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微信红包变味成“微腐败”

每年春节,微信红包引爆网络,成为亲人朋友之间一种全新的娱乐和拜年方式。然而杭州市纪委日前却通过其官方微信“廉洁杭州”明确提醒:党政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收受管理对象、服务对象、私营企业主、与行使职权有关的个人微信红包,是一种变相的收礼或者受贿行为。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网络支付逐渐成为人们支付方式的新时尚。这种新时尚在今年春节期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用“红包满天飞”形容再合适不过了。有数据显示,羊年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次数超过110亿次,“送红包”、“抢红包”、“摇一摇”成了亿万中国家庭的新年关键词。然而,在微信红包送祝福、增进亲友间的感情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民众的议论,不少人担心微信红包的快速走红会成为官员腐败的又一途径。

此种担心并非不无道理,随着中央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行贿受贿成本加大,令许多人望而却步。此时,微信红包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灵感”,让行贿受贿手段有了新花样。

微信红包之所以能成为“送礼神器”,一方面在于其隐蔽性,微信红包是依托网络、移动终端进行交易,送礼者和收礼人不用见面接头,动动手指就能完成,不显山不露水;另一方面,微信红包面额往往相对较小,一天单个红包最多200元,全天累计红包上限8000元,这种小面额红包往往打着人情世故、礼尚往来的名义,更容易让官员放松戒备。

微信红包金额略小,有的可能还达不到行贿罪立案标准,但“微腐败”和大腐败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而且积少成多,长此以往,腐败的数目恐怕也不会再是微小的数目了,况且一些干部难免在“温水煮青蛙”中越陷越深,“积小贪、成大腐”。因此,微信红包的出现,呼唤反腐败手段新升级。

为防止微信红包变味,一要加强对公职人员收发红包的监管,利用有关技术手段甄别、查处,对一经发现存在“微腐败”问题的要进行严肃处理;二要公职人员自身注重廉洁自律,要避免收受与自身职务有关的个人微信红包,以免触犯党政纪的相关规定。只有如此,方能不被披着微信红包的糖衣炮弹所打倒,保持清廉,远离腐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红包   腐败   不显山不露水   羊年   杭州市   积少成多   面额   美文   数目   新时尚   官员   公职人员   手段   担心   对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