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王晓飞作品:分水岭的“家”酿年味

原创.:王晓飞 文稿来源:蝶语兰心

渭南王晓飞作品:分水岭的“家”酿年味

题目:分水岭的“家”酿年味

分水岭上的年味是从“家”酿开始的,煮好的包谷豆儿装进罈子,放进上好的醪糟麯,稳在火炕里头墙拐角,用被子严严实实蒙了,年味就开始在农家小院里酿造。

“五豆”在那时没有那么大讲究,一般人家煮的是小豆,日子富裕一点的,加进一些刀豆,或是五色豆儿,就色香味俱全了。“腊八”是把面条放在早饭时吃,对于小孩子的诱惑力并不强。不过偷偷把耳朵贴在炕里头的罈子听,里面传出“咚—咚—咚”的声音,我那时是大叫“听,开始‘咚咚’了!”

这“咚咚”声是“家”酿的稠酒,在那个年月,白酒可以不买,稠酒却代表的年味。分水岭人不管是日子过得如何,不酿一罈稠酒,算不上过年,算不得有年味。包谷豆儿其实就是“麦仁”,也有用苞谷糁的,用麸皮当然是最次的原料。灞河川道里产大米,他们大都用米作原料。大米也不是最佳的选择,在岭上人眼里,已经相当奢侈了,要是日子够上滋润,那就选择用上好的江米酿制了。

渭南王晓飞作品:分水岭的“家”酿年味

这种极具诱惑力的“咚咚”声,一直持续到打扫房间,漫墙,祭送灶君,就成为“咚咚—咚咚—咚咚”,老远就能闻到一股醇香扑鼻,年的脚步就近了。腊月二十三送灶君上天述职,为全家上天“领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多人家会轻启罈盖,从这“咚咚”声里舀出几勺,放在锅里的滚水中,放上糖精,一人一个小碗,仔仔细细地品尝,孩子尝糖精的轻重,大人品的是酿制的成色,如若味尚欠火候,加麯继续“咚咚”。

祭过“灶君”,被烟熏火燎一年的神君,享受过人们供奉的香火,领着人间“饦饦”的香气,返回天庭汇报,总结评比他们的工作,接受玉帝的款待和封赏,需到除夕之夜,在除旧布新之时,爆竹声中一岁除,方从天庭返回烟火人间。

从这个不同寻常的晚上开始,农家的火炕上再加一样东西,瓦盆。瓦盆是腊月集会上精挑细选的,黄豆也是从自家的瓮里舀出,一颗一颗仔细挑拣的。灶君爷爷担负上天言好事,回家降吉祥,这几日小孩子说话谨慎,不敢信口开河,以免他老人家在汇报时失言。

渭南王晓飞作品:分水岭的“家”酿年味

灶君爷爷走了,祖先的神位还未请回,这是最开心的时候。锅里烧好热水,用手伸进去反复测试,过烫煮死了,过凉,催生不了豆芽。加热水,掺凉水,如斯反复,倒进黄豆去,伸进两手搅翻,然后用笊篱捞出,倒在已经见水的瓦盆,一方白布箍住盆沿,把里边的水滤净,放在火炕上靠锅的一侧,上边盖了手巾,压上砖头,用被子严严实实地蒙了。

豆子开始变得白胀,胖生生的豆芽第二天就毫不客气地蹦出来,直逗着农人乐。豆芽可着劲儿生长,为了可爱芽儿长得粗壮,盆子里开始加压,砖头由一个增加到两个,每天晚上用温水再滋润一番,照例放在火炕最温暖的地方。炕里边的罈子“咚咚”越来越紧,由间隔的“咚咚”,变成断续的“咚咚”,再由断续的“咚咚”,发展为连续的“咚咚咚”,年味就彻底地酿浓了。

除夕之夜敬祖先是最最隆重的事儿,我们家灶里的事儿全由母亲、奶奶料理,各种菜肴预备停当,油炸豆腐,胖乎乎的豆芽儿掐去虚梢,放在开水锅里煮熟,笊篱捞出来放在凉水盆里,慢慢取用。父亲则带领我们悬挂好“神轴”,没有“神轴”的人家写好牌位,纸上写着“奉请三代祖宗尊神之位”。“神轴”两边悬挂蓝田牛圣人的对联,道是:“高文又简又仄;美行如璀如璋”,桌上摆上各种祭品,燃蜡点香,搭躬拜曲膝跪,磕头作揖,再恭敬地请回祖先,依旧磕头,以至正月里每位亲戚来,也要先磕头拜祖先。

一切准备就绪,年味完全酿浓烈了,那不是酿制稠酒,是“家”酿年味。小时候在分水岭上的塬上老家过年,菜肴当然无法与今天相提并论,但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年的味道并不在于吃什么,也不在于吃了什么,而在乎那种浓郁的气氛。一家人围定一个木盘,热热闹闹,融融恰恰,高高兴兴,其实这一切还不算正式过年,是一步步酿制年的气息,“家”酿浓浓的年味。

分水岭人酿制的稠酒,时间久长醇香浓烈,若是大米或包谷豆儿,只需把水烧煎滚烫,舀一勺半碗倒进锅里,一边煮着,放进适量糖精,即可“大碗饮酒”了,喝至碗底的包谷豆儿或米粒儿,借助筷子。若是麦麸包谷皮酿制,则用箩子过滤,然后烧滚放入糖精,味道也很正宗。灞河川道人家喝稠酒讲究,他们言道,铁锅烧稠酒易受影响而变味儿。便据人口多少,取砂锅几个,里面盛放新鲜井水,放进酒胚,糖精,放在锅里文火慢烧,那个稠酒确是真醇,喝起来别是一番滋味。

渭南王晓飞作品:分水岭的“家”酿年味

农人能否把日子过好,一年里是不是勤恳,农人是瞒不过灶君的,灶君爷爷除夕之夜“满载而归”,他老人家最有发言权。三十下午,张贴了大红春联,门楣有五张大红“絮子”,面缸上贴的“米面如山”,门口贴有“出门见喜”,炕头有“小心灯火”“老者安康”,牛槽有“槽头兴旺”,楼梯贴“步步高升”……初一比看谁起来最早,谁家鞭炮最先发言……

对于小孩子而言,等候了一个长长冬天的新衣新帽新鞋新袜,此刻伴随着迎接天地神君的炮声,喜洋洋地穿着在身,呼朋引伴,一溜长串,走东串西,直至把年味推向极致。

作者简介

王晓飞:男,1953年生,陕西教育学院毕业,高级教师,陕西省作协会员,曾在《散文》《中国校园文学》《陕西日报》《延安文学》等十余种报刊发表散文诗歌等,先后在“延安文艺杯”等大赛中获奖10余次,出版散文集《云横秦岭》《雪拥蓝关》等。现任陕西渭南市杜桥中学校刊《杜桥》执行主编。获第三届杜鹏程文学提名奖。

渭南王晓飞作品:分水岭的“家”酿年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分水岭   渭南   灶君   笊篱   瓦盆   延安   放进   包谷   火炕   糖精   农人   陕西   豆芽   除夕   祖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