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的人:越喜欢,越逃避

我是以北,分享走心干货,成长生活

“回避型人格”的人:越喜欢,越逃避


01.


“越喜欢,越逃避”,你也总是有着这样的扭捏心理吗?



一面给自己美好的憧憬想象,一面又龟毛着隐藏着自己的心意。


这样“喜欢着,又逃避着”的行为,让人因欢喜而深情,又让人因没勇气而转身离去。


想要的,没勇气;喜欢的,不争取。


在还没开始前,就在内心底演练了过多的负面结局:


害怕说出喜欢后的无果回应;害怕真心被辜负;害怕因自己单方面的在意而误解了那段关系...


最后啊,倒不如回避在自我的假想空间里继续守候,倒不如早早选择“不要开始,自然也不会有失望的结局”。


“回避型人格”的人:越喜欢,越逃避


02.


这样“自我防卫”式的保持距离,还是会觉得太拧巴。


就像是在年少时遇到过的某个人,我们曾有过一段很稚嫩单纯的联系,没有利益牢笼的限制,没有梦想前途的抉择,可是后来还是因为缺少些自信勇气,在逃避中将一些联系自动中止掉。


电视《普通人》中讲述了一段无疾而终的青春期故事。


两个很美好的人互相吸引在一起,但后来男主因为与女主的家庭差距而掩藏着自己的自卑心,女主也因为自己性格缺陷而敏感否定自己。最后,这段关系在互相逃避的趋势里,选择了分手结局。


谁也没解释,谁也没主动告知过自己内心的纠结与难过。到影片最后,当男女主角都已成熟稳重后,他们再来回忆起当初的那段“回避式恋爱”时,都有着些恍然的后知清醒。


有时候想想还是会觉得挺遗憾的吧?


比起不想失望就选择结束来说,这样的回避行为也未必是最好的应答方式。


那里有错过,有遗憾,觉悟后会更为自己的逃避选择而遗憾惋惜。


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当自己选择掩盖自己真实内心的同时,也把真正在意你的那个人被自动隔离掉。


“回避型人格”的人:越喜欢,越逃避


03.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一书中说:拥有着回避型人格的人,她们内心里大概隐藏着一个“被抛弃的内在小孩”。


这个小孩也许从小经历过分离或者被抛弃,也许她是自卑的,她的内心里就会存在被抛弃的心理阴影,她在现实中就会呈现出一种“害怕型的依恋关系”:


明明很在乎一个人,却总是害怕被对方抛弃,害怕这段关系走不到更长久,所以最后干脆自己先发制人,在对方抛弃自己之前,选择了长痛不如短痛,先抛弃了对方。


在“自己会被抛弃”的自我暗示和假想里,因为敏感、因为自卑,他一旦与人亲近起来时就会患得患失,变得恐惧焦虑起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你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人:她明明很在乎一段感情,却总是在亲密关系里不自觉将另一方推得远远的。


她总是怀疑对方是不是不够在意自己,总是否定自己、质疑一段关系的长久性。


久之,在这样的担心焦虑里,害怕被抛弃的想法就一直贯穿在两人的感情中,使她开始逃避现实,使两人的感情也开始因此变得不稳定起来。


一个人在一段感情里存在的“害怕型依恋关系”,是导致她“口是心非,逃避喜欢”的一个源头。


依恋某个人,却害怕被分离,最后啊,她在这样的心理阴影下,就选择了自动将一段关系终止掉。


“回避型人格”的人:越喜欢,越逃避


也许,我们应该好好审视自己内心,好好关注自己心底那个“被抛弃的内在小孩”。


疗愈她,告诉这个心底的小人情况并没有自己想象的糟糕,试着去建立起一段关系,打消心中的顾虑,才能让一段感情更长久。


爱自己,才能更爱人。

希望我们都能有这样的释怀和勇气。


往期文章:

写给懂事的女孩:你的懂事,不委屈

写给不想合群的女生:不合群时,如何自我和解?

写给老好人的你:“请不要把我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


作者介绍:

我是@北寻姑娘,211工科毕业女,文字工作者,专注情感心理,分享走心干货、成长生活,我们一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喜欢   干货   美文   自卑   人格   心底   在意   长久   勇气   害怕   内心   遗憾   结局   小孩   感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