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起点感化孩子,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以修身立德、齐家治国为核心的“孝道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而它所倡导的长幼有序、知恩图报的伦理道德准则,更是维系社会秩序和人伦纲常的纽带。

教育从起点感化孩子,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教育从起点感化孩子,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教育从起点感化孩子,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教育从起点感化孩子,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圣人言:“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我们教育也应该如此,以人为本,以德立身,所谓“教民亲爱,莫善于孝”,也正是此意。孝道教育是入门必学的品德,也是赖以立身的根本。在西方国家,每年11月份的第4个星期四,是一个独特的节日——感恩节。在这一天,人们会以各种方式对自己的国家、社会、亲人、朋友、同事表达感激之情。这一节日也向一代一代后人的心田播撒下感恩的种子。

这一节日应该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力提倡,因为感恩节对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素质教育中,要求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和各种学校活动中,而感恩教育恰恰正是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于一体的。应当说,感恩是人生的第一情感。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将无法在这个社会立足,当然,更不要谈发展了。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从哲学上阐明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始生者一,一即是道。我们研究任何事物也应该如此,都应先找到“一”,只有认识到“一”我们才有之后的认识。那么,在德育上讲,“一”又是代表什么呢?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显然,这句话为我们指出了答案,也就是说孝是道德的基础,是感恩的起点,教是由孝产生的,无孝不成教。

因此,以家庭为单位,每个人都应该向自己的父母、祖辈表达感恩之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之所以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全是我们父母的恩德。我们应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要让对父母、祖辈的感恩贯穿于我们的一生,并将之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孝道。一个人真正懂得对父母、对家人乃至对社会的感恩是从懂得孝道开始的。一个对生身父母都不尽孝的人,怎会对他人心怀感激之情?归根到底,孝道教育就是感恩教育。

换句话说,孝道教育正是感恩教育的起点。一个人真正拥有了孝心,践行了孝道,将对父母的感恩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自然能尊敬其他老人、尊师敬长,常怀感恩之心,常乐感恩之行。

大家都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孩子和一棵树的:

有一个小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经常去一棵大树下玩耍,大树也常对他说,让我们一起开心的玩吧,每一次小孩都答应。有一天,小孩长大了,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只知道玩的孩子了,可是大树还是对他说,让我们大家一起玩吧。孩子说,不,我现在不想玩了,我想要玩具,你能给我吗?

大树说,我没有玩具,我只有果实,你可以摘去换成钱去买玩具,孩子很高兴的把果实摘了下来,换成了玩具。又是很多年过去了,小孩子长大成人了,并且有了自己的家庭,这一天他又来到了大树下,大树还是对他说,让我们一起玩吧。孩子说,不,我现在有自己的家了,我需要房子,你能帮我吗?大树说,我没有房子,可是你可以把我砍了,做你建房子的材料。孩子照它说的做了,于是大树就只剩下了一个树桩。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这几十年中,风也走过,雨也走过,当初那个孩子也成了一个老人,这一天他又来到了大树前,大树对他说,我现在什么也没有了,我帮不了你了。老人说,我现在都不要了,我只想休息一下。你能帮我吗?大树说,那你坐下吧!如故事中的孩子一般,他活了一辈子,大树为他付出了一辈子,奉献出了自己的所有,却从未换来一句孩子的感谢。这不仅是大树的悲哀,更是孩子的悲哀,因为他活了一辈子,却连最基本的感恩之心都没有,这样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如何能懂得珍惜、满足和幸福呢?回归生活,如果把这棵树比喻成养育我们的父母,把这个孩子比喻成当下的子女,那就是父母为了子女的一生,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可是子女却像一只永远也喂不饱的恶狼,总是嫌父母付出的不够多。大家想想看,这到底是谁的过错呢?全部都应该归咎于孩子吗?不应该,这样对孩子来说很不公平,因为没有人教化他们该如何行孝,如何感恩,如何来承担自己的人生。所以,孩子不懂得感恩,只能说明父母教育的失败,而且还会连累孩子铸成不幸人生。

现如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的地位可谓是“位高权重”。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而孩子们从小到大都是扮演被爱的角色。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生活中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所以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也说明当下我们提倡感恩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感恩教育能使人构建高尚的、快乐的精神世界。懂得感恩的人,总觉得自己对长辈、对师长、对亲友、对社会、对世界做得不够,甘于奉献,乐于助人。这样的心态,能使人平和、愉悦,它是人生快乐、幸福的源泉。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满怀深情地说:“对于这个世界,我们不应该有过多的苛求,而应抱着感恩的态度。所以,每年的感恩节,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快乐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发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善良的人和美好的事物。”他在一次慈善会议上呼吁:感恩节应该得到普及,它不应该仅仅限于某一天。我们应该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当作感恩节,天天都要感恩,向所有人感恩。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是一个真正适合人类生存的天地。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首先不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不懂得感恩的人,对生活总是很不满足,无论他人为自己做了什么事,在他的眼里都是应该的。这样的人,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其他人所做的事情在他的眼里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人会快乐吗?别人对他好,他觉得是应该的、平常的,因此不会快乐;别人对他不好,他更会不满足,甚至愤怒,认为全世界对自己都不公平。不懂得感恩的人内心期待总是远远大于现实,因此他难以获得快乐。父母养育子女,最核心的目标是希望孩子快乐幸福。那么,就让孩子从孝敬父母开始吧,学会感恩,从对长辈的感激开始。因为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父母的爱;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的真谛,享受生活。现在许多孩子缺乏感恩意识,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唤醒感恩情怀,让孩子学会感恩。因为懂得感恩的人,才懂得爱,而在爱中成长的孩子,他的未来一定是喜悦美满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孩子   孝道   祖辈   感恩节   美文   大树   子女   感激   节日   父母   玩具   起点   幸福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