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朋友也要把握分寸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把握“适度原则”。“适度”就是指跟某个人交往不过于亲密也不过于疏远。“适度原则”不仅适用于同普通人的接触,也适用于朋友。不要认为是好朋友就可以“随便”,朋友之间也是要把握分寸的。

朋友之交在于信、在于义,但是之所以为朋友,在于保持适度的距离,不要以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就是唯一的,别人就必须听取。我们的意见可以坦诚提供给朋友参考,我们有义务为朋友提供帮助,但是我们没有权利要求朋友一定服从于我们的意志。强人所难,是谁也不愿意接受的。适可而止,是维系友谊以至于一切社会关系的艺术。凡事总有一定限度,朋友之谊、同事之道,取决于我们的真诚胸襟。

人们都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都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都有自己的主见。朋友只是相互勉励,坚定其志向,并不是相互依从与服从的关系。

古人说:“盖未信而谏,圣人不与。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谁也不能代替别人思考,谁也不能代替别人选择什么。我们只能将我们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委婉地告诉他,至于是否听取,取决于他自己,应当由他自主决定。不要凌驾于他人之上,替他人设计。任何人都是独立的,都具有独立的人格,都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利,其对生活的感受都是独特的。不必强人所难,也不要自以为是。

由于生活的经历不同,体验不同,感受不同,因而他所做出的行为应当说都是符合自己的需要的。谁也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谁也无权干涉别人的生活;谁也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框定别人的行为。谁的行为也并不唯一正确,谁的生活中都有别人无法感受的隐痛,任何的决定都是基于自己生活的经验和感受而作出的抉择。不要以自己的幸福观苛求别人遵守什么教条或规范。

事不过三,物极必反。对于朋友,我们只能建议,只能提供我们的想法给他参考,但无权替他作出任何的决定。凡事皆有度,过分强为,是不明智的。这是忠言,也许有朋友会觉得不以为然,我们只是他生活的旁观者而不是感同身受者,所以我们劝告的出发点并不一定适合于他,也许并不符合他实际的生活状况,所以只能由他自主选择。

友谊的维护就在于共同珍惜,维护的方式并不是强求别人接受你的观点。

我们应该明白“人各有志,不能勉强”这一道理。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会走向真正的和谐。所谓“远香近臭”;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其实都有这种意思在内。

比如说,作为下级,作为朋友,你当然有义务劝谏你的上级,你的友人,但如果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不采纳你的意见,那也就算了。如果你硬要一厢情愿地强迫他们接受你的意见,非要显示自己的忠心,显示自己的友情不可,总是在他们面前唠唠叨叨,情急辞切,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其结果往往是上级讨厌你,朋友疏远你,效果适得其反,弄得不好,还会自取其辱。

历史上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就是魏征那样杰出的大臣,又遇到唐太宗那样宽宏大量的皇帝,不也好几次因为劝谏唐太宗而差点丢掉性命吗?一些忠臣遇到那些平庸顽固的皇帝,依然冒死一谏,结果不外乎是白丢一条性命罢了,根本不起作用。所以,还是保持点距离为好。能行则行,不行则止,不要自取其辱。

“一见如故”是很多初次见面的人习惯使用的一句话,意思是,虽然是初次见面,可是彼此的感觉就好像已经认识很久了。

的确是有“一见如故”的情形发生,能碰到“一见如故”的人是人生中的一种幸运,因为彼此可以少掉“试探”这个过程,而可直接进到“交心”的层次。可是以人性丛林里的法则,一见如故固然是“幸运”,但有时却也是“不幸”的开始。

当一个人和你初次见面,并且热情地向你表示和你“一见如故”时,你可以不必拒绝他的热情,但你一定要理性地看待这句话,思索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因为这可能纯粹是一句客套话,也有可能是一颗裹上糖衣的毒药,他是要用温情来拉近和你的距离,好从你的身上获得某些利益。如果这是一句客套话,你的热切回应不但无法对对方产生效用,自己也会为对方随之而来的冷淡而“受伤”,更有可能暴露了自己,反而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而最有可能的是,你把对方吓跑了。如果对方真的另有所图,你的热切回应正好自投罗网,结果也就不用多说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交浅言深   劝谏   朋友   强人所难   自取其辱   客套话   友谊   分寸   热切   美文   性命   上级   凡事   意志   想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