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甩掉渣男老公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好戏

每个冬天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

——《加缪日记》

张幼仪:甩掉渣男老公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好戏

▲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提及民国才子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都注定是个绕不过的话题。


知性优雅的林徽因,娇憨妩媚的陆小曼,温婉贤淑的张幼仪,三个女人,各有风姿,却偏偏都与徐志摩有了斩不断的瓜葛。


而在这三位女性里,我最欣赏林徽因,最同情陆小曼,却最敬佩张幼仪。


若说徐志摩待林徽因是痴情,待陆小曼是深情,那么待张幼仪,就是彻头彻尾的薄情与寡情。


他就像是一炉煤炭,把光和热都给了旁人,却只留给张幼仪一地冰冷的煤渣。


任张幼仪怎样捂也捂不暖,反倒凉了自己的一颗心。


张幼仪:甩掉渣男老公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好戏

▲《人间四月天》张幼仪剧照


1


公元1900年12月29日,江苏宝山县一处姓张的人家,一个女婴来到了人世。


父母为她取名张嘉玢,取“美玉”之意,小名幼仪。


3岁的时候,按照习俗,母亲要为她缠小脚。


厚厚的白棉条,要将一双脚死命勒紧,直至变形。忍受极大的痛苦,好造就这一双被父权赞赏的“三寸金莲”。


但裹脚的仪式只进行了三天,到第四天早晨,二哥张君(mài)再也不忍妹妹痛苦的尖叫声,出面阻止。


张幼仪也便成了张家第一个天足女子。


张幼仪家里有12个孩子,八男四女,可是母亲老是告诉人家,她只有八个孩子。


因为只有儿子将来才能继承香火,而女儿则会出嫁,是泼出去的水。


只有儿子才算数。


张幼仪:甩掉渣男老公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好戏

▲张幼仪及家人


晚年的张幼仪在自传《小脚与西服》里不无感慨地说道:


“在中国,女人家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后,得听父亲的话;结婚以后,得服从丈夫;守寡以后,又得顺着儿子。你瞧,女人就是不值钱。”


张幼仪从小也便接受着这样的教育:


要温婉贤淑,要三从四德,要以夫为纲。


可偏偏,她遇到的是一个要抛掉传统、厌恶守旧的徐志摩。


她再是温柔,他也弃如敝履。


他们的婚姻,一开始,就错了轨道,注定是场悲剧。


2


15岁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张幼仪与徐志摩成婚了。


婚前,四哥张嘉璈告诉张幼仪,自己将来的丈夫是一位有才华有理想的年轻人。


张幼仪很高兴,还带着些少女的期许。


新婚之夜,她凤冠霞帔,忐忑而甜蜜地,等待自己的夫君。


可她等来等去,等到的却是一张冷漠至极的脸,与一句鄙夷的——“乡下人”。


话语能有多伤人心,张幼仪这才领教到。


张幼仪:甩掉渣男老公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好戏

▲《人间四月天》张幼仪剧照


婚后不久,徐志摩就拜梁启超为师,在外求学。


两人持续七年的婚姻,真正意义上好好相处的日子,竟只有短短四个月。


更多的时候,是张幼仪寂寞地呆在家中,等着徐志摩的归来。


她知道丈夫看自己不起,便请了家庭教师,每日里学习英语、地理、中文、历史。


希望有一日,可以与徐志摩足够平等地交流。


可那时的徐志摩,眼中心中都已是另一个女子的身影,他看不见她,也不愿看见她。


3


1918年,徐志摩和张幼仪的第一个孩子徐积锴出生,小名阿欢。


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徐志摩如释重负,他立即着手打点行李,准备前往英国留学。


1920年,他终于得偿所愿,踏上了前往英国的轮渡。


在那里,他认识了林徽因,从此热切地为她疯魔了。


他想不到自己还有妻子,正在故乡巴巴地盼着他回去。


张幼仪:甩掉渣男老公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好戏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林徽因剧照


在接到徐志摩让她去英国陪读的来信时,张幼仪还是欣喜的,她以为在异国两人将能有更多的时间相处,丈夫终会慢慢发现自己的好。


可轮船刚刚抵达马赛港地港口,她就意识到自己错了。


后来的张幼仪回忆那时的场景:


在密集的人群中,她一眼就认出了丈夫,那是怎样的一张极为不耐烦的脸呀。


这张温雅俊秀的脸上,面对旁人,都是言笑晏晏,唯独面对她,他的妻子,写满了反感与厌恶。


她刚刚为之上扬的心,再一次跌入了万丈深渊。


到英国后,徐志摩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带张幼仪去了百货商场。


他为她挑洋裙、丝袜、皮鞋、帽子,好换下那些似乎格格不入的中式旗袍。


可其实在他心中,她整个人也是落伍的吧。


他是洋气的、自由的、新的;而她是土气的、传统的、旧的。


张幼仪:甩掉渣男老公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好戏

▲徐志摩张幼仪旧照


在英国,生活是拮据的。两人都没有收入,只能等着家里寄来的汇款。


大家出身的张幼仪,不得不去学着操持家务、准备一日三餐。


可这不是最煎熬的,最煎熬的,是徐志摩对她冷漠的态度。


他不爱她,她哭闹是错,静默是错,活着呼吸是错,死了也是错。


可笑的是,他不爱她,却爱她的身体。


张幼仪来英国后不久,再一次怀孕了。


徐志摩那时正在追求林徽因,便漫不经心地说:“把孩子打掉。”


那个时代,打胎还是很危险的。


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


徐志摩冷冷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见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你很难想象这样绝情的话语,会出自一个每日里写着“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样温柔词作的诗人之口。


可事实就是如此。


一个人若不爱你,挥刀见血都叫仁慈。


4


产期渐渐临近了,徐志摩却在一天突然不告而别。


起因是徐志摩要离婚,张幼仪不肯。


这是1922年的英国,一个怀着胎儿的孕妇,与一间空荡荡的屋子。窗外车水马龙,窗内是一片心丧若死的沉寂。


张幼仪:甩掉渣男老公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好戏

▲《人间四月天》张幼仪剧照


一天早上,一个叫黄子美的男子来了,据说从伦敦带来了徐志摩的口信。


“他想知道,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媳妇,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他一字一顿,仿佛自己也觉出荒谬。


在二哥的帮助下,张幼仪辗转来到德国柏林,在那里生下了次子彼得。


直到这时,徐志摩才露面。


他是来找张幼仪签离婚协议的,那时林徽因已经回国了,他正需要这一纸协议,以单身的身份去光明正大地追求。


张幼仪签了字。


在这段感情里,一直以来,张幼仪似乎都是卑微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人给她选择的权利;


她嫁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除了默默忍受,寄希望于用爱打动丈夫,她别无他法。


从小到大,她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教她温柔和顺、以夫为纲,可是没有人教一教她,面对一颗怎样也捂不暖的心,该怎么办?


面对自己的一颗被遗弃的心,又该怎么办?


最绝望的时候,她甚至想过带着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冰冷的世界。


可最终,她没有这样做。


痛苦差一点摧毁了她,可痛苦也终于重塑了她。


她自火中涅槃,她依然是她,美丽、温婉、善良,可她又不再是她,坚韧、果敢、无惧。


张幼仪:甩掉渣男老公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好戏

▲《人间四月天》张幼仪剧照


5


1924年,张幼仪一边独自抚养幼子彼得,一边刻苦学习德文,并进入费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不幸的是,1925年彼得也因病去世。


1926年,张幼仪回国,并成为了上海东吴大学的德文教授。


不久,又在四哥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


当时这家女子银行,正处于常年亏损的状态,入不敷出,岌岌可危。


可张幼仪还是接手了这个烂摊子,每日里废寝忘食地学习银行方面的知识,四处联系债务人商讨对策。


经过一系列整顿,这家女子银行不仅起死回生,日后更在整个上海银行界大放异彩。


张幼仪:甩掉渣男老公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好戏

▲上海女子商业银行


但张幼仪并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


后来的她先是成为了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1934年又应邀管理国家社会党的党务,抗战爆发后她开始做军用染料的生意,之后又入股市、炒作棉花和黄金。


凭借着不懈的奋斗与坚韧的意志,每一项事业,她都做得无比出色。


曾经徐志摩眼中的她,被伤得遍体鳞伤。


可当它终于决定为自己而活时,所有曾经默默积蓄的力量,终于还给了她把握命运的底气。


6


1926年的10月,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平的北海公园举行了婚礼。


婚后,夫妻二人回到硖石,和徐志摩父母同住。


张幼仪:甩掉渣男老公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好戏

▲徐志摩、陆小曼


但仅仅一个月后,徐家父母就离开了家乡,到上海投奔张幼仪。


在徐家父母心中,张幼仪才是他们唯一的儿媳。


而张幼仪也从未辜负这份情意。


不管徐志摩待她有多么冷漠多么不堪,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徐家父母,在徐母病重时,以义女的身份操持徐家家务。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遇难。


陆小曼六神无主、惶惶无措,拒绝认领尸体。


最终,仍是张幼仪让八弟携着13岁的大儿子阿欢,将徐志摩的尸体接回来安葬。


徐志摩走了,他在人世的责任依旧在,父母的,妻子的,子女的。


而毫不犹豫地代他承担这份责任的人,仍是张幼仪,那个他从未好好爱过、好生待过的女子。


她侍奉徐家父母,让他们得以颐养天年;她按月给陆小曼寄钱,直到陆小曼终老;她悉心照顾儿子阿欢,抚育他长大成才。


她这一生,虽被别人负了,自己却从未去负过任何人。


正如梁实秋对张幼仪的一段评价:


“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张幼仪:甩掉渣男老公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好戏

▲张幼仪与儿子徐积锴


7


1953年,孤身漂泊了31年的张幼仪,终于找到了一个全心爱着她的男人——苏季之。


在日本东京,两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54岁的新娘,与51岁的新郎,两人都不再青春年少了,斑斑白发,携手相将,一个笑得甜蜜,一个笑得宠溺。


人这一辈子,遇见了错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再没有相信爱的勇气。


后来的他们,相扶相携走过了20年。


苏季之因病先走一步,张幼仪带着与丈夫的回忆,居住在纽约。


1988年,也静静地离去。


张幼仪:甩掉渣男老公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好戏

▲张幼仪、苏季之、徐积锴


张幼仪曾说,自己的人生像是被分成了两半,“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


去德国前,她什么都怕,怕做错事,怕离婚,怕得不到丈夫的爱,每每委曲求全,却常常受到伤害;


去德国后,她遭遇人生最沉重的怆痛,与丈夫离婚,心爱的小儿子死在异乡,整个人跌入谷底,晦暗的时光似一张大网,铺天盖地。


痛苦好似当头一击,让她清醒。


她这才明白:


婚姻不是人生的全部,离婚也不是人生的终点。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离了谁就不能活,也没有谁能依赖谁到永远。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你最终真正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唯一的自己。


张幼仪:甩掉渣男老公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出好戏

▲张幼仪旧照


鲁豫在《偶遇》里说过的一句话:


“我们或许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的人生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


在人生的最低谷,我们的身旁常常空无一人。


要跋涉出黑暗,要寻找到光明,就必须锻炼出一颗强大的、无所畏惧的心。


张幼仪做到了,她的人生因此而柳暗花明。


【点赞】,但愿每一个在读文章的你,每一个正陷入人生低谷的你,也终能跋涉出寒冬,迎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好光景!


要知道,每个冬天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德文   彼得   英国   德国   好戏   美文   上海   剧照   丈夫   儿子   痛苦   父母   人间   老公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