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郅的故事(下)

“人生就是这样,顺的时候多想想逆境,不顺的时候多想想顺境,也就过来了。”


后来的王治郅如是感慨。


2001年代表亚洲篮球进入NBA,是大郅本人顺境逆境的分水岭。


到今天,我也没搞清楚大郅为什么没有在那几年选择回国参赛。相关的新闻铺天盖地,但都是站在历史的回望和第三方的猜测。真相到底是什么?过去了20年,可能也没人关心了。我只是偶尔还会为那时的大郅与中国篮球感到遗憾:中国男篮当时正要腾飞,如果姚明和大郅的联手再早几年,会不会有机会杀进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四强?


我也想象不出大郅那时的苦。从国家英雄到全面公敌,你甚至在那几年的官媒报道中见不到王治郅这三个字。大郅不但被谴责,而且被自己的国家所抹除、所遗忘。


在NBA的那几年,大郅也不顺。辗转多支球队,始终徘徊在板凳的末端。他飘逸的打法和略显薄弱的身体对抗在NBA被无情地放大。那是大郅的至暗时刻:与国家队分手,在俱乐部失意,一个人流落异国他乡,苦苦支撑,陪着他的只剩篮球梦。


好在,大郅的故事迎来了下一次的转折。


表面上看,要感谢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家门口的对外战争最能弥合家里人的内斗。篮协领导飞赴美国与大郅交谈,是坚冰融化的信号。而大郅在奥运会前回归,是所有人都在等待的一场水到渠成。


大郅终于回来了。和离开时的追风少年相比,大郅更成熟了,甚至因为那些年的经历,多了几分厚重与沧桑。


2008年小组赛与后来的亚军西班牙战斗到最后一秒,大郅在下半场撑起了全队的进攻。当时的姚明身背多次犯规,是大郅站在姚明身后,帮他和中国篮球填补一切。常规时间最后一分钟,大郅在三分线外接到了孙悦的传球,那一刻,中国落后西班牙2分,如果球进了,我们很可能将战胜那支仅次于美国的历史级强队。


大郅出手了。动作决绝,眼神坚定,像是要弥补那几年的缺失,又想要为自己的篮球生涯做出最坚毅的证明。那个球在空中划出一条美妙的弧线,带着所有中国球迷悬着的心空心入网。全场都沸腾了!只不过,大郅踩线了,那个球被记做了两分。常规时间内,中国和强大的西班牙打成平手。在加时赛中,我们最终惜败给了对手。


多年之后,大郅回忆起这个场景,还是无限感慨:可能再往后退10公分,我们就将打败天下第二,可能早几年回来,我们就将……


没什么可惜的。后来的大郅,已经做到了最好。2010年的亚运会,姚明受伤不能参赛,作为老大哥的大郅,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夺冠之后,队友们把全部12面金牌都挂在了大郅的脖子上,向这位老兵致敬。大郅在领奖台腼腆地笑着,那笑容我记到今天,其中的五味杂陈,正是王治郅篮球故事的最好注脚。


“人生就是这样,顺的时候多想想逆境,不顺的时候多想想顺境,也就过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故事   篮协   领奖台   注脚   西班牙   顺境   美国   逆境   美文   中国   常规   中国篮球   感慨   篮球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