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知识有两种,能力也有两种。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知识,一种是社会通识,一种是专业知识。

社会通识就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常识,看上去好像没什么用,不能直接转化为技能和财富,甚至不能直接应用于工作上,但常识非常重要,是底层的知识储备,影响的是一个人情商、眼界、高度、共情能力、理解能力和讲话的水平、人际关系水平……。

我们常说某个人知识特别渊博,风趣幽默、生动健谈,跟他聊天特别有意思,其实指的就是他的常识水平特别高,这样的人如果再聚焦某个领域钻研一门专业知识或学习一项新技能,他上手会比较快,比较容易转化成生产力,更好的创造财富。

常识相当于积累的五谷杂粮,专业知识相当于酿酒技术。

有的人可能专业知识比较强,但缺乏常识,这一类人相比第一种人更不容易做出成绩,他们跟老板和同事除了聊自己知道的很窄的工作领域之外就很难聊别的了,同样在他的大脑内,常识与专业知识连接和反应也比较少,因为他只是有一套工具,但缺乏原料,所以很难做出东西,通常只能被动的执行外部的指令,难以自我驱动和富有创造力的开展工作。

一门专业知识或是技能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能掌握的很好,但通识的储备则需要日积月累持续不断。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多培养孩子的通识能力,鼓励他们多看“无用书”,比如各种大百科全书、社会、历史、地理、科学、人文、哲学、艺术……这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就像大树的根系,决定了这棵树能不能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就像尼采所说:越要向上生长、越要扎根深处。

成长阶段常识缺了课,成年后其实要吃很多哑巴亏,同一个班级毕业的同学五年后拉开差距的区别未必是专业知识,而是综合的通识储备,这个通识水平决定了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是人际关系能力。是术和道的差异。

通过观察,我发现我的学生里面做的比较好的正是那些阅历丰富,常识丰富,对社会热点及新闻比较敏感的人,和他们聊天你会觉得很容易被理解,他能Get到你的意思,一点就透,容易产生默契,他们缺的可能是一个点、一个机会,所以当他们获得一技之长后可以说势如破竹,因为这个专业工具跟他大脑里之前储备的常识原料产生了反应,所以能够源源不断的创造和输出,你根本不需要指导他去做什么,他自己就会触类旁通自我驱动。

如果说知识可以分为通识和专业知识,那么能力其实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的专业能力,比如掌握某种技能,这种能力就像海平面之上的冰山部分,你会干什么一眼便知,比如你会建网站,但能把这个网站运营到什么程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人的知识有两种,能力也有两种。


另一种是隐性的能力,比如待人接物、沟通表达……最典型的就是销售工作了,这是一个没有门槛,人人可做的工作,但不同的人工作结果也是天壤之别。

我的学生里面但凡之前从事过销售工作的人,学习了互联网营销知识之后,往往都能有比较好的发挥,变现能力和变现速度都更强更快,因为销售就和通识一样是底层的能力,可跨行业、跨地区迁徙,一个具备销售能力和丰富的销售经验的人,对他来说卖什么、在哪里卖都是一样的,这种销售思维加上强大的互联网工具可以说如虎添翼、如鱼得水,有了这种能力储备的人,他学习一项新技能都是对他之前储备的一次放大和挖掘,而不单单是一个工具或技能而已,同样以建网站为例,对于有过丰富销售经验的人来说,他可能就不会满足于利用这个技能去打工,而是联想更多的可能,实现自己的想法,输出更大的价值。

说实话我一直都感谢自己从国企裸辞后那段艰难岁月里从事的那段销售经历,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同理心,可以说使我终生受益。如果说每个人都要具备的一项底层的工作能力,那一定是销售,未来我也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从事一段时间的销售工作,因为这个特别锻炼人,对思维的影响特别大!

反之,那些之前长期从事重复性劳动,在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工作的人,不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就比较欠缺常识,说白了就是与社会脱节了,比如我刚从国企工地裸辞出来的那两年,啥都不懂,啥都不知道,所以各种碰壁是在所难免了,因为每天和我对抗的都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所以只能从门槛最低但也是最锻炼人的销售工作做起,还是无底薪的业务员工作,一个人在社会上能不能混好,都不是掌握一两项具体的技能所能够改变的,而是底层能力和知识储备的欠缺导致的,上学阶段逃的课最终都要还的!

比如我表弟,初中没毕业就去了电子厂做组装工人,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每天重复的工作十二个小时,不需要交流、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学习,只需要机械的组装就完了,当然也不可能会成长,这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收入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最高也就三千多点,转眼快三十了,连对象都没有,前途无望决心辞职,去年开始远程跟着我学习互联网建站和运营,进度比那些上过大学或之前一直在社会上闯荡的同学明显是慢多了,你会感觉到他比较被动,点一下动一下,遇到问题很难自己主动找解决方案,而是喜欢问下一步下一步,其实这样成长是非常慢的,下一次遇到问题还是无法自己搞定,这就是通识储备不足的影响,人们说大学不是教给一个人某个技能,而是未来自我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话不无道理,我表弟很显然是缺了这门课。

好在他比较能坚持,因为也没有退路可走了,再回工厂基本上这辈子就无望了,所以通过半年的学习,还是成功的转行互联网了,但他依然要为过去欠缺的社会通识买单,找了两份工作入职都很顺利,再也不用加班了,薪水也比在工厂时高了两倍,但都干不长,因为他跟人沟通和相处的能力实在太欠缺,动不动就跟老板和同事起冲突,还有一次就是刚入职一家二手车公司工作,老板让他做一个二手车的网站,其实建网站的技术他完全没问题,如果思路清晰可能一周时间就能搞定,但他来一句汽车有哪些品牌、哪些型号我都不知道怎么做啊?这就是常识缺乏暴露的一览无遗,品牌和型号都不知道,更别提汽车的发动机技术、悬挂、驱动等方面的差异知识了,这就不是专业技能问题,而是社会通识的匮乏了,这个巨大的缺口哪个老师都弥补不了,只能靠自己去学习和补充,最要命的是你不知道可以现学啊,搜索引擎这么强大,什么知识学不到?关键是他没有这个意识,就这样跌跌撞撞一年多,换了好几家公司,这个受挫的过程带来的成长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的,这一年认识的人、学到的知识、受的挫败感和人际关系的提升,可能比他过去十年在工厂变化还要大,明显感觉到精神面貌、自信心、谈吐都更好了,彻底从体力劳动者转向智力劳动者,现在在苏州一家做小吃连锁加盟的公司做网络运营和推广,底薪八千元加提成,干了半年了,老板非常器重他,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他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一定会越来越好,因为在朝着一个向上的方向发展,每天都处在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至少已经走出了穷忙族的恶性循环,看到了希望和可能性。

我想起了他之前一次失败的相亲经历,因为拿不出十八万的彩礼而告吹,都说彩礼是个陋习,但你有没有发现?家庭条件越好、自身能力越强的男人,对方就越不要彩礼,说白了女孩子在择偶的时候看的是什么呢?核心还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潜力,如果这两样你都没有,那只能来最简单粗暴通俗易懂的:钱!事实上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核心竞争力具备了,事业就有了,事业有了,爱情自然也就有了,这是一个一荣俱荣的事情。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你在职场、社会、家庭、婚恋方面饱受挫折时,不要怨天尤人苦大仇深,最应该反思和审视的其实是自己,你只有勇敢的面对自己,问题才会开始迎刃而解。叔本华说世界是自我的表象,你只有自己变好了,你的世界才会变好,只有自己有价值了,你才能赚到钱,只有自己有爱了,你才能够吸引到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能力   彩礼   知识   底薪   美文   专业知识   底层   人际关系   技能   常识   工厂   老板   水平   工具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