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怎样做好写作这件小事?总结了三个方法

每个写作者都有一段极其艰难的时光,阅读低迷,写作瓶颈,前路迷茫。

写作大半年来,有时候觉得柳暗花明,有时候又觉得山重水复。有时候阅读数据漂亮,心里就很欢喜,有时候实在低迷,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从最初只能写100字,到现在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已经毫不费力,我感觉到坚持的力量。

关于写作,说难是真的难,要说简单,它不过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终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

第一、没有阅读的积累,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想要写好一定要保持一定量的输入,阅读是写作的前提。

我们认为写作难,并非没有想说的,而是像茶壶一样倒不出;或者写出的和想说的差距很大,表达起来词不达意。

这些都是因为阅读量不足,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阅读文章才能保持相对的语感,表达起来才更准确。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阅读,看的多了以后就会很有表达欲;而且在集中看某一作者的作品期间,表达上会与作者非常接近,这也是阅读对写作产生的影响。

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才能保证输出,当我们感觉写作枯竭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先去读书,写写读后感,慢慢就能打开思路。

而这样的输入一定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可以每天只看几分钟或半小时,不要兴趣来的时候一下子读很多,而没有兴趣的时候很长都不读。

阅读也是考究一个长期的功夫,最忌一日曝十日寒。每天阅读,能保持学习力,也能保持语感,这种改变是缓慢的,但是长期坚持一定读一日有一日的进步。

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句素材,将是写作的重要前提。

第二,资料要及时整合思考,让零散的输入系统化

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素材的整合,进行深度的思考,只有记住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只读而对自己毫无作用的是伪阅读,是一种自欺欺人。

只有把书里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为自己所用,才达到了读的目的。

为了加强这种记忆的效果,我习惯使用摘抄的方法,每阅读一本书,都将里面自己觉得精彩的句段写下来,重复翻阅。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要写写读后感,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写几行自己的思考,总之要有自己的思考。

经过刻意思考的内容,一定可以更加深刻的留在脑海里。

我阅读的速度很慢,对别人每个月十几本只能望尘莫及,我两个月左右才能读完一本,现在立图读有所获,以后再慢慢提高速度。

第三、写出来,才知道写得怎么样;坚持写,才可能看到光亮

在保持阅读和整合素材的基础上,对标自己的生活,完成文章创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我们把阅读积累做好,去写作的时候,心里就会有许多话题源源不断地流向笔端。

每天选择一个主题,认真地写一篇言之有物的千字文,可以训练一段时间,一定会有所突破的。

并且要开始写,持续写,不写个几年,都不能说自己写作入门。

阅读,是保持语言敏感度;写作,是保持输出敏感。

无论读了多少,只有写出来,才能知道写得怎么样。光说不练假把式,很多文章都是写出来才知道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坚持日更300多天了,能明显感觉自己在表达上的进步,起码养成了写作的习惯。据研究,刻意训练是锻炼写作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持续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就养成一种写作的思维,写习惯了就习惯写了。

结语:

写作步骤说起来是非常简单的,公认的法则就是那几条,而最终能做好写作这件事的人,都是把简单的事用心做,重复做。

写作很锻炼一个人的表达力、思考力和执行力,保持写作的习惯,一定能让你受益无穷。

写作已成为人们最重要的生存技能,写作也是倒逼自己成长的绝佳办法。

能阅读长篇文章,能准确表达自己观点,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能力。

写作也有助于我们把问题思考清楚,有利于培养条理性,可以说,写作是件一本万利的事情。

写作,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坚持的决心,持续的行动,以及强抗挫力,因为当我们完成作品后要接受读者的检验,读者不喜欢不认可等等,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放弃,正是读者的负反馈促使我们不断查找差距,从而实现成长。

希望我们都能坚持写作这件小事,在写作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负反馈   无本之木   思考力   语感   读后感   低迷   美文   初学者   素材   小事   差距   前提   兴趣   习惯   读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