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金堤口 银油坊 铁打的小查庄”传说(水城文学)

#我是故事创作者#

“金堤口 银油坊 铁打的小查庄”传说

山东聊城 张福华 张志栋

故事:“金堤口 银油坊 铁打的小查庄”传说(水城文学)

民间传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未来的追求,是普通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智慧结晶。这些传说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发展在民间,优美动人,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遐想,形成了一种朴素的道德理念。

黄河流域中下游鲁西地区的东阿县,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历史上古济水、古运河和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交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产生了许多美丽的传说。“金堤口 银油坊 铁打的小查庄”传说就是众多浪花中的一朵。

相传东阿县刘集镇堤口村因坐落于一道由来已久的古大堤处而得名,老百姓俗称“秦皇堤”、“金堤”。大堤长约十余华里,沿堤口、油坊、查庄至高村,呈西南东北走向。

在黄河流域下游流传有秦始皇“跑马修大堤”的故事,就是说的此古大堤。相传,秦统一中国后,采取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等积极措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黄河经常泛滥,频发洪水,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秦始皇刚统一中国,就提出“南修金堤阻黄水,北修长城拦外敌”的两项重大工程,于是,大量征召民工修建。

故事:“金堤口 银油坊 铁打的小查庄”传说(水城文学)

时有反秦术士窜通修堤大臣以帮助修堤、赶工期为名,在大堤择处打造“定阳针”。据传,能定住太阳,把4个昼夜并为一个白昼,时长大约12顿饭的时间,以延长施工时间,促进度,致民工死亡无数。在大堤东边,现油坊村处建设修堤银库和保障处,为民工做饭,还有为官兵服务的酒馆、油坊、住处等。在油坊村相邻的查庄村处建造修大堤的铁质工具锻造处,并圈养骡马等,一时间马鸣铃响,人声鼎沸。修建速度是快了,但是,大堤不知何原因,不结实,总是被黄河冲毁。原来“定阳针”还有个隐藏作用就是收集魂魄,用于修炼,并腐蚀大堤,使大堤从内部溃烂,不成形,难抵洪水泛滥之力。

秦始皇得渤海神相助,得知真相后大怒,于是请渤海神派四龙子,化为神马。秦始皇御马亲临,自西向东沿河而下,俗称“跑马修堤”,也有叫打马修大堤、走马修堤之说。始皇亲临,龙马巡堤,打败定阳术士,踢翻了“定阳针”,“定阳针”失去效力。大堤自此固若金汤,黄河从此安宁,百姓安居乐业。金堤修成,银库撤走,但仍有榨油作坊、铁匠铺、小酒馆等留了下来,金堤区域形成三处人员聚集的自然村落。后来,金堤曾经决口的地方就叫堤口村,俗称“金堤口”。银库所在地,因当时留下的榨油作坊较为集中,就被称为油坊村,俗称“银油坊”。打铁锻造、圈养骡马的地方是查庄,后来也是打铁做铁器农具的较多,民间就被称之为“铁打的小查庄”。沧桑岁月流传至今,口口相传,“金堤口,银油坊,铁打的小查庄”的民间传说,至今流传不息。

故事:“金堤口 银油坊 铁打的小查庄”传说(水城文学)

后记:据老人说,小时候在大堤上经常发现有狐狸等动物挖洞散落的遗骨等。而当时,被龙马踢飞的“定阳针”落到了油坊村处,砸坏了油坊村原有的玉皇庙。至今,在油坊村还留有玉皇坑,据说地下还埋有被砸坏的龟驮碑等。

那裹有残魄的“定阳针”穿过油坊村地下,逃往东海。留下的沟道,就是现在油坊村内,被当地村民称之为“海壕”的坑塘。据说,此处通海,水从来没有干过。

另外,因渤海神的四龙子助始皇除害修堤,有功于社稷,被封为“福寿禄”三星之一的“禄星”,又称文昌星,给当地及人间带来了好运。堤口、油坊、查庄民风淳厚,人才辈出,三村在其护佑下,旱涝保收,富庶一方。而在历史进程中,堤口、油坊、查庄三个村毗临黄河,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农业灌溉有优势,当时也确实比较富庶。近百年来,三村仍是通往东阿、济南方向的重要通道。如今,南水北调工程、泰聊高速、黄河大桥、位山黄河湿地公园为之环绕,丰富了“金堤口,银油坊,铁打的小查庄”的美好传说内容,使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风采。

故事:“金堤口 银油坊 铁打的小查庄”传说(水城文学)

(摄影配诗:东阿 李子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三星   油坊   东阿县   东阿   黄河流域   水城   渤海   骡马   口口相传   黄河   大堤   富庶   民间传说   俗称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