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对子女的影响的不同层次

6月20日是父亲节,谈谈我们与父亲的关系。如果说,母亲的功能主要是生育、抚养我们的话,父亲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在社会上站住脚,进一步发展。这种功能的差异是相对而言的,是由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所谓相对而言,只是指程度、主次,实际上母亲、父亲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对方的功能。所谓帮助我们在社会上站住脚,进一步发展。如果说,养育=抚养+教育。既有抚养,又有教育,我们才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成长环境。如果说母亲主要的功能是“养”,父亲则主要是“育”。

从全人心理学通心理论看,父亲的功能是分层次的。父亲与子女通心的程度越深,子女的发展就越好。要理解父亲的功能,我们先来看一个概念:“人生脚本”。

一、父亲与“人生脚本”

理解这个概念,可以与“剧本”做比较。我们演戏需要一个剧本,比脚本更加粗糙、更加简单、更加原始的就叫“脚本”,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追溯到自己的人生脚本。它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历的一个事件,这个事件一般发生在7岁左右,或者7岁以前。它对我们的一生都有重大的意义。

我的人生脚本就是在5岁的时候。5岁刚刚上幼儿园,大概是9月份,天气比较爽朗,夏天的晚上。我坐在我爸的膝盖上,跟他一起玩,我就站起来唱歌,就是唱的在幼儿园学的歌曲,我自己感觉我的声音很大,声音在夜空里面回荡,也很好听,我爸很欣赏,我唱累了又躺在他的膝盖上玩,那个时候我躺在膝盖上玩的时候,我忽然就注意到夜空,一下就感觉到头上的夜空非常神秘,有神秘感在我心中升起。我就问我爸,“天有没有边?边在什么地方?”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就有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感觉,就是非常奇怪,天怎么会没有边呢?如果有边会在什么地方?那个时候我已经有了宇宙无限的感觉了。

这种“人生脚本”对我现在回顾起来,所具有的意义非常重大,我整个一生都是围绕这个“人生脚本”展开,我就是一个探索者、思考者,我一直在探索宇宙、人生的奥秘,我整个一生都是这样展开的。一直到现在我提出的全人心理学以及通心理论,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在展开的,我这一辈子都是在试图探索和解决一个基本的矛盾,就是宇宙的无限和人生的有限的矛盾。

人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我现在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但这个答案不是固定不变的,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之中,如果是我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不需要进一步发展的终极答案,这个就不算我的“人生脚本”了,因为在我的“人生脚本”里,宇宙就是无限的。我在5岁的时候,已经感觉到了宇宙的无限性,这个印象是非常深刻了的。我这个人是难以执着的,我是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

很多心理学家都谈到“人生脚本”。研究最多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他的最后一本专著就叫《人生脚本》。他把“人生脚本”的意义提高到这样的程度:我们每天都在进行人际交往,见面一般会说“你好!”而伯恩说,接下来你会说什么?做什么?主动交流,还是匆匆离去?还是等待?等等。这些都是你的人生脚本决定的。

如果父亲能够参与我们的正向的“人生脚本”的形成,我认为就是比较幸运的。这堪称父亲的优良功能。——我对于“人生脚本”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发挥,与伯恩大有不同。我更加强调其积极的影响与作用。


二、父亲的最大功能:明师


父亲的功能,最强大的莫过于既是养育者,同时也是“明师”。由于他自身的成长以及达到相当的水平,所以他可以深刻地影响我们的人生。例如,我们熟悉的钟南山先生,他的父亲就为他起了模范作用,从小就对她进行启蒙,教育他应该志向远大,奉献社会。有这样的父亲,我们的人格三要素,智慧力、情感力、意志力都能够充分发展。

再如,十五岁的天才少女数学家谈方琳。她的父母都是华东师大的讲师,这显然就让她从小就浸淫在知识探索的氛围中。她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她显然继承了父亲的数学基因,从小就爱好数学,有严重的偏科现象。父亲也有意地引导她走这条道路。在升入初中以后,谈方琳对数学的兴趣愈发浓厚,时常和父亲一起交流数学,父亲尽力而为,到一定时间,感觉自己在专业上已经给她不多,后来就将她介绍给华东师大的数学教授。

再如,我的音乐界的朋友和老师,作曲家高为杰教授,他是中国音乐学院原作曲系主任,著名音乐教育家。他的作品近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好评。他的儿子高平,现是首都师范大学作曲系主任,不仅是国际知名作曲家,而且是优秀的钢琴家。他的作品不仅经常在国际上演出,而且他也多次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

如果父亲是养育者同时也是“明师”,这样的人是很幸运的。他不仅在事业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而且在专业上也给我们打下牢固和坚实的基础。


三、父亲的基本功能


父亲最初的最基本的功能应该包括:看见、接纳、交流、引导、示范。

在关于婴儿的理论中,在生命的早期,婴儿是从与母亲的眼神交流中获得成长的动力。在一定阶段,婴儿不仅吸奶,也用眼睛去寻找母亲的眼神,以便于和母亲进行情感连接。在婴儿能够辨识母亲之后,进一步辨识父亲,父亲就应该越来越多地与之交流。

对一个孩子而言,如果四岁前主要是母亲作用更大的话,四岁以后,在语言功能发展之后,父亲的欢迎、接纳、引导,就越来越重要。

四岁之后,儿童的活动范围增加,包括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和对外界的探索。这时候,安全需要的满足开始突出,父亲要完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提供安全感。他是一位有力的保护者和靠山。儿童早期的安全感,可以给他提供继续探索世界的勇气。

我们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获得了足够满足,但在参与社会的竞争中缺乏行为上的指导,缺乏适当的提示和限制,是我们的早期教育和父爱的缺失。

我们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意志力的发展相当重要,这种意志力的培养,常常需要早期延迟满足的训练。这方面父亲常常需要起示范作用。

在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确实需要适度的行为约束,但如果这方面的教育如果粗暴、过于严厉,又会造成孩子的挫折、挫败、恐惧等感觉,甚至产生创伤性的体验,形成心理情结,妨碍正常成长。


三、心理咨询师的特殊功能


在上学以后,老师常常起着一种补充父亲的功能。

如果老师这种功能不足,年纪相近的朋友之间可以起一种补充。

如果老师、朋友都没有起这种补偿作用,现在新兴的一种职业“心理咨询师”,则可以“当仁不让”了。关于心理咨询师的功能,远远不是传统理解的那么狭隘。

由于当事人来咨询的原因,追溯其原生家庭,常常有健康的父爱的缺失,在咨询关系中,咨询师常常需要担当一个特殊的角色。他既是咨询师,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老师、父亲的功能。

优秀的咨询师能够起到一个类似于优秀父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边界清晰、立场坚定、态度温和、行为果断。但咨询师毕竟与父亲是有区别的。在与当事人通心的时候,需要避免对当事人放任自己,导致当事人的行为过于“放纵”。在严厉、严格的时候,也需要防止方式过于简单,而导致咨询关系脱落。

我长期做个案,包括大量长程个案。体会到:当当事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咨询以后,独立人格开始萌芽,一些还没有完成青春期逆反的人,他们就会把原本压抑的攻击性、逆反对准咨询师,因为这样最安全。但他们自己对这个状况又是不清晰的、潜意识的,这是人格发展的一个阶段,过了这个阶段才能够更加有界限感。但在之前,导师是会承受额外一些东西的。没有这种承受力,是不能够当咨询师的。凡要帮来访者做长程个案到咨询师,或者当工作坊导师到人,应该都有这种准备。​

优秀的咨询师或治疗师在咨询或治疗关系中,能够起到如下作用:

1、帮助当事人的解决心理问题,解放其心理能量。

2、帮助当事人与父母完成心理上的分离,成为独立人格。

3、帮助当事人觉察自己的不当行为,有适度的接纳和引导。

4、帮助与父亲、母亲通心。认识他们的优点与不足。

5、帮助当事人完成职业定位、升迁、转型。

父亲对子女的影响的不同层次

父亲对子女的影响的不同层次

父亲对子女的影响的不同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长程   伯恩   父亲   美文   当事人   脚本   子女   宇宙   母亲   作用   感觉   优秀   老师   数学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