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湘西|马桑树下-一部血性湘西的诗篇

作者:湘西木鱼石||责编:一默

别样湘西|马桑树下---一部血性湘西的诗篇

歌曲:马桑树下搭灯台 演唱:阿朵

★★★★★

散文•一部血性湘西的诗篇

作者:湘西木鱼石 摄影:明峰、献韩、梦露

别样湘西|马桑树下---一部血性湘西的诗篇


壹 • 牢记初心使命,锤炼文艺精品


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马桑树下》在吉首连续演出了十五场,场场爆满,这台丰盛的视觉盛宴不少的观众连续看几场。剧分《序幕:爱梦一生》《第一幕:毕兹卡的熔炉》《第二幕:诀别》《第三幕:血染织锦》《第四幕:白幡下的婚礼》《尾声:永远的马桑树》六个部分,场面宏大,气势恢宏,故事情节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在2018年第六届湖南省艺术节专业舞台剧表演荣获过剧目、导演、音乐、舞美四项大奖,是由著名导演胡明珠担任总导演、总编导,青年舞蹈演员郑丽师、吴献韩、罗吉州倾情主演的一部优秀作品。

舞台好作品,需要编导精心策划与苦心创作,需要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滋养培育,需要每一位演职人员尽其身心、情感和体力的投入,需要所有幕后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精诚协作,需要每一个舞蹈演员,用丰富细腻的情感、超越自我的表现力来刻画展现编导的思想意图,需要精准地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弘扬民族文化的主弦律,充分展示大型民族舞剧的独特魅力。《马桑树下》成功演出一支和谐奋进优秀团队,更离不开这一批具有湘西血性情怀好儿女的艰辛付出。

一幕又一幕的剧情紧扣主题,高潮迭起,引人入胜。真挚的情爱和国家情怀交织,让人振奋激荡、令人悲痛流泪;饱满的人物形象,鲜明道具服饰,宣染了朴质民族文化的美感;迷幻森林场景,熟悉的土家生活习性,原生态土家音乐歌曲,让观众身临其境,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中。

别样湘西|马桑树下---一部血性湘西的诗篇



贰•弘扬家国情怀,歌颂忠贞爱情


◆序幕 爱梦一生
  夜深人静,在村口的马桑树下,已是耄耋之年的西兰捧着半幅浸染着索列鲜血的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凝视着远方。八十多年前,就是在这颗马桑树下,索列踏上了血雨腥风的红色征程,却永远也没有回来了。从此,西兰每天就在这颗马桑树下守望一生。守望者索列的英灵回到故乡。

◆第一幕:《毕兹卡的熔炉》
叙述了在土家山寨的铁匠铺里,炉火在熊熊燃烧,索列和惹巴带领着一群“毕兹卡裸巴迭(土家汉子)”挥舞铁锤,锻打着刀剑。美丽善良的西兰姑娘来到铁匠铺,走进了索列和惹巴的心房。在叮当叮当的金铁铮鸣的音乐交响中,“毕兹卡裸巴迭(土家汉子)”跳起了刚劲粗犷的“些底舞(打铁舞)”。

◆第二幕:《诀别》
以舞蹈特有的肢体语言叙述了“毕兹卡裸巴迭(土家汉子)”索列和惹巴同时爱上了西兰姑娘,都想以土家族舞蹈“赤膊溜”刚劲雄健的舞姿赢得西兰姑娘的芳心,西兰姑娘在索列和惹巴之间选择了索列。就在二人即将成亲之时,国民党反动派对贺龙、任弼时、萧克等领导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

执子之手,在转角楼旁相约,死生契阔,在马桑树下诀别。索列为了不耽误西兰的终生,狠心拒绝了西兰亲手编织的“西兰卡普”, 高唱着土家民歌“要吃辣子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刀子架在颈项上,砍掉脑壳只碗大个疤”,在《马桑树儿搭灯台》背景音乐中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红色征程。得知索列从军的消息,惹巴也决心追随而去。

临行前,西兰托惹巴将“西兰卡普”交给索列,并让惹巴转告索列,她将永远在家乡的马桑树下等着他。


别样湘西|马桑树下---一部血性湘西的诗篇


◆第三幕:《血染织锦》
以西兰姑娘亲手织成的“西兰卡普”为主线,展现了索列和惹巴为代表的土家族红军战士在贺龙等红军将领统率下,为了保卫红色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索列为掩护惹巴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第四幕:《白幡下的婚礼》
叙述惹巴带着战友们的遗物回到了家乡,西兰捧着索列留下的“西兰卡普”心如刀绞,她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决然和索列的英灵拜堂成亲。在漫天飞舞的白幡下,西兰完成了一生中重大的、也是最悲壮的仪式。故乡的马桑树,从此成为一道不灭的风景。树下,永远站立着一个等待的身影,为了心中的挚爱,西兰无怨无悔,守望一生。

◆尾声:《永远的马桑树》
  马桑树上挂着红灯,照亮着一个个前赴后继的“毕兹卡裸巴迭(土家汉子)”的背影,从故乡走向异乡,照亮着一双双望穿秋水的眼睛从昨天等到今天。马桑树下的歌声,唱着这片鲜血染红的土地的沧海桑田,唱着一对恋人的芳华,永不老去,地久天荒……

别样湘西|马桑树下---一部血性湘西的诗篇


叁 •洒血故乡热土,追忆猎人心魂


《马桑树下》讲述发生八十多年前在革命老区龙山茨岩塘真实的故事,女主人土家姑娘西兰是十村八寨出了名的“百灵鸟”,歌声婉丽动人,容貌美若天仙。男主人公土家小伙列索是“上马将军下马诗”好儿郎,能文能武一表人才。

在土家山寨熊熊燃烧的炉火的铁匠铺里,心灵手巧、美丽大方的西兰同时走进了土家族小伙子索列和惹巴的心房。索列和惹巴通过土家人特有“赤膊溜比狠”的公平竞争,获胜的索列赢得了西兰的芳心。

就在两人即将成亲的时刻,贺龙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进驻茨岩塘,土家族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索列也毅然参加了红军,他狠心拒绝了西兰的深情,让她另嫁好人家,自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场,后在惨烈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痴情的西兰从此在马桑树下守护着索列的英灵,无怨无悔、终其一生。

柔光下,夜深人静时,在村口的马桑树下,白发苍苍的西兰,捧着那半幅浸染着索列鲜血的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凝视着远方。

《马桑树下》歌舞剧讴歌了湘西儿女在星星之火燎原大革命时代,在塔卧和茨岩塘一带孕育了伟大的一种“江南的延安”红色革命精神,用鲜血和生命抒写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别样湘西|马桑树下---一部血性湘西的诗篇



肆•一场民族歌舞,一部血性诗篇


睡到那半夜过,门口在过兵;婆婆坐起来,侧着耳朵听;不要茶水喝,又不喊百姓;只听脚板儿响,不见人作声;大家不要怕,红二方面军;红军多辛苦,全是为穷人;媳妇快起来,门口挂盏灯;照在大路上,同志好行军。
这首《门口挂盏灯》歌曲,八十年前就传遍了全中国的红色根据地,据说是桑植民歌。歌声萦绕耳边,伴着红军将士南征北战,在艰辛的行军路上,在激烈的战斗中,在牺牲后魂归故里。

据史书记载,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存在了395天,有355天是在湘西永顺塔卧和龙山茨岩塘。这里曾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和根据地中心,和周边地区是红二军的兵员重要补充区域。

1934年8月,蒋介石国民党第五次疯狂“围剿”,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等人的领导下离开江西湘赣革命根据地,开始西征,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师组成了红二方面军。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9月,经过艰苦斗争共粉碎敌人6路围剿,歼敌2万多人,把敌军86个团共计10万多人牢牢吸引住策应中央红军穿插于云、贵、川边境。

在湖南永顺万坪俘敌2000余人,扭转困境,奠定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展的永顺“十万坪大捷”;在湖北咸丰与来凤之间,活捉敌师长张振汉,全歼纵队指挥部和三个团的“忠堡大捷”;在恩施李家河,击毙敌师长谢斌,全歼敌四十八师的“板栗园大捷。”一个个真实、传奇的故事,在任弼时、贺龙的领导下统一行动取得了巨大的军事胜利,发动和振奋了湘西地区近200万群众,从而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935年11月到1936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围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方面军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从桑植出发时部队有1.7万余人,长征途中牺牲1万余人,但到达陕甘时仍有1万多人,是红军长征部队中扩红最多、损失比例最小的部队,也是长征历时最久的部队。

据了解,龙山参军16000多人,永顺共有8万余人参加和支援红军作战,11000多人牺牲,以贺龙为代表的4000多桑植儿郎从刘家坪出发,在解放后仅剩下不到100人。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许许多多的湘西好儿郎加入红军队伍后,再也没能回到故乡,有的给父母妻儿留下了一块烈士牌,有的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成为悬挂在浩瀚无垠宇宙中微光闪闪的星座。

别样湘西|马桑树下---一部血性湘西的诗篇



伍•唱响主题弦律,薪火代代相传


沧海桑田,几千年的民族崛起历史进程未曾让湘西儿女在战胜自然、拼搏抗争中堕落,被黑暗所吞没。而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历经千锤百炼共铸了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品格。

百余年前,从在家乡湘西募兵,到率兵抗击八国联军、保卫大沽口、以身殉职的天津总兵罗荣光,立下“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的誓言,67岁高龄率领三千兵勇,身先士卒,壮烈殉国,保持了崇高民族气节,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正气之歌。

八十多年前,许多湘西儿郎跟着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从军,爬雪山过草地、不怕牺牲转战南北,从放牛娃成长为的革命志士、成为老红军,每个感人的故事给我们讲授一堂生动的课,在民族危亡、争取革命胜利抗争中,一种叫做祟高信仰的精神力量,贯穿浸润他们的灵魂,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奋斗。

六十多年前,一万多名湘西儿郎随47军响应祖国的召唤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从熟悉的山林到陌生的朝鲜战场,以独特的群体心态,过硬的军事素质,造就了朝鲜战场上一群勇猛无匹的英雄。据说在著名的松骨峰战斗中牺牲的志愿军有一半是湘西的兵,他们是用生命和鲜血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与民族的尊严,换来了祖国的和平昌盛。

如今,这片大地上,曾经的金戈铁马与战火硝烟场景,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如今,这片大地上,被一条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高速公路,被一座座散落在幽谷碧水之中霓光闪亮的现代城市。

如今,这片大地上,被一个个木林森森田野溪流鸟语花香的田园山村代替,湘西儿女正怀着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努力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如今,这片大地上,一种新时代的精神信仰,将点燃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之火,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共同谱写着一部波澜壮阔民族发展的历史诗篇。

别样湘西|马桑树下---一部血性湘西的诗篇


陆• 歌声萦绕泪下,剧终掌声如雷

一个民族前仆后继的身影,一片热土生生不息的歌声。

大型民族舞剧《马桑树下》是以一对土家族青年一生无悔的爱情为主线,以土家人前赴后继参加革命的家国情怀为核心,从侧面展示了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情歌颂了湘西儿女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当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彩的表演结束时,主演领着所有的演职人员到台上躹躬谢幕,剧场内所有的观众起身致敬,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不愿离去,而《马桑树下》那百转千回、动人心弦的歌声,萦绕耳边,荡入心扉,嵌进灵魂。

马桑树儿搭灯台哟
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喂
写封书信 给郎带
给郎带哟喂
你一片思念枕
我乘梦飞过高山崖
花花的背篓摆起来
马桑树儿搭灯台
写封书信给郎带
水在转来山在转
我窗前挑灯绣花袋
雨不浇花来 花
马桑树儿搭灯台
写封书信给郎带
你一片思念枕
我乘梦飞过高山崖
花花的背篓摆
马桑树儿搭灯台
唱起山歌都是爱
捧个日头照
我与情人不分开
幸福的日子过
幸福的日子过

别样湘西|马桑树下---一部血性湘西的诗篇


龙景庚,笔名湘西木鱼石,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人,苗族,喜爱诗词和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湘西   桑树   桑植   永顺   土家族   龙山   土家   灯台   儿郎   革命根据地   织锦   血性   诗篇   红军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