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万英‖远处和近处的亲人(我们/散文)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读儿子《我的外公外婆》有感

清晨,读了在瑞士留学的儿子写的《我的外公外婆》,心中五味杂陈,甜、酸、苦、辣、咸一起涌上心头,说不出的滋味。

汪万英‖远处和近处的亲人(我们/散文)

文中,儿子两次写到外婆的手,也写了对外公的印象相对模糊,但字里行间满是浓浓的亲情和温暖的爱。同时,我从文中感受到了儿子的孤独,“身处异国借租的公寓,外面时不时下着阵雨,尽管隔着双层玻璃的窗户,淅沥的雨声和不时经过的汽车引擎轰鸣声依然清晰,但闻不到雨天特有的泥土芬芳,入鼻的只有室内温暖的空气,冷清,没有一丝熟稔的味道。”同时也感受到了他回忆起家乡时心中的温暖与宁静,“我不禁怀念起小时候在西沱上学的日子,怀念下雨时空气中特有的芬芳以及隔着单薄衣装能感受到的一丝凉意,怀念与此同时内心能感受到的舒适与安宁。”

文中儿子对童年早期的回忆让我很自责和难受。“童年早期的我非常抗拒孤独,并且总是对死亡有非常强烈恐惧,畏惧现实之中的丘陵上的坟墓,也畏惧噩梦之中象征死亡的棺材,有时因为做噩梦而惊醒,一身冷汗。时常的雷雨在那时的我眼中也是不好的象征,更不论下雨时泥泞的道路还有街道上的湍流,让上学放学徒步的我非常困扰。”

在我很小的时候,害怕悲剧在我身上重演,儿子一生下来我就让他单独睡。当时条件差,买不起婴儿床,我们就用沙发靠在床边围了一个“沙发床”,每次哄儿子睡着后就悄悄把他抱到“沙发床”上。儿子出生的那天凌晨,时逢镇上一位高龄老人去世出殡,巨大的鞭炮声吓得他瑟瑟发抖,我赶紧把他从“沙发床”抱进怀里,用脸贴着他的小脸,轻轻拍着他的背,他才慢慢平静下来。儿子渐渐长大,我们给他买了一张床依旧让他单独睡。

后来他到重庆上初中,每次出门前的头晚,他都会来到我们床上,说:“爸爸妈妈,我明天就去学校了,要期末才能回家。让我陪你们睡一晚吧。”然后搂着我们的脖子聊天到很晚才慢慢睡去。上高中后,每次出门前的头晚,他也会来到我们床上,拉着我们聊天到很晚,才回到自己床上睡觉。

儿子小时候,我和先生分工合作,先生负责儿子的饮食起居,我负责儿子的教育。如果儿子身体不好,那是先生失职;如果儿子成绩不好,品德不佳,那是我的错。后来儿子如我们期待的那样,身高1.80米,身体健康,品学兼优,让我们十分欣慰,尤其是我,自以为对儿子的教育是成功的,心里暗自庆幸。读了儿子这篇文章才知道,儿子小时候我并没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并不了解他当时的孤独和无助。

西沱的夏天雷雨天气很多,我那时以为男孩子就应该经受暴风雨的洗礼,从没想过年幼的他,在雷雨交加的夜晚,看到刺眼的闪电,听到轰隆隆的雷声,也会不安,心生恐惧惧,没及时给他温暖的怀抱和有力的臂膀,给他安慰和拥抱。

为了让儿子尽快成长,我们对他上学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个学龄段,都是第一期开学报名那天送他去学校,之后都让他独自求学。虽然他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们也曾远远跟在后面“盯梢”。儿子上小学,要经过长长的云梯街,下大雨的时候,雨水和着屋檐水,顺着陡峭的阶梯流淌,形成令人震撼的“瀑布”,对于年幼的小孩,湍急的瀑流会让他们感到恐惧。那时到西小还不通公路,沿途只有泥巴小径,下雨天泥泞不堪,摔跤是家常便饭。我总以为男孩子应该多经历艰苦磨难才能成才,从没想过他也会害怕,也需要父母呵护。

每次回老家看望父母,都要经过长长的石板坡,那座丘陵有很多坟墓,路边有一座敞了墓门的石头坟,我小时候听大人们讲的鬼怪故事多,每次经过那座石坟都吓得赶紧跑,生怕死鬼从坟墓里爬出来。儿子每次经过那里,都会央求父母或者外婆背着他快速通过。他为什么会怕坟墓和棺材呢?仔细回忆,原来儿子小时候最喜欢看科技频道、少儿节目,也喜欢看电影频道。我当时除了忙工作,空闲时去打过数次麻将,以为交给儿子电视和遥控板,一切就OK了,殊不知我打麻将的时候,他无意间看了几部鬼片。是不是那几部鬼片给他造成了心理阴影?我追悔莫及!

“每年春节的时候,总是到外公家团聚,脑海中依然能抓到不少快乐的回忆。我的身体却很不喜欢这个地方,每次在二楼过夜之后,皮肤总会出一些红块,所以每次去那里,都想催促着早点离开。”儿子写的身上出现红块的事,那是他儿时的梦魇,也是我心中好多年的痛。

记得儿子满月不久,先生就带着我们娘儿俩去石宝寨看他的幺姨夫。听先生说,他幺姨很早意外去世,为了不让孩子们受苦,幺姨夫多年来没有再婚,一个人拉扯大三个孩子,不仅把家里弄得井井有条,副业也搞得不错,家里还养了一大群鸭子。幺姨夫很热情地招待我们并盛情邀请我们无论如何要住一晚。他给我们铺上了厚厚的棉絮和崭新的床单被套枕套,床布置得很温暖。半夜,我们被什么虫子咬醒,身上奇痒,不爱哭的儿子也开始哭闹,楼下的鸭子们也凑热闹似的嘎嘎叫唤。我赶紧拉开电灯一看,儿子浑身起了一块块的红疹……

我们带儿子去了大大小小的医院,看过无数皮肤科的大夫,开了无数的药,但怎么也治不彻底,只要到乡下,坐一下凳子或者睡一觉,立马就会出现一大片红疹,一直持续到他小学快要毕业才彻底治愈。

每次看到儿子奇痒难忍,我心里就特别难过,也特别后悔,那时年轻不懂事,不懂得娇嫩的孩子抵抗力那么弱,也不知道养鸭子的楼上会有细菌,如果那晚不住乡下,儿子就不会经历那么多年的痛苦。那些年,我真的是肠子都悔青了,现在想起都还心痛不已。

父母搬到西沱镇上居住后,我一直想给他们装个空调解暑,但他们或许是真的腿脚疼痛不想吹冷风,或许是怕我花钱,总之我提出过很多次,他们就是不同意。2017年暑假,儿子和我们一起去看望他们,窗外的知了焦躁地叫着,炽热的空气烤得儿子汗流浃背,父母心疼地又是开电扇又是拿蒲扇。儿子问我为什么不给外公外婆装空调?我能感觉到儿子语气和眼神中的复杂情绪,似有责怪之意。在儿子耐心劝说下,他当天就给外公外婆的寝室和客厅装了空调。事后儿子对我说,我们帮助外公外婆,不能只是给点钱,要细心观察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要实实在在地帮到实处,光给钱,他们不舍得花,生活质量还是提不高。

儿子每次回家,总会抽时间去看望他外公外婆。“不过每次去之后我愈发能够感到强烈的孤独感。究竟是离家太久的我油然而生的隔阂,还是外公外婆独守居所的孤独,我难以分辨。”这句话让我心里十分悲凉。母亲对我说:“要是你们不来,家里就只剩我们两个老家伙,陪我们吃饭的人也没有。”母亲的话语中流露出多少无奈和孤独啊!这次哥哥和弟弟请假回来几天,给父母做饭,给母亲洗脚、按摩头部,弟媳妇给母亲洗澡,大侄女、侄儿每周六也带着家人回来看望他们,变着法儿地给外婆买好吃的。他们给父母特别是母亲带来了短暂的欢愉和幸福,但他们都在外地,不可能经常回来,更不可能长期陪伴;儿子远在天涯,只能偶尔空闲时微信交流一下,他们的孤独我们是难以体会到的。

“我只知道在当下的雨声中,想起远在万里的亲人们,我能够安稳入眠。”儿子结尾的这句话让我很宽慰,让我从沉沉的自责中慢慢轻松过来。

(请勿微信投稿!中山日报“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无错别字,正确使用“得、的、地”;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倡导诚实、有用的写作,文章不粗制滥造、浮夸、轻飘、花哨及造假、抄袭、套改等。文责自负。)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图+1/徐向东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奇痒   姨夫   闲时   中山   近处   雷雨   外公   美文   坟墓   文中   外婆   散文   远处   亲人   小时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