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农场主+

第1863期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茶海浮沉,一款好茶的标准,早已演化到能写上好几百本茶书的程度。所以好茶之外,蹭蹭往上长的反而是关于茶的各色潜规则


名茶核心产区的茶没有非核心产区的茶好;为了商业利益存在的茶道或者茶文化;茶叶的好中差各执一词,茶标准宛如浮游;茶企的品牌茶没有农家茶或者散户茶好,各种偏见和道理满天飞舞。


如果把以上四条展开讨论,我想又能自成一本好书。只是,作为简简单单的普通喝茶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喝茶还要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茶好坏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健康且茶味平稳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瓜片新茶


身处六安瓜片产区的夏小六,对好茶的理解更加简单,作为绿茶的六安瓜片不用放置冰箱存储,什么时间拿出来喝都很好喝,没有所谓保质期,且不伤胃


虽然话语简单,但是基本打破了人们对绿茶的所有认知,他的底气何在?谷雨(瓜片最佳采摘期)时节,源味探访受邀来到了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冷水冲村,夏小六的深山茶园一探究竟。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农场主+主编梅子与茶园主人夏小六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传承里的变与不变


和每一个身处六安瓜片产区的孩子一样,接触茶叶的时间可以推算至幼年,甚至父辈们都在茶园长大,茶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夏小六一家人的经济支柱。


只是,将鲜叶卖给当地二道贩子或者大一点的茶企业,仅仅只能养活一家人,致富还要另寻他路。


因此,村里一栋栋别墅小楼都是外出务工所得,大学毕业后的夏小六像村里的年轻人一样,没有选择回乡制茶,成为了一名打工人。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2016年,三十而立的夏小六面临了人生的第一个挑战,所在公司的制度和薪酬出现问题,另寻他路再次摆在眼前。


也正在这时,赶上年迈的二爷,老一辈的传统制茶人需要传承制茶手艺,建议夏小六先回来把制茶手艺学会再出去谋生。


抱着技多不压身,学起来估计蛮快的想法,夏小六利用起过年的空挡学习制茶,只是投身其中后的夏小六发现制茶没那么简单,有了新的认知后,对茶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前后摸索三年才清楚了每一道工序的细节和要点。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当然,也发现了作为名茶六安瓜片原产地的茶农,为什么不赚钱的原因。


1. 除去大环境因素,整个瓜片并没有发展,模式还是以前的模式,自己种等待供应商上门收购,从种植制作没有做任何升级。


2. 受制于市场冲击,最好的六安瓜片应该在谷雨前后,是一款依赖于谷雨的茶,但是因为明前茶更加出名且受欢迎的原因,很多瓜片追求明前茶,种的早茶品种遍地都是,拔苗助长影响了整体品质。


3. 瓜片形状并不讨巧,大片的叶子让其给人一种廉价的感觉。


4. 没有多少相关品牌出现,更没有相关的推广,名气日渐衰落,茶农并没有一点获客能力。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面对这样的挑战,夏小六如何应对?他的一番话让梅子印象深刻:


“很多大环境因素单凭我个人,是没有办法解决的,甚至是冷水冲村茶叶的现状我都无法改变,至于瓜片本身外形和成熟时间的缺陷,我更加没有办法改变,也没有必要改变,瓜片本就如此。


当然,我也没有更大的野心,从市场营销角度发力走小罐茶的路子,服务好我现在积累的客户群体就行,每年把我自种自产的7到8百斤茶叶卖好,已经是很不错的状态。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并且我也不会盲目的扩大茶园的面积,目前的50亩茶园都是我这三四年精挑细选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没有遇到我觉得可以的茶园,不会再新增,并且茶叶是和时间赛跑的东西,更大的面积可能我压根处理不来。


我想做一些与当地茶农不一样的东西,我想普及一些瓜片的基本常识。所以,我分了三步走。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第一步,种植方式。目前整个产区的茶农种植茶叶的方式很传统,还是老的那一套,想要区别开来,种植方式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且从生态绿色的角度出发,茶叶的种植需要改变。


如何改变,除了不断的查资料学习,长在荒野缺少看管的茶园生机勃勃,制作出来的茶叶,茶香浓郁、花香四溢。


没有人工干预,没有化肥的供给,为什么品质上乘,反思中我找到灵感。


所以,好的茶园应该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周围的环境独立开来,在选址上一定要有所讲究,不是每个茶园都具备出产好茶的条件。


具体来说,茶园一定要被森林包围,跟着森林运转,自然而然的利用现有的环境进行光照、养料供给、水分保持。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调理茶园,摸索出自己的种植之道,是回村后前三年我一直在做的事。选择被森林环绕的茶园是其一,其二是保护好茶园里的草。


茶园大多的杂草是蕨类,每年夏季割掉(不是挖掉)平放茶园,不仅能够为茶园提供养料,留下的根系还能保持茶园所需的水分。


三年的改造期内茶园还需一些农家肥的灌溉,保证养分的同时,催化荒草落叶的转换。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等到第五年,茶园踩上去毫无板结感松松软软,就可以停止农家肥的灌溉,成本也慢慢降低,达成自然循环。


当然,也因为茶园处在调理期,返乡制茶的前三年,我一直处在被动且艰难的状态,茶园基本没有什么产量,更谈不上赚钱,甚至还需要在农闲之余做兼职,减轻吃老本的压力。


虽然,经过几年的磨炼,现在的茶园产量已经高于身边的茶农,价格也要比他们高出一倍,但这都是敢于改变以及无数次内心煎熬换来的,经历以后还有勇气再走一遍,其实要打问号。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第二步,制作方式。有句老话叫做万变不离其宗,寻求变化的同时要留住以前的优势。


工业化的特点是好看和快速,但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才是茶人的底色,才能更好的发挥出瓜片的一切。


那么,坚守传统的手艺制作,将是我不会改变的选择,只是道阻且崎岖。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以前制茶是生产队模式,走的是工分制,每个人把握好一个环节就行,控制火候的就一直负责火候,杀青的就负责杀青。


当集体化破灭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够走完制茶的整个流程,如何把每个工序重组在一起是我要面临的挑战。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第三步,售卖方式。因为品质好,已经有了一批忠实的客户,目前我的茶并不愁卖。其实,想要做到不愁卖,就要有自己的标识和一批高质量精准的种子用户。


决定回乡制茶以后,我就果断的拿出了10万的积蓄,建设了制茶厂并注册了夏小六瓜片的商标,以简单干净为原理设计了夏小六茶叶的包装。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不采茶制茶的时间,便会带上新茶去各大品鉴会PK,去各地的茶博会寻找机会,主动出击去一些茶艺空间寻找供应商合作,一来二去一些消费者喝到我的茶自然找到了我。


第一批精准的种子用户,也在我的各种尝试中出现。当然,凭借六安瓜片手工炒制的技能,也在当地打出了一些名气。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参加品鉴会的夏小六瓜片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时间才是好茶唯一的衡量标准


茶是一种大众饮品,也是植物的一种,它的一切都和时间、时节紧密相关。想要好喝,时间就要到位,不管是生长时节还是制作时长。


就六安瓜片来说,按照时节采摘,严格遵守每一道工序以及工序所需要的时长,就不会存在需要放冰箱保存,有保质期,喝多了伤胃这样的说法。


这些都是茶叶制作商,给自己赶时间压缩成本,赶行情提高价格后的粗制滥造,打下的台阶和借口,六安瓜片本身并没有这些问题。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换句话说,人吃没有长好的食物就会拉肚子,没有制作好的东西就喜欢发霉腐烂,需要冰箱。


因此,夏小六对制茶的时间进行了严格的把控,精细到了每一分钟。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探访的时间正好赶上谷雨节气的前两天,夏小六瓜片采收最忙的时候,被采访人夏小六基本都是忙的吃不上饭。


早中晚都要给山上的采茶工们送饭,来回几趟背回采摘好的新茶赶着摊青,担心新茶发热影响口感,三个制茶师傅基本每天早上六点就要开工,一直忙到晚上11点。


分秒必争中人工短缺,年轻人稀少,茶园不通车,都是需要克服的难题。同时,不难发现,整个村子参与制茶的年轻人只有夏小六一个,抢茶、沟通、监督制作一条龙下来,他都要全身心地参与其中,脑力和体力需要齐飞。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但即使这样迫切,相比其他茶农,夏小六也只开动了一块茶园进行第二次采摘,另一些茶园还在等谷雨那天的到来。


至于制作,这部分对时间的把控更加变态,很多制茶者可能在几个小时内完成的工序,他需要在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例如大家都选择性忽略的摊青,也不容忽视,都要一步一步按时间进行。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摊青


与其他绿茶不同,瓜片杀青工艺分为生锅、中锅、熟锅,三锅连用,生锅杀青;中锅揉捻;熟锅拍片整形。


生锅温度稍高,达100℃以上,起杀青作用,即破坏鲜叶中的酶,使叶绿素更多、更完整地保留下来。


中锅揉捻,温度比生锅稍低,在炒制的过程中将叶片的细胞壁破碎,茶汁沁出,叶片揉成条状,赶至熟锅。


熟锅温度为90℃,以整形炒干为主,边炒边拍,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以利叶片成片型,出锅时含水量不能超过30%。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炒制


烘制,这块更加考验耐心,分为更多的步骤。


1. 毛火:即“拉毛火”。选用栎树制作的木炭,进行烤制,每2~3分钟翻一次,八成干后可以出笼。


2. 拣片:即毛火摊凉后,拣去老片,黄叶,焦叶,杂质。


3. 小火:小火在毛火后一天进行,茶师不停地翻摊茶叶,直到茶叶飘出清香味。


4. 回水:小火后,需把茶叶放入竹篓中停放3~5天。使叶脉中难散失的水分均匀分布在茶叶中,有利于下一步继续烘焙。


5. 老火:拉老火是瓜片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决定茶叶的香气、色泽、定型、断碎度和上霜度。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抬下翻茶,依此抬上抬下,边烘边翻。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栎树炭火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烘烤


做出来的新茶还不能直接饮用,需要放凉密封装箱,等待两三天后方可饮用,前前后后的按规矩操作,让夏小六的茶要晚上市几周,但是带来的回报也很客观。


50亩的茶园可以轻松的产出7到8百斤的干茶,客单价也达到了750元一斤的起步价,远超当地茶农们的价格,五年的坚持换来了年入100万流水的现在。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用5年时间死磕50亩深山茶园,返乡青年夏小六的百万守茶之路


夏小六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是走进茶园的那一刻会变的滔滔不绝。虽然后悔当初选择了农业这条比自己想象中困难一百倍的路,但是选择了茶就奉献出了自己所有的热爱,甚至把这种热爱转化成了偏执用在了制茶上。


所以夏小六的茶越喝茶味越浓,简单的冲泡可以来回三到四次。


当然,也很好的告诉了我们两点:


做农产品需要偏执,打磨产品是必不可少的漫长过程,且好产品永远不愁卖。


如何营销需要有手段但重点在于粘连的能力,而这种粘连力还是来自于产品超高的品质和第一批精准的种子用户。


你觉得小规模自制茶的方向在哪里?欢迎留言!




编辑 | 梅子

排版 | 小抽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茶园   梅子   栎树   农家肥   谷雨   茶农   产区   年时   叶片   工序   深山   精准   美文   时节   茶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