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吃苦的时候,选择了安逸

社会那么美好,谁都喜欢享受,但是过早的享受了不该属于你的生活,后面的就会全部加倍地返还给你,不要过早的选择了安逸,那样只是害了你自己。

“钱多离家近”未必是好事

很多年轻人现在找工作,会把“钱多事少离家近”作为首选。却不知道安逸的环境很容易使人成为环境的一个寄生生物,会被环境“招降”最后和环境合二为一,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换一句话来说,一个安逸的舒适的环境会造就一批懒散的人,这样的人和温室中的花花草草一样,都是生命力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之前有一个人因为犯罪获刑,到了监狱,由于刑期比较长,慢慢的他熟悉了这里的规则,和监狱的狱友相处融合,对环境适应的很好,不过在里面呆了大半辈子的他,突然听到要出狱了,他是拒绝, 并想申请留下来做监狱的图书馆的管理员,当他不得不出狱的时候,他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恐惧,害怕面对新的环境,无法适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生活中,顺境是,我们不忧,要保持有居安思危的心态,这样才可以最大化地发挥一个人的潜能,反之,在逆境,我们不能放弃,要常怀在试一次,也许下一次,就是成功呢。

不要在吃苦的时候,选择了安逸

立刻行动,不要害怕失败

生活中会有一群人,他们总是会列出无数,完美的计划,但是遗憾的事情,当他们把这些计划设计好,并开始执行后,执行一段时间,发现遇见了一些困难,很快就开始放弃,然后去重新的计划领一个。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人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这里。这样的人初次见面感觉就是人才,而事实上呢,他们就是好高骛远,手高眼低。其实,那些完美的计划就是他们最大的败笔,哪有那么多完美,所谓的“完美”就是在行动中一点一点优化的。有了计划就要马上行动,在行动中优化。有失败才可以更好地成功。

爱迪生做了10000次实验才发明了电灯,当时有问他,如果你在第一万次的时候还是在失败了,那你怎么办,他回答,那么我现在就不会在这里了,会准备第10001次的实验。

一个人在成功之前,会有很多的阻碍,甚至会有某一种程度的失败,在这种失败深度的打击到人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放弃。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选择立即行动,很明显上述的爱迪生就是后者,不然他也不会成为伟大的发明大王了。

不要在吃苦的时候,选择了安逸

生活中,我们也许会遇见很多的舒适圈,也会有很多的计划,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要明白我们的初心,在舒适区中也要学习,以免被淘汰,在有计划之后,就马上行动,不怕慢,就怕停,停一停,慢三里,不是我们常常听见这样的话吗,有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其实还有下半句,一个坏的开始是成功的三分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爱迪生   安逸   狱友   初心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刑期   好高骛远   居安思危   美文   监狱   害怕   舒适   完美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