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奇‖做个安静先生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生命在于安静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安静?

陈中奇‖做个安静先生

提供点个人经验,我经常打羽毛球,每次汗流浃背,痛快淋漓,已经坚持了十几年。有时发现,打完第二天反而更困倦,膝盖或手腕也有点小痛。曾经,跟一群徒步爱好者爬火炉山,登山过程中,朋友说登山对膝盖磨损是最大的,很容易长骨刺,或者磨损后关节之间空隙会变大,久而久之,上楼梯都会有痛感。尽管不是职业运动员,不玩极限运动,仅仅是普通爱好者,但同样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反思,这不是运动过量过度的原因,而是长时间的消耗累积会引起身体的不适。

近几日,读《苏东坡传》,里面讲到他贬谪黄州时,迷上佛道打坐养生之术。书里大论佛道养生术与印度瑜伽之间的关系,基本观点认为运动是消耗,精气神耗尽了,人的生命力就降低了,不如以静养生,不求奇招怪式,只简单打坐内视,改善人体内循环。仔细一想,颇有道理。很多长寿之人,都持自然养生之道,爱吃吃,爱睡睡,顺其自然而已,并不瞎折腾,反得福寿延年。

生命是什么东西呢?是个系统,是部机器。正如人的骨髓有造血功能,如果加强运动,一直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可能造血功能利用充分,会被带强起来,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每个人的骨髓造血能力总量可能是差不多的,用进废退之理,相对总量而言,你提前激发了,支取了,那必然可用的时间就会变短,而用得少,存量就多,可用的时间就长些。爱运动的人相较不爱动的人,造血功能或许会有小小的增量,但这个增量有限,不可能大到离谱。从这个角度来看,保持休养生息,真是有其道理。所以一般专业运动员职业顶峰期很短,退役后反而伤病缠身,一个普通人,年轻时运动多,老了以后身体状态下降反而更明显,反而平素安安静静的人经得起岁月的折腾,大概是内存电量储备充足吧,有经验的人多有这种感觉。

生命在于安静,倒不是说要刻意减少身体运动,但确实不赞成经常长时间剧烈运动,至少不能因为运动过量带来身体疲累和损伤,题中之义为适度即好。抛开身体外在,生命在于安静更强调是心静,最理想的是做到心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内耗是最大的消耗,心伤是最重的损伤,假如人的精气神受到压抑,或消耗过度,也就会造成人的元气不足,阴阳失调,容易导致身体生病。据说打坐养生,先是通过控制呼吸,意念聚焦于一个点,类似于安睡法的数羊,进一步要达到无意无念,如入澄明之境、忘我之境。养生,养生,这个“养”字大有文章。

心欲太强不是好事,犹如锅灶一直旺火猛烧,容易烤糊烧焦,不如让生活松弛点,看看闲书,喝喝清茶,逛逛小街,做做杂事,平心静气下来,生命的质感可能更为充沛和丰盈,信则不妨一试。

(请勿微信投稿!中山日报“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无错别字,正确使用“得、的、地”;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倡导诚实、有用的写作,文章不粗制滥造、浮夸、轻飘、花哨及造假、抄袭、套改等。文责自负。)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图+1/记者 徐向东

◆编辑:徐向东

◆二审:朱晖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澄明   之义   安静   精气神   中山   增量   磨损   骨髓   美文   膝盖   损伤   总量   消耗   身体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