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副家教家风对联,越早知道越好


好的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甚至家族绵延不息的重要原因。


诗词君今天就整理出来了一些相关对联知识,请往下看。


20副家教家风对联,越早知道越好


01

种田不熟不如荒;

养儿不孝不如无。


此联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都是期望儿女成才,有所作为的。


02

爱惜精神,留此身担当宇宙;

蹉跎风月,将何日报答君亲。


明代进士孙升,官至礼部尚书,他的三个儿子坐享荣华富贵,沉迷酒色,不学无术。


孙夫人对此很是焦急,她思来想去,特地手书此联悬于正堂。


上联是期望,下联是警告,意在劝告儿子不要浪费精神,虚度光阴,要以担当天下为己任,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既包含了深沉的母爱,又体现了严厉的训教。


她的三个误入歧途的儿子在这副堂联的鞭策下,终于有所悔悟,改邪归正。


03

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明朝徐渭晚年撰写的家教奇联。


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上联说,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下联说,年纪大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


徐渭意在告诫儿孙后辈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书,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20副家教家风对联,越早知道越好


04

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

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很贪玩,不爱读书。他的父亲兴王心中很担忧,将他关在书房里,罚抄这副家教对联,同时规定每天要抄100遍,不完成就要受鞭笞。


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终于悟出了父亲的苦心,跑到父亲面前跪下请罪,从此以后用功读书,并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作为座右铭。


05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自明末清初朱柏庐所著《朱子家训》,强调人要懂得惜福,不要奢侈浪费。


06

不敬先生,天诛地灭;

误人子弟,男盗女娼。


清代年羹尧家塾对联,上联讲尊师,下联讲师德。


07

富贵无常,尔小子勿忘贫贱;

圣贤可学,我清门但读诗书。


清代诗人蒋心余撰写的教子联,他将这幅对联挂在祖宗牌位两旁,要子孙永远记住。


20副家教家风对联,越早知道越好


08

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清代郑板桥撰写。


他教育子女要精读一些好书,做一个像新竹那样蓬勃向上、虚心而耿直的人。


09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清代林则徐训子联。


林则徐对子女“薄钱财而重德才”的教育思想可谓光耀于世。


10

莫学芙蓉空有面;

应效芬芳发自心。


历史学家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撰写此联。


此联妙趣横生,用蜂腰格自然地嵌入侄媳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


20副家教家风对联,越早知道越好


11

宁为真白丁;

不做假秀才。


1940年夏,教育家陶行知的儿子陶绍光,背着父亲向育才学校的校长索取一张文凭。


陶行知从外地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转撰写此联教育儿子不要弄虚作假,不要向虚假的社会学习或妥协,而应踏踏实实地做人。



12

戳破窗纸容易补;

败坏道德最难修。


晚清湖南学者王湘绮,学问渊博,品格高尚,此联是他写给后人的家训,语浅意深。


13

慎交游,勤耕读;

笃根本,去浮华。


晚清左宗棠赠子侄联。今天也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对孩子来说,努力读书学习,不去游玩胡闹,磨练意志,培养能力,这些就是根本。


20副家教家风对联,越早知道越好


14

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

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


作家老舍给女儿写的对联。


劳逸结合,勤俭持家,多福多寿。

15

少读书,便是低天分;

行刻薄,真乃大糊涂。


清代文人王之春撰写。


上联说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他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由此勉励儿孙要多读书。


下联教导儿孙不要刻薄,言行刻薄是真正的大糊涂。


16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儿孙祸也小,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许小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写此联告诫子孙后人。


此联对仗并不讲究,也可以看做是以“大小”内容相对的两首白话诗。


20副家教家风对联,越早知道越好


17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

只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

哪知头上有青天。


传说,清代有个姓潘的山东人去江南某地当县官,上任之初,他的父亲撰写了这副对联相送。


联语告诫儿子,做人应宽厚仁慈,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为非坐歹,人间自有王法,否则到了那时,才醒悟到泪酸血咸、头有青天,悔之晚矣。


18

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难好做人。


1924年,冯玉祥送别儿子出国留学时,送给儿子这副对联。


“无我”,也就是没有妄求,没有妄求自然少了烦恼。


“历尽艰难”,固然是艰苦的生活,但是艰苦的生活能磨练人的意志,提高人的能力,所以李嘉诚说,“男子汉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会吃苦”,只有吃苦耐劳才能苦尽甘来。


20副家教家风对联,越早知道越好


19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作家冰心的祖父撰写此联。


祖父对冰心这样解释:有些东西,比如衣食住行的物质享受,应当知足,而在追求知识学问和修身养性上,就应当不知足;对于应当做的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事,就要勇往直前去做,而对那些违背道义的事,就坚决不做。


20

创业难,守业亦难,

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

居家易,治家不易,

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


吴玉章撰写并悬挂于堂上的教子对联。


他教育子女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不可追求虚荣;做了长辈后要以身作则,成为后代效仿的楷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对联   冰心   侄媳   明朝   勤俭持家   此理   家风   儿孙   上联   下联   刻薄   天分   清代   子孙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