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馈的力量

我住城里的老小区,五层的砖板儿楼,好几个门洞那种老房子,隔音效果差。楼上是租客,一对儿小夫妻,早出晚归,平时很少跟邻居们打招呼,总是不苟言笑步履匆匆。他们刚搬来时没啥异样,大家都正常上下班,回家后房门一关,洗衣做饭,相安无事。


一年之后,夫妻俩把5岁的儿子从老家接过来,上了小区门口的幼儿园。女的干脆辞掉工作,当了全职妈妈。时间一长,虎爸虎妈本色显露,先掐孩子然后互掐,由于房子隔音不好,左邻右舍都听得到,苦了大家。幼儿园大班时,他们提前教孩子学汉语拼音,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绕口令似的,搞得小朋友五迷三道。妈妈骂完爸爸骂,孩子天天哭:“太难了……妈妈请你把我扔掉吧”,哭了还不忘说“请”。


好容易上了小学,三年级之前,钢琴班美术班大字班只是课外打牙祭,每天晚上一家人纠缠在四则运算和火车过桥问题上,家长始终维持着虎爸虎妈形象,因为自己都会,基本是降维打击,恨不得孩子三年就把小学课程全学完。当然,也不是没效果,据说期末考试班级前三名,一家人在外面大餐一顿表示庆贺,晚上回家继续纠缠。


我记得那天夜深人静,楼上突然传来一声女人的嘶吼:“什么关系?你说啊到底什么关系?!”本来夫妻俩一起掐孩子的阵势,我司空见惯了,可这次怎么互掐起来了?人不八卦枉少年,我赶紧竖起耳朵。一片沉寂,按剧情显然男的理亏,不作声,我暗自为这哥们儿捏把汗,盘算着万一双方真动起手来,作为楼里唯一的未满50岁的邻居老大哥,我有义务冲上去调停,谁让咱古道柔肠呢?——继续沉默。突然又传来一声女人的嘶吼:“倒数关系!他们互为倒数的关系啊!你怎么就教不会呢!”——我默默关上窗户,感觉很受伤——过分期待之后的失落让人很受伤。


呵呵,这当然是个段子,但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少。无法预测那个孩子以后在学习上能否开窍,长期缺乏鼓励和表扬未来对知识的渴求的欲望又从何而来,但我想对什么是做事情持久动力的来源念叨几句。我见过不少人试图通过毅力强迫自己将一件事坚持到底,起初每天靠喝鸡汤和四处立flag苦苦支撑着自己不崩溃,架势拉得很开但往往半途而废。因此,我们有必要一开始就倾注一定的力量,让这种持续性固定下来,尽量用动力推动坚持,而不是单纯得靠毅力咬紧牙关。对于很多需要长久坚持的事情都需要恰当的方法,懂得在坚持过程中弱化坚持的痛苦,才能保持坚持的态度。


这种力量到底是什么呢?流行的答案是兴趣或激情,但我认为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比如一个青年画家,不赚钱仍然苦哈哈地坚持创作,你问他为啥,他会说“兴趣”。坚持了若干年仍不放弃,一定是有有个别人认可他、鼓励他。虽然没赚钱,但他依然觉得自己有价值——这就是正向反馈——让他坚持着走了下来。如果很长时间没一个人说他好,他早就停下来改行了。


兴趣只是让人“启动”,并不是持久动力的来源,能否“持续”,则看正向反馈。


工作中的正反馈机制也比比皆是。我们常抱怨“最近忙死了,特别累……”,这也许不是真的抱怨,而是一种撒娇似的炫耀,甚至言者本人也未必能意识到。表明自己还很重要,有能力有价值有存在感,被公司或客户需要着,求认同和表扬。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是应该像个直男似的傻乎乎地问:“是不是有中年危机了?你认识的那谁谁,失业了,人过了40,到哪都儿不受待见,你也得留神啊。”还是应该就坡下驴地恭维:“注意身体啊,别太劳累了,让年轻人分摊点儿工作吧。”——显然后者带来的正反馈对抱怨者的激励作用更有效。


还有一种情况,工作中总感到累,根本原因可能不是工作本身让人累,而是你在抗拒——抗拒你不认同的任务,抗拒你不对付的人,抗拒自己一把年纪还拿着这点钱忙里忙外。这种对抗和消耗最耗费能量,它会让你变得烦躁、封闭、抵触,从而无法冷静、专注地进入工作状态,不停中断又重启,反复与自我较劲。那么可想而知,工作也必然做不好,形成恶性循环。如果长期如此,就是每天消耗你的生命,瓦解你的意志,最终把你自己和这份工作一起杀死。


所以,工作中感到的“累”,无论真假,本质上都是对正反馈的诉求。正反馈不能保证你成功,但至少能让你减少抗拒,更容易坚持。事实上,人所有的“持续”行为,都来自正向反馈。而最持久的正向反馈,来自所谓的真理的加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过桥   就坡下驴   反馈   美文   倒数   毅力   持久   楼上   消耗   家人   兴趣   力量   妈妈   关系   动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