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清水塘湿地窑头岭,是我常含泪水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故土

为什么你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诗人艾青

艾青的诗,富含魔力,勾起多少人对原生故乡和第二故乡的肺腑之情。在“奔走无己时,终亦为劳薪”(清诗人朱依真)高竞争、快节奏的现代,我们为了对抗内卷的残酷,无可奈何地离开原生家乡,离开雏长的那座城市。

异乡异客,天涯沦落,无处话凄凉的时候,当初发誓死要离开的故乡,在失意笼罩的空气里,乡愁悄悄地在“墒情”恰好的心田中,神不知鬼不觉地破壳冒芽。

没活的时候,透过跟前的电脑,借卫星地图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网图拉大到可以看见窑头岭,大到可以望见我家的瓦房。

桂林清水塘湿地窑头岭,是我常含泪水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故土

九头山那边,白崇禧将军故乡会仙,“漓江湿地,名人故里”,

我时而异想天开,让我寻到父亲清水河里捉鱼、母亲在地里忙活的实时身影该有多好,后来,新式手机终于可实时视频。

桂林西南郊大长山山脉,西边是一片广袤的清水塘湿地,湿地的西南丘地——窑头岭,那是生我的故乡

(1)窑头区位。处于四塘镇政府驻地东面,大长山山脉西边清水塘湿地西南岸,距四塘镇圩4.5公里,属腊村村委管辖,更早的时候辖属太平圩。村子坐东北朝西南,四面水塘、湿地合围。

窑头作为册塘尾(现为龙山村)的新村,西边融合血脉相连的老村册塘尾,实际上两村依然保持集体土地的一体化,一直未完成权属的切割。册塘尾和窑头一起总共十二个队,窑头是第十一和十二两个支队。

两村整体外围西至太平河与土桥大队接壤,北至峙塘湖分别与抱鸡山、神山东、塘北村交界,东望清水塘湿地东岸、映掩翠山里的泉洞村,西南方则为山峦叠翠、桃源津户的东西官庄。

九头山的那边,便是民国孙中山的北伐军参、国防部长白崇禧将军的故乡会仙镇了。桂柳古运河(开凿于武则天长寿元年,北应兴安灵渠),正是白崇禧将军故乡会仙镇“漓江湿地、名人故里”的核心地带。会仙古运河湿地和四塘清水塘湿地(大长山秦汉古城)不久将形成“两湿相印,湿湿入扣”的旅游新格局

桂林清水塘湿地窑头岭,是我常含泪水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故土

白崇禧将军的故乡,会仙桂柳古运河湿地

(2)生产生活和社会渐进。窑头四面水塘,湿地包围,是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四周地盘五大特点,田矮、田薄、田少、近水却不装水,桂北夏季雨水丰沛,洪水浸扰是司空见惯的家常便饭。面对尬囧的原生空间,风趣的窑头人常常幽默地自嘲,“窑头是个好地方,早上戽水晚上干”。

从始祖至今二百个春秋,渔业是立家起户的渊源和重要副业,村里依然流传着传统渔业方式,戽篝(hugou,册塘尾土话)是清水塘人家赋有远见、自产自用的传统生态捕捞工具(桂林话喊鱼转转)。剥篾编织渔具和箩筐,是窑头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动手技能。

窑头岭传统手艺戽篝

戽篝渔具系竹编,椭圆立体形状,一般戽篝箍,小到直径20公分,大到直径60公分。镂空的篾网方便排水,前端为戽篝倒鱼嘴口,腹下通常按两个鳃锥,分别兜上下游来的鱼。编戽篝是个技术活,首先要根据打好的戽篝箍径大小,而决定篾料的粗细,编制的时候讲究塑型缩圈的节奏,型状不能东偏西倒、歪瓜裂枣,不能没有肚子,也不能大腹便便或者瘪瘦无肚。结束屁股封尾,便打鳃锥、合锥和安装鳃锥。窑头人长年捕捞,有一套得鱼的理论,讲究节气和河水段位。投戽篝前,还要先拦堰或者捞泥基。

1980年代左右,新生代又增加了织网的新手艺。夏汛是捕鱼旺季,窑头人渔舟撒网的场景是一道别致的桂林山水画图。

桂林清水塘湿地窑头岭,是我常含泪水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故土

窑头门口清水塘湿地,大长山秦汉古城遗址

四塘街逢圩,在水产区,总有相当部分窑头人在兜售叫卖他们的劳动成果,鱼、螺、虾等新鲜水产,或者烘干的火焙鱼。  

名不见经传的窑头,素来发展小农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旧时很多种养都是自给自足,较少依赖外界,窑头人的生产生活可以概括成:“水挑屋前塘(门口担水塘),肥料自灶房;屋基大水船(夏汛到大长山船石),坯砖肥田夯;吃米踏石舂,畜食水草粮(鱼草作猪食)”

1990年代末,连年涝灾促成了近水楼台的窑头人开始大面积涌入进城的春潮,半数家庭陆续在城市环卫“传帮带”,辛苦却比窝在窑头种田强;新成长起来的打工族多在厨师、餐饮等行业。

新世纪以来,西瓜种植因为雨水、地势和市场的关系,也没形成气候。出远门长久打工的不多,基本留守就近谋生、打零工。近十年又出现新的发展势头,以“企业+农户”的模式为农村振兴赋能,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蛋鸭养殖和肉猪养殖,是窑头增产增收的新尝试和新突破。

桂林清水塘湿地窑头岭,是我常含泪水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故土

窑头新式住房

在毛主席的公社时代,因为清水塘水库工程,窑头计划搬迁至四两山脚底,后来工程变故,计划搁浅。2000年以来,因为原有宅基地有限,新一代窑头人陆续在靠近四两山的村口高地置办新居,住房新款式代表窑头的新形象。

村名起源。窑头村也称窑头岭,始祖墓碑上有刻

过去建筑房舍,除了稻田里肥泥夯成长方的土坯块,部分墙体需要用到特别烧制的坚瓦和火砖,地理偏僻的窑头,交通不方便,也不可能到远处挑担。

老村民习惯自力更生,窑头岭多处地方开辟了窑池,烧制砖瓦,喊稼园里的这处地方尤其多窑池,因为取泥巴挖出了蛮多方形的水塘。而且稼园里是册塘尾和窑头蓄茅草烧饭的地方,此地解决了烧窑的柴火来源。

而窑头人起初也没得确切的名字,因村舍紧靠窑池,信口而来便得此称呼,便以此完成1980年代乡里村名注册。

桂林清水塘湿地窑头岭,是我常含泪水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故土

洗脚塘北岸

其实周边村却给它不同的称谓。北边太平片区喊它稼园里,因为以前窑头岭一处喊稼园里的地方是公家花卉地,太平有人熟悉这个地方就此代称;而西南土桥片区则称呼它竹枝园里,确实窑头岭一带尤其老村地盘上,屋前屋后遍布小竹子,清明前后拔不完的竹笋,土桥人和窑头人也是常来常往,他们发现窑头岭的一个鲜明特点,小竹特别之多,所以就这样传开了。

立村溯源,始祖盛普公为何迁来窑头

乾隆末至于嘉庆初,面对家庭生活的压力,盛普公携家眷离开册塘尾常清水塘窑头岭一带捕捞生产,简易棚居。从春雷惊蛰伏、夏汛水面筏、秋夜看戽篝到冬霜猎野味,一家人越发喜欢四两山的窑头岭,遂决定卜居此地。

嘉庆年间,普公辟地,渔业开朝。望大长山峭,册塘卧龙;沃野杳缈,湿地缭绕。龙山移植,泉洞共祖,秦汉赵佗为始肇。待求源,史远且孤援,碎片难考。

故乡如此风骚,惹赤子讴歌挥大毫!曾芦苇荡漾,水清丰草;渔筏穿梭,鸟铳大雕。时代变迁,旧貌新颜,富庶生活奔大道。忆往昔,吾族代呈杰,再创新高!

——桂林沈聆《沁园春·故乡窑头岭》

讲究传统风水的盛普公,他心里有一套窑头岭的地理生命密码,决定在清水塘西岸的乌龟地正式盖房。东望似腾欲跃的镇龙山,那里有威德盖天大庙(宗庙赵佗庙),鲤鱼垌是原始迁出地;南向观音坐莲的九头山。九头山一带风水况味无穷,预示着将来易出文官、文职和文豪。

有相地师戏言,窑头唯一的缺憾在四相缺一相,不然它的后人会背靠神仙、行稳致远,起码二品尚书的规格。

窑头岭的地理生命密码,总结为生命四项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靠什么生存?我向哪里去?”。

桂林清水塘湿地窑头岭,是我常含泪水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故土

窑头以渔业开朝

另外,窑头小小乌龟地松樟翠盖,多有合抱之木,有灵气的地方通常古木舒展树冠,热天遮荫纳凉,通风、遮荫还舒适是落实住处的重要考量。而且乌龟地林木森森、方便避世,深冬里的窑头有密林遮挡北寒啸风。

据耄耋老人说,他幼时乌龟地就有几百蔸合抱之直松,在1950年代末大炼钢运动砍伐了部分,部分采伐用于原四塘乡大礼堂和桂柳铁路横山站。

如果站在四两山高处,都难知前方苍木繁荫中有渔家,若有坏蛋匪徒进村犯事,要他有来无回。这是光秃秃的四两山山岭没有进入始祖法眼的原因吧。

姓氏溯源,始祖赵盛普近源为册塘尾赵氏,再溯便是大长山鲤鱼垌(泉洞村)  

依据始祖赵盛普(乾隆四十一年至道光二十九年,1776—1859年)的墓碑推测,可能在嘉庆年间移别老村册塘尾,迁居东南方向的四两山乌龟地。据族谱记载,“……鸿、廷、仕、君、盛、启、登、世、有、馀、继、承、宗……”,窑头村已经繁衍至第九代,全村80余户人家,320多人丁。  

根据泉洞村镇龙山普保大庙摩崖古迹《窃维》记载,“威德圣王,姓赵名佗……德垂西岭,威震南方,……皇天眷顾,裔昌厥后,瓜瓞绵绵。然则此境虽美,土产窄狭,兹乃由明朝嘉靖四十四年禧旺迁居道村,金堆迁居全洞村,福泰迁居池外村,赵图迁居册塘尾。” 

越王庙台,秦汉故垒,大长山腰。忆金戈铁马,虎狼对阵;雄兵鏖战,烽烟冲霄。蛮夷围歼,危如累卵,主力寥寥守最高。天神助,救秦军命脈,大统一朝!岭南何其妖娆,惹得铁骑千里迢迢。令奢睢陨命,班师财北;十万妇孺,不辞征召。一代藩侯,任嚣识相,东西千里尽归剿。奈北乱?断五岭隘口,酹酒离骚!

——桂林沈聆《沁园春·镇龙山怀古》

《窃维》抛砖引玉之文,留下诸多悬而难决的线索,按道理来讲前人掌握的历史询息当更贴近历史真相,不会无缘无故地牵扯到秦汉时期的风云人物。

大长山赵氏,是否为秦汉时期南越武王赵佗后裔,确似大海捞针,实在没有科学可靠的史据以环扣佐证,不便深入赘述。

历史古迹——古宗庙

册塘尾(含窑头)赵氏宗庙作为威德盖天庙的支庙位于南门口三百年老樟下,唯一的祭祀古迹立于雍正四年。祭座长2.4米、宽0.6米、高0.6米,两头虎头虎脑的小雄狮雕,栩栩如生、顾盼左右、神态可掬地分守台面两端,台侧横面龙翔凤翥、龟麟神兽、剑鞘奇宫、翼隼飞雕,当年祭祀活动的场面当蔚为可观。

桂林清水塘湿地窑头岭,是我常含泪水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故土

长方祭祀台

据知情人介绍,过去三年一次的老人节,必大办仪式活动,耍龙灯、舞狮子迎接镇龙山普保大庙的两尊神像,雷祖大帝和赵佗下山巡庙,窑头人都会按习俗备醴置豕于庙门,迎路祭拜神尊,祈求天神和圣王保佑雨顺风调、家业壮大、人丁兴旺。

解放前后,册塘尾宗庙兼顾仓库和学校等多重功能,为册塘尾的启智教育和平民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可惜在“不信鬼神信马列”的运动风波中,成为失势的四旧之物而落寞,无人问津,落得年久失修、坍塌毁坏的悲戚命运。

村落掌故

(1)敬老爱老之老人节

老人节是册塘尾(窑头)版重阳节,恐怕也是整个临桂的特色,代表着孝敬老人、厚养老人的良好风尚。凡届龄五十三岁,便升格为老人,听老人说,这是1960年起三年饥馑过后,考虑普遍享寿不高而议定的,便一直未曾更改。  

三年一次的老人节在秋收冬藏的交际季节,凡是升级的新老人都要具备酒座,邀请全村人前来喝酒。作为过寿的一桩喜事,村集体会给每个新升级的老人发把腿,册塘尾(窑头)土话喊“吃档”。

桂林清水塘湿地窑头岭,是我常含泪水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故土

册塘尾(窑头)老庙遗址

解放后文化更新,入党当干部无上光荣,老树发新枝,幽默风趣的窑头人以“吃档”,引申出“新档员”、“老档员”的称谓,“老党员”希望后来的“新党员”飞黄腾达、越做越大,这样每轮老人节就有好酒喝。

以前“吃档”罢了,意味着老朽休兵、退居二线,不插手新晋年轻人该管的公事,但是新中国各项事业长足飞跃,五十三岁正处年富力强的当打之年。

勤劳的窑头人有“上海零件”经磨耐摔的品格,有“怎么太阳就落山”的忘我精神,纵使鹤发之年,犹以“老骥伏枥”之心发挥余热,也在鞭策后人“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革命英雄主义,所谓“活到老、干到老”。

(2)册塘尾、窑头还有请老同的习惯

村与村结盟对抗第三方势力,是很多村子的普遍现象。通常来讲,册塘尾(窑头)习惯把老人节和请老同两个活动集中办理,安享晚年的“老党员”成了老资格,不需再兜钱。

如今,因为这种做法和陋习,不符合新时代法制社会的需要,便移风易俗、日渐淡化。

耕读传家,菁英辈出

窑头人素来有“耕读传家”的家风,每一辈都有人把“书山有路”作为一项重要人生选择,而且在教育投资上没有特别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很符合同乡教育家、大学士陈宏谋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思想。

清代赵启茂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官阶正九品,相当于今天的乡镇领导。解放以后,有受教于民国、耕耘于新中国农村教育战线的工作者、市级教育工作干部和林业工作干部,有市区级政府一把手,也有担纲县属单位的副职干部。

桂林清水塘湿地窑头岭,是我常含泪水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故土

大长山赵氏隆耀堂之窑头四世同堂

窑头人坚信——命运由我不由天。改革开放以来,小小村落涌现出专、本、硕学生共十几人,职业涉及公检法、工程建设、教育、卫生及科技等系统或职业。据说,若按大学生平均人口指数计算,窑头在四塘镇是首屈一指的。

参军报国也是窑头青年的志向选择之一,解放以来,相继十来个有志青年进入人民军队,在炮兵、武警、舟桥等兵种序列历练。复员以后,他们有的成为政府干部,有的成为事业单位骨干,有的是企业中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随意时代进步,窑头人水涨船高地有了不同的职业观念和事业追求,涌现出星级酒店主厨、工厂技术骨干、汽车修理能手、工程建设标兵、智能科技新锐等,顺应时代召唤的新兴行当和职业新秀,呈现出“江山代有人杰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蓬勃朝气。

江山代有人杰——村贤及后起之秀

赵启茂,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出生,衔正九品登仕郎。

赵世荣,光绪八年(1882年)出生,临桂西乡乡贤,能辩论、通中医、善经商、相牛马,穿梭于桂系新旧两派,官商民三教九流皆有他的朋友,比如黄绍竑的老师——灵川县长、同乡岩口莫国藩。

赵宣✘,生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中共党员,桂林市临桂教育局退休干部。

赵佑✘,1932年出生,乡村人民教师,精通文学,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曾在太平中心校、龙山小学授课,教书育人十余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批斗,便去职为宁。

赵✘智,生于1935年,中共党员,新疆兵团退休干部。

赵✘斌,生于1938年,中共党员,桂林市一建公司退休干部。

赵✘吉,1936年出生,中共党员,曾任永福县广福乡供销社副主任。

赵✘琦,1936年出生,中共党员,18岁参军,后来跟部队到海南参加英歌海盐场建设,退休后回临桂定居。

赵✘祥,1938年出生,中共党员,曾任柳州铁路林场副场长。

赵✘香(女),1939年出生,中国党员,曾任桂林市棉纺厂妇女委员、三任桂林市人大代表,曾经以厂青年代表接待李宗仁将军回乡访问和国家主席李先念的莅临考察。

赵✘义,1930年代生人,精通俄语,不忍文化大革命的摧残,教师工资难以糊口,便归隐田园,校长亲自登门,还是坚决不“出山”。

赵✘经,生于1968年,毕业于新加坡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曾任桂林市发改委委员、雁山区区长、工信委主任及党组书记,现为市政府副秘书长。

赵✘荣,出生1960年代,中共党员,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曾任临桂多处乡镇干部,现任临桂区安全局副局长。赵✘飚,生于1969年,高级技师,现任职新疆石河子134团。

赵✘奕(女)生于1967年,大学专科,经济师,原任职于桂林市象山区统计局;

赵✘英(女),生于1969年,桂林南溪山卫校毕业,现在临桂区第二人民医院工作。

赵✘源(女)生于1971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现任职于广东珠海市电信局。

赵✘竣(女)生于1973年,毕业于中南政法大学,现任职于广东知名律师事务所。赵海✘,生于1974年,毕业于桂林理工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任职桂林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赵军✘,出生1975年,中共党员,广西监狱警官学院毕业,曾任国有大型企业保卫处处长,现任七星区某街道党委副书记。赵✘琦(女)生于1975年,毕业于天津商学院,现任职于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赵锋✘,1977年出生,高级按摩师认证,临床理疗保健工作十几年并有所建树,常受邀在业参加技术交流与指导。

赵✘成,生于1979年,毕业于桂林商业技校,荣获桂林烹饪大师,曾任职三星级酒店,现为桂林山水大酒店行政总厨。

赵✘林,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长沙民政社工学院毕业后,响应团中央号召远赴宁夏。曾寄篱湖南工业职业学院、中国电科长沙第四十八研究所,在校报、企刊发表诗歌、散文多篇,笔名沈聆,网络写手,著有短篇小说《黄河浊水》、作词《南越武王》等。

赵旭✘,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曾就职广西驻京办,现任职百色市某区特警支队。

赵✘清,1985年出生,现任桂林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司项目部总工,桂林辅仁劳务公司副总。

赵✘荣,出生1986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法律本科毕业,曾任职三一重工广西公司法务处,现任职南宁某律师事务所。

赵远✘,出生1985年,桂林电子科大本科毕业,现任职桂林某智能科技公司。

赵✘连,出生1987年,从事美容行业,曾任义乌美指绣容貌管理学院首席纹绣导师,杭州伊芙美印兰(义乌分公司)技术总监。

赵燕✘,出生1986年,三峡大学本科毕业,电气中级工程师,广西中瑞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部主管。

赵✘辉,1988年,广西师范大学毕业、湘潭大学深造软件工程,北京乐学教育集团高级软件工程师。

赵✘航,1990年出生,广西电力技术学院毕业,临桂供电公司工作。

赵✘晨(女),1990年出生,广西外国语大学外语本科毕业。

赵锦✘,1992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西安电子科大研究生毕业,曾任职北京搜狐网络,现供职于北京腾讯。

赵✘婕(女),1990年代出生,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

赵军✘,1993年生,广西百色学院本科毕业,现在南宁从事法务咨询。

赵佳✘(女),1995年生,广西警察学院毕业,现任职平乐县公安局出入境。

赵丽✘(女),1997年出生,桂林电子科大本科毕业,现于深圳某科技公司从事研发。

赵✘勇,1992年出生,南昌大学本科毕业,现任临桂区黄沙乡政府副乡长,四级主任科员。

赵舒✘(女),1997年出生,本科毕业于南京工程学院,现在临桂区中国华能工作。

赵✘涛,1993年出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院毕业。

赵燕✘(女),出生1997年,贵州遵义医科大本科在读。

赵✘颉(女)生于1998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任职于美国知名企业。

赵✘红(女),1999年出生,广西艺术学院本科在读。

赵✘成,2000年出生,桂林电子科大本科在读。

赵✘兵, 2001年出生,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本科在读。

相关叙述人:赵万✘ 赵✘香 赵禧✘ 

执笔人:赵✘林


全文END,鉴于篇幅,《村贤典型人物赵世荣》尾后追更,敬请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水塘   临桂   湿地   嘉庆   龙山   桂林市   太平   宗庙   头人   故土   始祖   广西   秦汉   美文   党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