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里的信义


五十里的信义

春秋时,燕国北边居住着山戎人,常侵扰中原,燕国深受其害,并向诸侯国盟主齐桓公请求援助。齐桓公御驾亲征,打垮了山戎。联军取得了胜利,接着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如何瓜分500里的领土。齐桓公大手一挥将500里的领土全部送给了燕国,便对燕庄公说:“这些地方离齐国很远,我也没办法来自管理。只要你能治理好,使戎狄不敢来侵犯,我就满意了。”

五十里的信义

燕庄公举办了盛大的宴会为齐桓公饯行,还亲自远送,两个人边走边谈,十分投机,不知不觉的已经送出了燕国国界,深入齐国50多里。齐桓公发现后,立到停下马,郑重地对燕庄公说:”按周礼的规矩,诸候送诸候,是不能送出自己国家的边境的,我怎么能违礼呢?”于是要坚持把这五十多里送给了燕国,以脚下的地方作为两界两国的边界。许多诸侯得知了此事,纷纷前来朝拜,表示臣服,齐国的霸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增强。

五十里的信义

坚守信义。“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齐桓公送出的不过是五十里的土地,但得到的却是超越国界的宝贵人心。世界上真正的征服,从来都不是一种武力的占领,而是对信义的坚守。

五十里的信义

率先垂范。齐桓公是在周朝衰落,诸俣为争夺利益而长年征战的背景下,高举起“尊王攘夷”的大旗,从而登上了盟主的宝座。尊王不光是说给别人听的,关键是要信守诺言,率先垂范。所以当燕庄公无意多送出50里,齐枑公宁愿割让这些土地,也不肯违背周礼的规定,从而一言九鼎、言而有信,无形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望。

五十里的信义

齐桓公“五十里的信义”这段微历史告诫人们: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得民心者得天下;细节决定成败。朋友们,你是否从中得到了启发?(6月25日晨)

五十里的信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信义   周礼   公举   率先垂范   御驾   深受其害   周朝   中原   言而有信   齐国   盟主   国界   领土   美文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