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国家庄,是宁阳县华丰镇下辖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宁阳县城东北约80里,北枕大汶河,距离大汶口文化遗址不足二十里。这片土地曾被人描述为“山水相依、民风淳朴、物产丰富、历史悠久,处在风景如画的泰山、曲阜、水泊梁山组成的旅游三角核心位置”。

一条东西向的公路,十字路口的路牌显示,往东是华丰路,往南是S333 公路,公路北边(左边)就是国家庄。

这是一个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村庄——国家庄。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这里是曾经的村口,矗立着一块1989年立的村碑,“国家庄”村名赫然醒目。村碑背面显示“清初国姓迁此定居,取名国家庄”。历史上,大凡以姓取名的村庄,都是曾经荒无人烟,某姓人家最先从外地迁来定居,从此不再四处漂泊,落地生根,这里便成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家园。三百多年来,国姓人家在此繁衍至少得有十几代人(后来又有别姓人家迁入)。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世世代代人的足迹,洒下过世世代代人无数的汗水,空气中留下了世世代代人的气息。

因为现实的需要,国家庄于2020年前后整体搬迁,另有新居地。现在这里土地还没有完全整平,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偌大的一片废墟上,杂草丛生,再也看不到一只家养的土鸡,听不到一声鸡叫,听不到一声犬吠,远处的草丛中不时传来野鸡的叫声,但看不到野鸡的影 子。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之前曾听说国家庄要搬迁,曾想过在村子消失之前来这里看看,但因为忙,一直没能来,没能拍些照片,留下一些将永不会再有的老庄子的记忆。

人似乎都很忙碌,很多事物可能因为常见而不在意,以致熟视无睹,忙忙碌碌之中便被过滤掉了,当有那么一天,忽然想起曾经见过却不复存在的东西,便愈发想去重新找回。

二十年前我曾来过一次国家庄,确切点说只到过村口,并没有走进村子,可就是那样的一次来过,偶然间留存记忆中的村庄的影子,如今却愈发突出起来,于是想来看看国家庄拆迁之后的模样。

我是带着一种复杂的感情来的。这里不是我的老家,却猛然间有种像是在寻找我的故乡的一种情感。一直在想,故乡遥遥,不能常见,但愿故园无恙,一切安好,然而,这是不现实的。所谓的故乡,不过是曾经的家乡;所谓的故人,不过是曾经的旧相识。岁月更迭,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无物长居,哪里有什么永远不变的家园?有多少曾经的故人还能相见如初?曾经的故园,曾经的故人,当某一天再次相见,除了短暂的惊讶和唏嘘,就是花很多精力和时间的回味……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村口有丛桑树,枝条繁茂,桑葚红紫,肥厚的桑叶却已没有哪一只家蚕能再有福享受。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废墟之上,瓦砾之间,一株开满鲜花的植物,花朵依旧火红。

脚下一块块残砖断瓦,磕磕绊绊,不得不时时小心,竟没有双脚落地的踏实感觉。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瓦砾之上,一只旧鞋,带着岁月的风尘静默着,老旧的皮革反射着午后西下的阳光。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这是拆掉的一家大门,残断的门柱上的红底金字瓷砖对联还剩下“富贵全家”四字。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又一残断的门柱上,留下瓷砖对联中的“在幸福” 三个字。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这半块门柱上,留下“彩虹” 两个残字。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这是个“金”字。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瓷砖白底红灯笼上是金色的“囍”字。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一家大门上,瓷砖上的两只雄狮分居两侧,威武雄壮。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另一家大门上,瓷砖对联仅剩一个“门”字,右边一只雄狮依然威风凛凛,霸气十足。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这家大门里瓷砖彩绘影壁部分依稀可见。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这家正房卧室里还能看到一张旧床的床头。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这是个“福”字。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这是一家大门上残存的对联,左边一“运”字,右边“财宝进家门”。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这幅对联是“春光高照文明院”“……流勤俭家”。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这家外门,“金砖”贴墙,对联尚有“腾云起”。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这应该是一个大门对联的横批:“安居乐业”。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贴着金字对联的半截门柱,“……财财兴旺”屹立不倒。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两只手工编的筐子,居家常用之物,因举家搬迁被遗弃了。此时此刻,筐里盛满了阳光。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半截墙壁还算完整,曾经的宣传标语“关爱女孩,善待老人”清晰可见,四周依然弥漫着淳朴的民风。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计划生育漫画展、优育优教、妇幼保健、婚姻法”宣传栏。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少生优生 幸福一生”。

这些早年的标语已成为了过去时代的记忆。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墙外一丛萱草(俗称黄花菜),傲然挺立,金花绽放,为之写诗一首:

经年黄花尝为菜,

半开只待亲朋来。

如今花开空寂寞,

不见昔日故人来。

随着一些残垣断壁逐渐被拆除,土地被整平,国家庄正在渐渐走进历史。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本图选自:搜狐号“齐鲁观察”

从网上看到一位网友拍的这张照片,据说这端庄、古朴有力的隶书“福居”,是国家庄村里的一位老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在自己家大门上方题写的。网友说这是他对家的爱,也是对这个村庄的深情。

多少年之后,不知还有多少人能再提起这个地方,或许更多的是子孙后代将从一辈辈人的口传中,从可能不多的文字记载中,得知这里曾经有个名叫“国家庄”的村子。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以给后人留下而不可移动的标志?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幸好,在村庄的西北角上,有一棵大槐树,已被人们建了围栏加以保护。

宁阳国家庄:搬迁后走进了历史,带走了三百年的乡情和乡音

这棵槐树算不上很大,但从它饱经沧桑的树皮和部分中空的树干来看,百年树龄是不止的,如果是建村的时候栽植的,也已有三百年的历史。这棵槐树,应该成为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代人永久的记忆。

不禁想起山西洪洞大槐树,明朝洪武年间到永乐年间将近半个世纪,百万移民迁居全国各地,迄今六百余年,河南、河北、山东、东北等省份乃至大半个中国很多地方的人都是大槐树移民后裔,当地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有史以来,人类就往往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择地生存,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移动史。因为迁徙,才有了他乡的漂泊,曾经的家乡才叫故乡;因为对故乡有情,才有了乡情;因为故土难回、乡情难舍才有了乡愁。

但愿几百年之后,国家庄这棵大槐树还能长青,国家庄人的子孙后代想起老家,还能常回“家”看看,还能看到这棵槐树,还能找到曾经祖先的家园,给他们以心灵的慰藉!——因为这里是他们的老家,是他们的根!

最后提一提,“国家庄”,当地人不叫“国(guo)家庄”,而叫“国(gui)家庄”,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叫的,是当地土话,是这里的人从小就学会的口语叫法,乡音难改啊!

————

[声明:除“福居”一图选自搜狐号“齐鲁观察”外,均为原创图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宁阳县   洪洞   宁阳   乡音   齐鲁   国家   门柱   槐树   乡情   村口   门上   瓷砖   对联   故人   村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