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青青翠竹

梅兰竹菊,花中君子,是文人墨客,国画大师的重要题材。诗文书画汗牛充栋,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竹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董必武的:“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无不在歌颂竹的品格。竹,节节高升,叶拂云天,经冬不调,绿波荡漾 。

家乡的青青翠竹

在我家乡,家家有竹,房前屋后成片种植。我的童年在竹子的色彩中成长。

或者摘下一片竹叶,前后对折,左右交叉,做成一条绿船,放进小河 。想象小船会带着我远行去看看繁华的世界,载满我的梦想,在目光中飘远。

家乡的青青翠竹

或者摘下几把还未展开身体的竹芯,放在瓦片上,想象这是一场丰盛的晚餐,请弟弟们坐下来,吃水煮面条。

或者到竹林里找笋子虫,把嘴,翅膀,内脏去掉,用竹签一穿,放在火上烤, 又是孩子们的一道零食。

家乡的青青翠竹

或者到竹林捡好像大地盾牌的笋壳 ,扫铺成黄色地毯的竹叶丢进灶膛。 在温暖的光里看到希望,饭熟了,火停止舞蹈 。

在父辈的眼中,竹的价值远大于使用与观赏,特别是我爷爷那一辈,他善于用竹制作各种器具。小到刷把,筷子,篮子,背篓,锅盖。大到桌子,板凳, 竹床,竹席,条盖,屋顶。无不齐备,到处都是竹制品的身影,与木材家具分庭抗礼。

家乡的青青翠竹

父亲和村上的叔叔伯伯都继承了上辈的手艺,农闲时打箩斗,编竹席,织斗笠。 其中箩斗是农家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是秋收时装稻谷,装玉米越多越好,所以一到暑假,父亲就开始去竹林中挑选老竹,用弯刀从根部砍断,剃下竹枝,拖回家中,从中间破开,打掉竹节。劈成各种厚薄不一的竹片,蔑丝,竹皮各种部件备用,需要力气的工作由父亲完成。先把由二黄劈成的竹片制成箩底,围着箩底添加蔑丝盘绕编织由母亲完成,从小我就坐在旁边看母亲的手指与竹篾飞舞。如灵蛇出洞,神龙摆尾,一边编织一边唱歌,或者闲话家常。大概织到60cm高,由父亲收箩边。用竹青片下来的竹皮穿插在箩边上,好看又平顺。然后用火把又宽又厚的老竹片烤软。由力大的父亲插在箩斗外部,起承重不变形的作用。由左部穿插延伸到右部,由上部穿插延伸到下部,左右上下分别交叉固定。最后一个工序,给完全竣工的箩斗喷上清水,使竹丝之间变得更加亲密。

家乡的青青翠竹

凑上几副箩斗约上邻居叔伯走几十里山路,一起去清源集市上出售。有时会空手回家,有时会剩两幅又担回来,脚上打起水泡。吃苦耐劳的父亲就是这样撑起这个家。母亲的母族以卖主席为生,编竹席工艺繁杂,工作量大,母亲自编主席,只供家中使用。竹的妙用被人一一发掘,与人朝夕相伴 早已融入村民的生活,如今竹制品早已被塑料,钢铁取代。 如今,父亲早已不打箩斗,外公也卖不动竹席,竹制品已离我们越来越远,成为一代人的记忆留存心中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董必武   灵蛇   平顺   灶膛   竹林   神龙   竹篾   笋子   严霜   竹席   竹片   翠竹   竹叶   美文   家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