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讨好别人就会委屈自己,给讨好型人格的8个建议


讨好型人格:讨好别人就会委屈自己,给讨好型人格的8个建议


大家好啊,我是以北,今天和大家来聊聊“讨好型人格”这个话题。


文章从以下4方面展开:



写在前面


我以前也是个讨好型人格的人,会在意别人的情绪而隐藏自己的心情,也不懂拒绝,会一直消耗自己去满足别人的需求。


我以前会理想化的安慰自己,付出总是会有该得的回报的,但我却忽略了“无条件付出”、不展露自己的棱角锋芒,其实也是自己畏缩心理在作祟:


我们逃避与人正面相遇的针锋相对;

我们害怕被人拒绝被人偏见的负面结果;

我们以为与人“保守”相处,才能得到更好的安全人际关系;


但我们有了这些体面的考量,尽力去表现一个稳妥的自我形象,掩盖了自己的真实诉求,最后付出与回馈不对等的时候,也会陷入失望后悔的自责中。



关于人际交往这件事,以外界为中心,我们就会在一个又一个散乱的营地里放错脚步。


就像“散沙难以成型”一样,我们迎合了这边,却忽略了那边,到头来劳神劳力不说,却依然很难找到同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处阵所。


表面的合群相处,讨好了他人却委屈了内心,而最后你会慢慢知道:


只有专注自我,以自己为重点去发展,才会慢慢凝聚成一个与自己相契合的集合。


不懂拒绝、害怕受伤的敏感姑娘:


尽管人群里我们拧巴、我们讨好,我们自卑又后知后觉,但是在还未找到真我的时候,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拥抱那个"被自己隐藏起来的内在小孩"。


这篇文章写给讨好人格的你,希望我们都能慢慢接纳自我,疗愈那个时常矛盾自责的自己。


讨好型人格:讨好别人就会委屈自己,给讨好型人格的8个建议




01.

讨好型人格的普遍行为表现



行为1:察言观色,迎合他人


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里的女主角小凪就是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的人。


人群里她是一个察言观色的观察家,小心翼翼维持着与同事的关系,怕被孤立怕他人生气,宁愿委屈自己也从不跟人说一个"不"字。


而她一昧的付出却依然被同事们嘲笑和孤立时,她也依然没有选择和她们正面相对,反而背后又使自己陷入一个自责自卑的消极情景中。


这样人前忍耐恭敬,人后自卑的失落循环,让人一再消耗着自己,就让我们的精神和心智都持续处于亏空状态。


行为2:害怕拒绝,不愿针锋相对


讨好型人格的人,大概起初都想怀着柔软的心胸和保守的态度与人相处,


但人际关系本就不是非黑即白,不是真心就能遇真心那么简单。


如果你的温柔善意没了界线约束,如果自己始终不懂得表达自己的心意,不懂得在自己不乐意时说拒绝,就会让别人一再突破那层界线,让自己在节节后退中,遗失了阵地,让自己心无可依。


行为3:高敏感、低自尊


"高敏感":让我们总是处处留意细节,被细节打败。


我们在细节里窥探他人的态度和情绪,我们又在他人的细小回馈里,去审视引导自我的行为。


"低自尊":让我们一昧委曲求全。


其实自己未必不知道自己的虚伪讨好,但总觉得顺应了表面的合群,总好过自己一个人的要强独立。


讨好型人格:讨好别人就会委屈自己,给讨好型人格的8个建议




02.

讨好型人格的影响?



影响1:伪装成“惯性”,最后根深蒂固难以摆脱


其实人群里适当的讨好行为不是什么过错,偶尔的讨好,反而能让我们的关系更自在稳妥。


但是很多的“讨好”是不理性不自爱的,就会在自己持续伪装合群讨好的行为里,渐渐成为自己的自然行为惯性,这时候有意识去改变一些人际关系时,才发现自己想摆脱却没突破的勇气了。


就像前不久有读者向我诉说的她与同学的相处烦恼:


以前她总是那个照顾对方的人,会在意对方的情绪,对方生气时也是自己主动去讨好去挽留,她们一直处于这样的相处模式里,


最后她觉得自己这样一昧付出太吃力了,想试着尽量独处,想改变下自己与她的相处方式时,却发现对方因为她突然的态度转变,误解了她的心意,最后也和她渐渐疏离了。


尽管她后来有解释她并没有恶意时,对方却依然觉得她出局了,两个人就这样把一段关系给僵化。


与人相处总是这样的。


我们如果持续伪装一种和谐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没有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刻意去讨好营造某种和谐关系,到后来相处模式成为了惯性,也难怪大家都难以从中去接受一个人突然的变化。


讨好型人格:讨好别人就会委屈自己,给讨好型人格的8个建议



影响2:恶性循环,消耗自我


人前好脾气,人后自责自哀,我们不仅在刻意讨好合群里消耗了心神,也在自我消极的审视里否定了自己,让自己处于灰色地带中。


影响3:忽略了自我的精进机会


讨好别人,委屈求全,很多时候我们能够帮助别人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却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自己,错失了很多前进的机遇。


比如总是不敢拒绝别人,放下了自己手头的正事,而去帮助别人。


讨好是表面,我却觉得我们在其中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最不好的影响在于我们在讨好的惯性中迂回前进,缺少了很多果断"为己"的勇气。


我们能够对别人说"好的","没关系",我们却很少对自己说,"那可不行,我才是最重要的"。


影响4:讨好而来的合群错觉,建立错误的关系模式


你是否会为了追求在群体中的安全感而刻意伪装自己?


你是否会挽留一段单方向付出的关系而持续消耗自己?


你是否会怕被孤立被偏见而讨好压制情绪?


其实,不管讨好与否,很多相处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模式是:相互付出相互理解和包容。


而人群里那些懂得先去精进自我,用自我的闪光点去发光发亮的人,能够吸引更多的契合者,也能够在自己内心自动去建立安全感。


讨好型人格:讨好别人就会委屈自己,给讨好型人格的8个建议




03.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讨好?



原因1:讨好型人格:“依恋循环”不完整


《可塑的我》一书中提及了一个心理模型——"依恋循环"。


依恋循环模型包括四个步骤:需求—表达—满足/不满足—心理结果。


了解依恋循环可以帮助我们梳理自己的经历,重塑自我,规避一些成长中的误区风险。


在第三步中,如果我们的需求被满足了,就会感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自己会被看见、听见、被重视,那么在这一循环基础上日积月累,就可以建立起基础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我们也会建立健康的自尊、自信和价值观。


而如果我们的需求在表达出来后没有被满足,人往往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生气、愤怒,另一种是抑郁,压制自己的真实内心。


所以,那些过往经历里受过打击,不被偏爱和重视的女孩,她们从小的“依恋循环”都是不完整的,从小缺少了被关爱和被理解,长大后她们就产生了心理误区:


总觉得自己是被动一方,需要去讨好去迎合,才能避免被孤立,才能避免“依恋循环”中断而惭愧。


比如《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比如《风平浪静的闲暇》里的小凪。


又比如《人间失格》里的叶藏,还有戴着面具伪装合群的你我。



原因2:讨好型人格:不健康的依恋关系


而讨好型人格的人为什么会在人际关系里有这样的表现?


除了“依恋循环”的解释,《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一书也提及了两个心理学概念:"黏滞型依恋关系"和"害怕型依恋关系"。


指的是那些心里受伤、缺爱、缺少陪伴的人儿,内心底都渴望着被关注被拥抱,从而在行为里与人达成的某种依恋关系。


黏滞型依恋关系的人,害怕被孤立和分离,会希望时刻与人链接,希望有人在身边。


而"害怕型依恋关系"的人,同样渴望有人陪伴,但因为害怕关系的破裂而显得小心翼翼或用力过猛,现实里反而因为自己的过度担忧而将一段关系破坏掉。


比如:太讨好他人,太在意对方的回馈,一旦对方偏离了自己的期望值后,就会患得患失,疑惑是否对方不在意自己了,或者自己是否做错了,从而在一段关系里不自觉地和人产生了很多交往压力。


原因3:讨好型人格:总是用消极的态度看过去的经历


不管怎样,


讨好型人格的人,自卑敏感又善于自我否定,我们能够从过往的经验里找到一些归宿原因,但我更觉得,我们应该从我们的行为里去看到我们的真实诉求。


就像《被讨厌的勇气》中否定"原因论",而推崇"目的论"一样:


我们讨好,我们自卑,我们伪装自我,不仅仅是过往阴影的影响,也在于我们用消极的态度面对过往,也用消极的态度去引导自我。


我们为了逃避现实,为了拒绝与人的正面相遇,为了取悦他人,我们为了这些潜意识的目的,所以一再逃避内心,伪装了自己。



04.

如何应对"讨好型人格"?



1.发现自我:正视自己的内心诉求


其实这个方面挺通俗易懂的,疗愈自我的前提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而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尴尬和难为情,将其避而不谈,宁愿自我安慰自己的付出是心甘情愿也不可惜。


可是我们表面的讨好行为下都藏着自己的心事诉求:我们希望被重视,希望被回馈,希望自己的一颗敏感柔软心值得被理解和包容。


所以,正视自我的核心诉求很有必要,每一次的直击内心,也许可以让我们更近一次去接纳自我。


2.如何正视自我,找到我们内心底的核心冲突?


《可塑的我》中介绍了一个心理模型——CCRT模型。


CCRT是“核心、关系、冲突、主题”的简称。用CCRT这一模型探索内在模型,有助于把人生剧本的基调看得更清楚。


CCRT模型的意义在于,可以防止人们总是掉入相同的人际关系冲突主题中而不自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内心诉求,并有意识去重视起来。


比如,灰姑娘与后妈和姐姐们是一对人物关系冲突,她为了生存就要收敛锋芒任劳任怨,而她想要摆脱这种遭遇,南瓜马车和水晶鞋就是她的命运契机,王子就是隐藏在她内心的期望诉求。


即:


关系冲突:灰姑娘、后妈和姐姐们

内心冲突:她为了生存就要讨好后妈和姐姐,收敛锋芒任劳任怨,而她想要摆脱这种遭遇,就要期望王子的降临。

内心核心诉求:希望被拯救、希望命运出现奇迹。

核心诉求满足与否的两种结局:

如果灰姑娘一直不敢直面内心的核心诉求,就会在任劳任怨的持续消耗中碌碌一生,而只有她勇敢去穿起水晶鞋,去接受王子的拯救,才会获得新的开始。



这衍生在"讨好型人格"的人身上,同样适用。


我们只有意识到自己讨好的初衷是:想要被关爱被珍惜。


把这个核心诉求作为关键突破点,而不是首先把关注点放在环境和他人的身上,


那么我们围绕自己的诉求,就可以用很多方式来实现它,让自己避免了陷入"讨好-自责"的恶性循环。


讨好型人格:讨好别人就会委屈自己,给讨好型人格的8个建议


3.与人相处,尽量在一开始就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第一印象很重要,很多人以第一次印象来看人,而如果自己在一开始就隐藏自己,后来每一次的讨好不得,反而让自己后悔尴尬自责。


我们为此的难过和自卑无助,其实你仔细想想,都是因为我们没有让环境满意而自责,最后又觉得没有遵从真心而遗憾。


也许,下次与人相处,我们可以一开始就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尽可能在一开始就努力表达自我,不要觉得难为情而保守相处。如果你已经受过“讨好”的苦,下次就要有意识去主动起来。


4.拒绝别人时,委婉把"好"变成"不"


面对别人的不合理不适时的要求时,没时间没精力就直接表明自己的处境就好,然后再表达一些些歉意。


拒绝公式:不好意思+我正在忙xxx+时间阻碍+道歉


比如"不好意思,我现在正在忙一个项目,今晚必须得赶出来,很抱歉不能够帮助到你"。


其实挺简单的一个推辞,相信大多人听到后是能理解你的。


5.一开始就建立底线。


当然,我们要一开始就建立自己的底线,能帮就帮,做不到就不逞强,事不过三,想拒绝就表达出来,在以后的相处里,别人知道你的底线,也不会一再把你当成老好人。


讨好型人格:讨好别人就会委屈自己,给讨好型人格的8个建议


6.正视偏见:别太把别人的评论放心上


在特定的环境和有限的认知格局里,我们很容易陷入自我遐想的牢笼。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悟:小时候的某个遭遇,比如父母老师的批评,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但现在回想过来也就那么回事。


在我青春期时,总把目光放在别人的身上,别人的一个小眼神都能够让我郁闷好几天,现在回想起来真心觉得太幼稚太不值得了。


总是用别人的眼光来引导自己的行为,就会迷失自己的方向,错失很多机会。


就像我读书的时候怕被偏见,怕别人的议论,在很多公开的竞赛活动中,我都选择了逃避。


因为害怕他人的眼光而错失机会,这样一次次的躲避中,也给自己的未来造成了很多隐形影响。


想想还是觉得挺不值得的,其实别人的议论眼光也没有那么重要,再回过头来看,还是会觉得自己太在意别人,反而把遗憾都遗留给了自己,从头到尾遗憾自责的都是自己。


7.找到一个兴趣或目标,精进自己


不想讨好,不想在自己不喜欢的场合去伪装时,我会选择让自己忙起来。


十几岁的时候,我们把孤独、把不合群看得如此严重,但到了20多岁的社会工作里,你会知道个人前途命运却比人际关系艰难好几倍。


诚然工作生活里少不了人际关系的辅助,但是人际关系的烦恼会影响我们的心智,让我们的工作却步,而沉迷于工作学习的忙碌,却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这一点也许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但对于我这种喜欢安静的讨好型人格的人来说,图书馆、学习、阅读、写作,真心给了我太多的治愈空间。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不妨找到一个发泄口,比如从阅读写作开始,在阅读中审视自我,在写作中倾诉心中淤积的感受,


让自己这样忙碌思考着,很多烦恼的问题就转化成了一篇篇可视化的文字,这样看来,那些纠缠在自己心头的忧愁烦恼,也并不觉得太庸人自扰了。



8.疗愈自我:解开束缚,走出去


撇去讨好型人格来说,其实人际关系里,不管你选择讨好与否,本身现实里都是存有矛盾的。


在我们选择讨好前,本身就已经留有矛盾的苗头,正确的做法是放宽心态,不以此影响自己前进的脚步。


讨好式的求全,并不能让人真正信服,反而让人抓住了自己的软肋,以此成为人际关系中的靶向攻击点。


我们需要回归内心,坦然面对外界的纷扰,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却需要我们最频繁的练习。


不要对此用一句心灵鸡汤来鄙夷,也不要因此觉得“道理都懂,改变很难”而继续让自己重蹈覆辙在人际关系里。


你封闭了自己的内心,自己都不愿意跨出那一步,烦恼就会积蓄在心头,就会麻木,这时候还期待着被人拯救被人理解和包容,哪有那么多被眷顾的好运气。


不妨看看书;


不妨下次在不想讨好合群时,去图书馆一个人安静坐一个下午;


不妨被身边人误会隔阂时,换个角度找原因,不去强求每一个人的认可;


不妨练习练习被他人讨厌的勇气......


当我们有意识做起这些来时,这也许,比起把自己框起来自我责怪来说,已然是一种"走出去"的进步。



以上,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人格   孤立   美文   自责   消极   人际关系   自卑   消耗   模型   委屈   冲突   害怕   内心   核心   自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