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力量》:父母这句话可能会毁了一个孩子?

无论你的性格如何,只要让个性的特点保持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下,任何人都有机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内向的力量》

最近收拾旧物,找出了不少看到就尬到恨不得用脚趾扣出个两室一厅来的东西,想起小时候那些天马行空(令人尴尬)的幼稚想象。小时候喜欢看书,不管是有意思的漫画还是少年版的红楼梦还是鲁滨逊漂流记还是夏洛的网,从小说到童话,都爱得不行。那时候不爱说话,但周围人的情绪状态感知意外的敏感。相较如今这个木讷迟钝的我,岁月简直是把毫不留情的裁剪刀。

《内向的力量》:父母这句话可能会毁了一个孩子?

以前喜欢看书,喜欢观察,喜欢注意常人忽略的地方,所以也喜欢每个作者的思考,思想。虽然不爱说话,但并不觉得无趣。直到一次,家里一位伯伯问我,你读红楼梦,喜欢里面哪个人物阿,年幼的我毫不犹豫回答道:“林黛玉”,又问我“你喜欢她什么地方,是文静内向,还是敏感阿小心眼阿”,一副玩味的表情看着我,我当时楞了一下,年纪小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觉得惊讶。惊讶于为什么对林黛玉的看法这么片面,林黛玉明明不是这样的,她聪慧又通透,难道不走俗世的路就是内向了吗(关于林黛玉可日后另细细说),惊讶于好像我就是那个内向敏感的人,惊讶于对内向胆小的人的轻视。对,当时作为小孩子的我,都可以感觉到的那种轻视的嗤笑。

《内向的力量》:父母这句话可能会毁了一个孩子?

应该有很多大人都会对孩子们很多的注意,多到可以放大甚至影响到孩子本身的想法。“这孩子不认生,又会说话,真是聪明伶俐,以后一定是个成事的”“你怎么不爱说话不跟他们玩,胆子要大一点合群一点”这些或者类似的话应该都听过不少了,我就是属于容易在乎别人想法的那种,所以一直都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准确的说是把自己的想法抹杀掉了,为了思考我怎么才能让别人开心,不会再说我如何如何。当然了,事实证明,这样久了就不会再有人在意你的感受,甚至你只要有一点不像平常好说话还是会说你,直到很久以后,当你坚持不下去了开始想做自己的时候,发现做不到了,因为你已经完全不被认可了。这是很悲哀的事情,失去自我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内向和外向在最初只是用来形容和区分特质的词,并不是褒义或者贬义词。外向的人是把他的力量更多的向外释放,这样他才会有一个更舒适的状态,而内向的人他的力量是更多的向内心发展,没有孰好孰坏。只有个人特质之分。

《内向的力量》:父母这句话可能会毁了一个孩子?

今年开始玩直播带货的罗永浩带出了超过一个亿的销售额,这样的老罗曾在采访中说过,你们别看我在台上能扯那么久,其实我是个很内向的人,参加超过五个人的饭局我就会全身不舒服,每次饭局以后都要一个人在家狠狠读一整天书才能缓过来。作为新东方老师的他说,我内向的性格决定了我不会被别人所左右,谁规定内向的人不能去当老师了。

对于内向的人而言,他们往往更加安静和具有力量,因为不爱说话,所以行动更加有力和真实,其实他们相对而言更加可靠,因为他们安静,坚定,一旦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就会付出行动,不声不响的去做,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更是可以付出一生心血去追求去完成它。

内向的人,一般更加善于思考,更愿意去提升认知,去思考去行动,而这些事可能是只有内向者才能做到的事情。

很多能做成大事的人都是内向敏感不爱说话的,比如马化腾,比如星爷,他们虽然不爱说话,但是他们更擅长用作品用成就来说话。比如巴菲特,比如比尔盖茨,在成功者的领域,内向者的比例甚至多于外向者。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是一种天赋,那谁又能说这样闪闪发光的才能不是独属于内向者的天赋呢?

《内向的力量》:父母这句话可能会毁了一个孩子?

现在的我性格中自卑讨好的部分不能说跟童年太过在意他人的话没有关系,所以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体现的作用夸张一点说也许会蝴蝶效应影响到今后孩子作为一个人性格的底色形成和因此可能产生的对人生的一个个选择上。

想用亲身体验给家长们一点小小建议,在孩子的童年时期,不要去定性他,不要去说去评论一个孩子如何如何,当然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是完全OK的。过早的让他感觉到被贴标签被定义会让他今后遇到事情时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可能不够好做不到,也许他本来不想太多是可以一往直前的,哪怕不成功也不会太差。

还有就是也许家长们自己并没有去说孩子什么,很爱孩子,但周围环境里,对门邻居,路上遇到的叔叔阿姨,甚至小孩子的圈子里,一定不乏一些逗趣或者其他性质的言语评论。我们不能把别人嘴贴个胶布啥的,但可以告诉你的孩子,我爱你,如果他的爱好和理想至少是没有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请鼓励他支持他。

在这个越来越浮躁和焦虑的大时代,能够沉下心静下气来专心致志的完成一件事,难道本身不就是一种力量吗?读到这本《内心的力量》,开始给自己自信,不管是外向的人还是内向的人都值得一看。外向的人读完可以更了解内向的人,以后不要再对内向的人说:“你的性格不好,要开朗一点。”你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人生的性格底色,让他很容易对自我产生怀疑失去自我。

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应该帮助他更清晰的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优势和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一一展现出来,从而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完成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鲁滨逊   力量   红楼梦   孩子   可能会   惊讶   底色   饭局   美文   特质   敏感   想法   性格   说话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