成。

终于达到那个某种神秘标准后,他们会觉得,啊,够了!就是这样了!非如此不可了!然后,再去完成。

这样的拖延中,被拖延的事情其实一直在进化。

所以这种拖延并不能被列为不好,事情其实一直在往一个好的方向走,因为拖延的关系。

这就像有些学画画的人常常会说,我在画画时,画起来有感觉的时候,除了画画什么都不想做,什么也不感兴趣,不想画的时候,每一笔都好像在受刑。

并不是我在拖延而是当下的没有进入心流。

著名“拖拉机”达·芬奇:《岩间圣母》画了13年,《蒙娜丽莎》画了4年,在赞助人要缩减资金的威胁下,《最后的晚餐》画了3年。

达芬奇的拖延症很显然是属于后者,他一直在拖延的事情,并不是为了不完成,而是为了更好的完成。


人人都想改掉拖延症,只有他的拖延症不但不用改还受到一致好评


当然我们日常里的那些个行为,是属于前者的。只是单纯的没有完成而已,并没有因为拖延而“进化”更多时候可能还因为拖延而敷衍了事。

但对艺术家、创作者来说后者这种带有进化性质的拖延是有价值的。

而其它那种只是单纯的无法推迟满足感的拖延只是浪费时间而已,我们要想办法丢掉它。而不是让它一直残害你的生活。


人人都想改掉拖延症,只有他的拖延症不但不用改还受到一致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芬奇   蒙娜丽莎   达芬奇   都会   作业   敷衍了事   磨磨   满足感   美文   好评   家伙   确实   事情   习惯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